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没有哪一种媒介形式如微博这般,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普及率如此之高,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如此之深。在3月中旬闭幕的全国“两会”中,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结果一公布,就有现场记者发微博上传投票结果的照片,其速度是传统的媒体不可比拟的。《人民日报》的新浪微博还发起了“如果你能@总理”的活动,转发、评论者甚众。与前些年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相比,在2012年发生什邡事件、启东事件中,微博成为社会行动的组织平台,形成“倒逼”社会管理部门有所作为、改进作风的力量。媒体机构的微博在其中或扮演信息的发布者,或扮演信息的“二传手”。

  • 标签: 媒体机构 兴衰 规制 技术 《人民日报》 传播速度
  • 简介:引言《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也于上十有七年。“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多少媒体人心里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怀抱新闻理想的他们,妙笔生花、口若悬河,是当之无愧的才子,可是历史轮转的洪流滚滚,裹着他们无力地浮沉于媒体更新换代的节奏中。

  • 标签: 传统媒体 内容 亡国 新闻
  • 简介:四个花样美男,灿烂整个华语世界!2002年最吸引两岸观众眼球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青春偶像剧,非来自台湾的《流星花园》莫属。这部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的剧作掀起的狂热和轰动,在国内近几年的文化市场上都是罕见的、流星曾经划过,光芒已然引退,众人褒贬不一。然而,在日韩剧席卷国土之时,在本土偶像剧创作如此迷惘之时,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偶像剧的出现,就不仅仅是一个梦的旅程一次视觉的冲击,它给我们的影响和启示依然值得探讨。元素:如何构造偶像的天空面孔要青春,服饰要新潮,剧情要离奇,细节要搞笑,观念要时尚,音乐要煽情。这是有人总结的日韩剧的成功秘诀,也正是《流》

  • 标签: 偶像剧 成功秘诀 文化市场 流星 构造 天空
  • 简介:提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那个身穿彩虹装、笑眯眯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老太太?是女王与菲利普亲王的美满婚姻?或者是对女王“超长待机”的善意调侃?在距离英国王室9000多公里、早已脱离君主制的中国.我们对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她背后英国王室的认识,不过是大众媒体加工后的王室传奇故事.

  • 标签: 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 折中 历史 第一印象 传奇故事
  • 简介:图片拼接、复古雕花、随圆黑超……这个春天,男装配饰集体回归80年风潮,带来新一轮怀旧主题。

  • 标签: 电影 导演 演员 表演艺术
  • 简介:我因家庭三人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获“教育世家”的光荣匾牌。利用电影进行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渴求的事。回忆祖、父辈的事迹,总是留下许多遗憾,其中就有关于电影的。我外祖父徐叔

  • 标签: 电影 周恩来 新学堂 教学与管理 教育工作 学习兴趣
  • 简介:文化热中,喜好分类梳理的学者精英们根据地域特征创制出这“派”那“派”的文化,但对于电影这一不可忽视的文化领域,却似乎没有作过地域分界,人们更多地谈论此“”彼“”。一个是空间上静态的划分,一个是时间上动态的区别,其间差异引人深思。上海文化有较明确的“海派”概念,在影人大谈“第四”、“第五”、“新生”之时,上海电影是否可凭藉经济发展之东风而自封自立为“海派电影”?客观情况是:问及对“海派电影”的看法,人们应答的多是上影厂,是谢晋、吴贻弓、杨延晋、黄蜀芹、张建亚这些上海影人。而这些只是上海电影与其它地区电影创作在外部特征上的差异而非“派别”意义上的本质特征。比之“海派文化”中所包含的上海人的文化气质、思维方式、行为观念及审美趣味方面的特殊性,上述对“海派电影”的描述只能是一种答非所问。

  • 标签: 上海电影 海派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海派文化 审美趣味
  • 简介:2011年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家黄绍芬诞辰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回顾这位从影六十多年,在中国电影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曾为摄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家,具有重要意义。黄绍芬的电影摄影创作,从20世纪20年的默片时期开始,一直延伸到20世纪末,在中国银幕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个人印记。

