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不少演《打神告庙》者,总以为此剧是水袖戏。于是,不管水袖功底薄厚,或安排运用恰当与否,一味长袖挥舞。郝宝莉则不然,她首先练得一套游龙舞凰挥洒自如的好水袖,技法上继承传统而不拘泥法度,标新立异又不哗众取宠,运用上更是精心安排,使水袖和演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持定戏剧情境服务。笔者曾见到有位演员演此剧时,在四句开场诗中便用了七、八次水袖,而郝宝莉一次未用,她认为此时的水袖与剧情犹如油水相离。在向海神哭诉时,人物感情要尽情地渲泄,剧情达到高潮,此时她的水袖亦大起大落,酣畅淋漓,既不显得做作,又和剧情吻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在演唱中她注意掌握观众的情绪,

  • 标签: 水袖功 打神 游龙 戏剧情境 渲泄 九十九
  • 作者: 桂也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随着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新鲜“出炉”,人文价值陡然升值。发源地、名人故里、历史遗迹之争硝烟四起,愈争愈烈,不断提档升级。政府“调控”,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媒体助威,如今似乎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社会时尚,成为一种别具风景的文化现象。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学者的公信力在大打折扣,含金量似乎也在大幅度地贬值。黄梅戏发源地之争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桂也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黄梅戏源远流长,发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据此,国务院于2006年把黄梅、安庆同时作为黄梅戏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将黄梅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资源的升值,黄梅戏发源地之争“烽烟”再起。《黄梅戏艺术》杂志2007年第一期发表吴福润先生的一篇题为《“黄梅戏”起源湖北纯属误传》(以下简称《误传》)的文章,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误传”的后果。初略封面标题,我感到十分惊奇,因带有“纯属”二字,以为黄梅戏发源地考证定有重大发现,拜读文章后,令人大失所望。我感觉作者好像还是在用老办法对付老问题,而这正是前辈学人前赴后继都难以取得真实成就的关键所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