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每次陪杂技团出国演出,几乎都要生出一番感慨来。这里写的感慨就是一个“笑”字,感叹我们中国杂技演员在舞台上不会笑。

  • 标签: 杂技演员 “笑” 演出
  • 简介:2014年1月18日,保定华洲京剧社新年京剧演唱会在华洲茶城举办。此次新年京剧演唱会由保定市茶文化学会主办,华洲茶城、华洲京剧社承办。

  • 标签: 京剧演唱会 保定市 茶文化
  • 简介:戏曲理论是戏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葵先生多年来关注戏曲理论建设,重视戏曲当下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走向,在长期的戏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2013年8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新著《戏曲理论建设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这本论文集收录作者2001年以后撰写的34篇学术论文,

  • 标签: 戏曲理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式 话语 兼容 2001年
  • 简介:大型黄梅戏《六尺巷》的研讨,于2014年7月15日上午,在安庆天域大酒店隆重召开。副市长黄杰、市文广新局局长刘春旺、副局长陈延辉、艺术科科长汪志耿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参加此次研讨的还有黄在敏、王安奎、黄新德、王长安等来自北京及省、市各地的专家们;另外,该剧的编创人员和全体演职人员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六尺巷》 黄梅戏 演职人员 副局长 副市长 王长安
  • 简介:随着国家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化与拓展,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积极应对对外交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美术理论的自主性表达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美术理论 自主性表达问题 研究探讨
  • 简介:2014年11月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在江苏张家港揭晓。陕西评论家杨云峰撰写的《戏曲现代戏叙事模式的转变与叙事主体的回归——简论陈彦“西京三部曲”的价值走向》,获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提名奖。当代戏剧杂志社获最佳组织奖。11月5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在苏州揭晓,陕西评论家孙豹隐、孙昭撰写的《推动戏剧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断想》获论文二等奖。

  • 标签: 评论家 陕西 中国文联 中国戏剧 戏曲现代戏 价值走向
  • 简介:为贯彻落实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梦”系列文艺创作活动的安排部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3月4日,青海省戏剧家协会召开了“我们的中国梦一一青海省小戏小品创作研讨”,组织专家对青海省剧作者近期创作的《唐古拉我的家》《彩礼》《小站中秋》《良心》《找贵人》《婚宴》《讨债》等27件(部)小戏小品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力争将这些新创作的作品搬上舞台,奉献给广大青海观众。

  • 标签: 创作研讨会 青海省 中国梦 小品 小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南京青奥已圆满落下帷幕。开幕式上,艺术的奇妙创意与科技的伟大力量得到了完美融合,赢得各界盛赞。尤其是投影的大面积使用、灯光视频的无缝融合,以及虚拟技术的采用,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南京青奥开闭幕式灯光视频总设计沙晓岚,及巴可公司、北京鱼果动画设计有限公司("鱼果动画")等开幕式部分制作团队的负责人。

  • 标签: 巴可公司 制作团队 虚拟技术 灯光控制 无缝融合 动画设计
  • 简介:南京青奥开幕式上,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魅力,而现场清晰、丰满的声音也将青奥的运动精神和坚定力量传到了世界各地。为了进一步解析开幕式的音响系统设计,本刊记者采访了青奥开闭幕式音响总设计师何飚,见图1。

  • 标签: 奥林匹克体育 何飚 运动精神 文化艺术 调音台 扩声系统
  • 简介: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了“恐怖谷理论”,它推测,机器人及其他类人仿真物的外观和动作越逼真,人们对其亲和度也越高,当逼真性到达一个较高的临界点,亲和度陡然下降直至最低点。近几年,恐怖谷理论成为西方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支持这一理论的合理性。恐怖谷理论对于数码影像艺术角色设计有显著的指导意义。设计者应该注意规避和利用恐怖谷效应,既要防止跌入恐怖谷,又要利用恐怖谷曲线去追求特定的角色虚拟效果。

  • 标签: 恐怖谷理论 数码影像艺术 角色设计 规避与利用
  • 简介:南京青奥开幕式上,发射耀目光芒的巨型"望远镜"、《筑梦》中惊险绝美的高空威亚表演,以及与现场表演天衣无缝融合的虚拟影像画面等,令全球亿万观众赞叹。在这美轮美奂的演出背后,无远弗届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创意表达,以及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表达主题,都蕴涵了演艺设计及技术人员的深厚艺术积淀和对技术的掌控力。

  • 标签: 陈岩 舞美设计 无远弗届 虚拟影像 现场表演 无缝融合
  • 简介:碑学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于碑学的界定、审美及其具体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已多,但关于碑学笔法理论的探讨却多局限于如涩笔、中锋、裹绞等某一个点的衍说,有的甚至批评碑派书家不懂笔法。其实,对碑学笔法理论的误解往往是由于批评者多以帖学的立场去审视碑学的笔法理论。清代以包世臣为核心的碑学家有意无意地建构了有别于帖学、体现出新的审美原则的碑学笔法系统,这些理论不仅是碑学建构的理论基点,而且使理论落实为具体的实践,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标志着碑学内涵的最终生成。在笔法理论的建构中,碑学家确立了自己的笔法原则和系统:用逆是为藏锋,藏锋方能中锋行笔,行笔时既要疾中有涩,以得雄厚自然,又要行中有留,留中有行,以绝呆板、轻滑。要得厚重,故铺毫而行,万毫齐力而得中实之妙,避免空怯。因铺毫易散锋,故而裹笔以得势。这些笔法原则与篆隶和北碑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

  • 标签: 碑学 笔法理论 古法追认 体系建构
  • 简介:本文着眼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展开探讨。如何让音乐理论课服务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文章中主张变抽象为具体,感性理性相结合,音乐技能服务与音乐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具体阐述了每个理论学习阶段与幼儿音乐教学的结合方法。

  • 标签: 音乐元素 多声部训练 记谱 曲式分析 创编与合作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对话热,尤其是海外公演交流活动为剧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词汇、新观念。中外以及知识界与梨园界的互动都达NT新的层面。此间“象征主义”成为各方进行戏曲理论探讨的关键词。这一概念近20年间在戏曲讨论中的由显至隐,展现了在“他者”的刺激下,思想界的启蒙诉求与梨园界的艺术理论探索进行的对接,并因此启发和影响了“剧学”的构建和实践。

  • 标签: 剧学 象征主义 海外交流 梅兰芳 程砚秋 新知识界
  • 简介: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作为省级唯一综合性公共文化研究机构,是我省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和学术平台。最近,该院本着人才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开门办院的理念整合学术资源,团结和联系四川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设立四川省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为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的艺术科研、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提供专业指导、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持,可谓艺术研究院"创新机制、开门办院、拓展职能、整体提升"发展思路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3月18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在四川大邑县安仁小镇魏明伦文学馆举办"我们的‘中国梦’——努力创建省级艺术研究强院”学术交流会,会上,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艺术研究院院长泽波同志致辞时讲道:“我们的‘中国梦’——努力创建艺术研究强院”的主题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一个浪漫而温馨的‘中国梦’为亿万国人描绘了一幅令人懂憬的美好未来。

  • 标签: 文化艺术事业 艺术研究院 专家学者 四川省 委员会 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