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对剧中的两位主要角色——流浪汉爱抬杠(Estragon)与废低迷(Vladimir)而言,等待陀的到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荒谬的是,陀从头到尾都没出现。在等待的过程中,为了打发时间,两个人不断地要找话说、要找事做,所有的等待、说话、动作,构成了他们存在的主要内涵,而这存在内涵的目的、过程与结果,却是等待未果的荒谬。

  • 标签: 《等待果陀》 话剧艺术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 简介: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又长期以来在工业和轻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上海的话剧应该有工业题材的优秀作品,多年来我们也一直企盼这类题材的作品更多地出现。因此,对于《中国制造》走上舞台,我们是举双手表示欢迎的。并且,从《中国制造》的编、导、演各个方面来看,它也是受到观众欢迎的。

  • 标签: 成果 制作 中国制造 工业领域 优秀作品 工业题材
  • 简介:在戏剧界提到贝克特,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多是“敬畏”。听到那个后生新秀准备排演《等待陀》,许多人除了内在一阵莫名所以的震吓之外,通常也会对如此的勇士刮目相看。然后,到了看演出那一天,不管是作为一个纯观众,或者是演出者的旧遇新知,心里总是难掩某种无预警的挫败感:这种戏怎么会还能演得好看呢?一九五三年《等待陀》在巴黎艺文界所缔造的微小却强韧的震撼,相去愈远愈久,愈觉得那毕竟是时势造英雄,如今,孰人何力可回天呢?

  • 标签: 京剧艺术 贝克特 挫败感 《等待果陀》 剧情
  • 简介:最近,我专程走访了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总导演罗爱祥同志。我与罗爱祥过去虽未谋面,但他的名字,他的舞台形象,早在五十年代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在舞台上,他与黄梅戏艺术家王少舫、潘璟琍等人的合作演出中创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西厢记》中的张生、《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杨乃武,《刘介梅》中的刘介梅……特别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孝子冤》中创造的感人至深的张孝形象,至今令我记忆

  • 标签: 王少舫 舞台形象 潘璟 刘介梅 合作演出 《西厢记》
  • 简介:2002年9月,应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之邀,我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一行四人出席观摩了第十四届大连服装节及开幕式广场艺术晚会。如果用“华丽诗篇”来形容对服装节的总体印象,那么,就应当用“感慨万千”来形容我们当时的内心感受。我们的感慨源自于对那华丽场面、宏大气势的赞叹。但是,大连的服装节早已享誉国内外,因此,我不想再追随别人,把它从头介绍、赞美一番。我只想谈一谈此行大连的感想。

  • 标签: 第十四届大连市服装节 服饰文化 文化事业 精神文明 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