  • 标签: 诞辰100周年 中国电影 宗师 20世纪 摄影创作 摄影家
  • 简介:虽然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但对于好莱坞这些腰包鼓鼓的偶像明星们来说,搜罗自己中意的节日礼物可是全年不休的大事儿。下面这些来自www.hollywoodlife.net推荐的科技装备就是今年圣诞节好莱坞明星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抢手货。

  • 标签: 好莱坞 电视机 明星 圣诞节 新生代 迪拉克
  • 简介: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革,“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冷战状态终告结束,开始了一个国际政治的新时期。在这一政治、社会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产生某种嬗变。在90年世界电影之林中,受到影响最大,变化最为剧烈,结果也最直观的当属德国电影,

  • 标签: 德国 20世纪90年代 电影艺术 原民德电影 巴贝斯贝格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电影市场
  • 简介:关于电影制作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共识:那就是它既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克里斯·史密斯)(1)当今走向随着新千年的到来,1990年的结束并未使情况变得明朗.在英国,投在国产长故事片上的资金从1992年的1.69亿英镑,增长到1996年的5.6亿英镑,同时期制作的影片数成倍增加.(2)1998年,虽然拍摄制作的影片数有所下降,但对英国和与英国合拍影片的预算却在上升.(3)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传媒效益,投入生产的影片数急剧增加,而制作周期相应缩短了.(4)

  • 标签: 合拍影片 电影工业 故事片 摄制 拍摄 时期
  • 简介:……英国电影工业几乎濒临毁灭性的滑坡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它越是衰落,那么越有可能被淘汰的就是那些无用的人.同时,那些陈腐的工作方式--所遏制的就是创造力--将被抛弃.而有幸在原来那些地方,新的富有创造力和经营头脑的天才就会产生.

  • 标签: 导演 电影业 奥斯卡奖 甘地 年代 英国
  • 简介:“第六”电影在制作发行方式、思维方式、表现方式和表现对象方面都与“第五”呈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这一点很多论者都已经述及。在很多方面,“第六”电影都已经怀疑和否定了“第五”电影建立起来的范式。简单地说,“第五”的范式是宏大的,理想化的,历史寓言式的,往往在精心构置的情景中建立起一个观念的视觉世界。而“第六”则是在对琐碎的,日常的当代生活的表现中,背离了关于民族文化和历史这样的大的关注,而集中于小人物的现实经验和内心世界。“第五”的叙事态度是严肃的,强大和不容置疑的,而“第六”则常常是犹疑的,不确定的,如同贾璋柯所说:“叙述者本身就是一个疑惑者。”

  • 标签: “第五代”电影 小人物 叙事态度 寓言式 颠覆 叙述者
  • 简介:当数大大在劳马额上印下的那轻轻一吻,霎那间,那个天才小鬼头竟恍惚幻化成了心怀大慈悲的妈祖。而那个火爆警察的号啕泪水,也仿佛冲走了我们心中的郁结。

  • 标签: 海角 台湾电影 风光 警察 妈祖 台湾人
  • 简介:《伊夫·圣·罗兰》并非纪录片,而是一部传记剧情片。在时装界。伊夫·圣·罗兰是一伟大的时装设计大师,也是时装界的传奇。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他的青年时代,但透过电影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魅力。影片中最吸引我的是伊夫·圣·罗兰创作的戏份,因为可能和我的职业息息相关。

  • 标签: 时装设计 罗兰 大师 青年时代 纪录片 剧情片
  • 简介:时代的变迁呼唤更锐意的创新和更成熟的电影理念。在中国电影的语汇系统中,“第六”已成为一个凝固的语言事实,作为“历史的人质”(转引自郝建《“第六”: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第六”在特殊的语境下作出了判然不同于他们先辈的影路选择。虽然在“”的概念上曾引发了电影界的强烈争论,而且导演们自己也很不乐意被人冠以“”的命名,但是共同的时代背景,艺术滋养和相通的电影观念、旨趣追求使得这一批性格迥异的电影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戏剧

  • 标签: 新生代 中国电影 影人 文化转型 大众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