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娄烨是国内第六代导演中极富个人特色的一位,其与曾剑的“手持电影”风格的结合拍摄出《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浮世迷城》《推拿》等多部经典作品,其中《推拿》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娄烨的电影有较强的个人特色,他的电影世界奇异有力,有一种强大的探索精神,人们往往被娄烨影片中性格鲜明的人物所触动,他们敢爱敢恨、也许微小如蝼蚁,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博弈。在娄烨的影片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认知感”,来源于其极富性格张力的人物们。与同是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王小帅相比,娄烨的电影似乎“人物至上”,在王小帅的故事里,大部分的人物、情节都是为了主题服务,衬托三线建设这个主题,再现童年的伤口。而在娄烨的电影中,情节、背景、环境,似乎都没那么重要,整部影片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努力进行着人物性格的多角塑造。

  • 标签: 人物性格 电影美学 娄烨 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六代导演 个人特色
  • 简介:叙述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叙述者就是讲故事的人。与叙述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叙述视角,即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一般来说,创作者针对不同故事的叙述要求,会为叙述者寻找和确定相应的承担叙事任务的角色形象。纪录片的叙述者可以是故事内的人物,即当事人;也可以是故事外的人物,包括旁观者、目击者、相关权威人士等;还有那个无所不知的解说者或主持人。

  • 标签: 叙述视角 外视角 叙述角度 角色形象 外解 叙述方式
  • 简介:在影片中不可能找到相当于语言里指明说话人的那种指称元素。在一部影片里被看成是“透明的”镜头到另一部影片里又会被看成是陈述者留下的痕迹。为了区分属于叙事作品和属于风格的两类不同东西,谈论电影里的陈述时就必然要在概念上作某些调整。

  • 标签: 叙事作品 说话人 叙述学 推镜头 威尔斯 仰拍
  • 简介:香港功夫电影自1949年发轫,迄今已经走过了61个春秋。作为植根于岭南文化的香港功夫电影曾一度重现了诸多的广东传统文化习俗,表现出别样的"家国乡愁"。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岭南原生态文化的遗失,这一带那种"乡愁式"的怀旧情结却逐渐嬗变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包装"外壳"和点缀元素。本文通过探究广东文化与香港功夫电影本土风格之间的情感纠结与历史渊源,籍以寻求当代电影在平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同时自觉形成本土表述的可行路径。

  • 标签: 香港功夫电影 广东意象 叙述特征 乡愁
  • 简介:贝拉·巴拉兹曾认定纪录片拥有“用画面记录人类历史的伟大使命”,卢米埃尔给人类史上的第一批电影观众提供了在工厂大门前在场的证据,弗拉哈迪带着观众走进了一户爱斯基摩人的真实生活,战争中的纪录片则如幽灵般提供了离散亲人的存在……

  • 标签: 纪录片 影像观念 创作主体 叙述 虚构 电影观众
  • 简介:喜剧性叙述人在叙述某种对象时往往持一种嘲笑、调侃、戏谑的态度,或者将叙说对象原本就包含的不合理的现实逻辑进一步加以缩小或放大,使这种不合理性变得更加醒目;或者是以主体所捍卫的某种价值、理性去映衬、击打与否定创作对象的虚假、丑陋,从而引发观众会意的笑声。我国动画系列片中,喜剧性叙述人主要表现为“画内或画外的我”这一类型,这一类型又可细分为旁白叙述人、角色叙述人、歌唱者3种。

  • 标签: 我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叙述旁白叙述人 角色叙述人 歌唱者
  • 简介:2007年3月,江苏卫视在晚上准黄金时段播出事件类谈话节目《人间》。开播一个月后,该节目不仅成为观众喜爱的名牌节目,而且还有效的传达了主流核心价值观理念,并且收视率居全国卫视榜首,掀起收视高潮。《人间》已经成为电视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电视各方的关注。

  • 标签: 策划 《人间》 受众定位 电视叙事 主持风格
  • 简介:<正>电影的“中国特色”,我倾向于更多地从文化角度上理解,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不是其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表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中国人的生态和心态,表现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性格,体现中国人的情绪、情趣和理想的,都是具备了“中国特色”的。其实任何一国的文化艺术都有自己的特色,电影亦然如此。试看美国电影,无论是好莱坞的类型片,还是政治片、伦理片,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了美国性格和美国精神。有时候看本国电影倒看不出什么特别来,看别国电影却一目了然,这未必是因为自己的没有特色,多半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或当局者迷,旁观者

  • 标签: 中国特色 文化角度 电影艺术 美国精神 文化艺术 美国电影
  • 简介:<正>一、男性英雄的白日梦──从《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小说原著说起1939年,詹姆士·瑟伯(JamesThurber)在《纽约客》(TheNewYorker)发表短篇小说《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1],内容讲述男主角沃尔特·米蒂(WalterMitty)是一个冒失,能力备受怀疑的人,现实生活上,亦由妻子主导。

  • 标签: 米蒂 男主角 《纽约客》 瑟伯 沃尔特 WALTER
  • 简介:本文系()一书的结语部分,题目为译者所加.于1994年由美国麦格罗-希尔公司(McGraw-Hill,Inc.)出版发行.中文译本将由译者翻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克里斯琴·汤普森(KristinThompson)和戴卫·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均为电影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资深教授.本文结合的著述及作者对电影史研究的心得体会,深入分析论述了他们在著作中力图一以贯之的电影史构架与叙述的三条原则--电影语言如何产生、演变并逐渐成熟和规范化?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演映等如何影响电影的发展?电影艺术的世界性潮流与电影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作者依据这些原则对世界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宏观的审视与总结.这些问题的探究无疑对我们的电影史研究与写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标签: 电影史 电影学 电影语言 电影市场 电影艺术 汤普森
  • 简介:VR是最近几年十分火热的词,刚刚过去的2016年更是被业界称为VR元年。各大互联网和电影公司都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一新的潜在经济增长点占得先机,大公司注资VR市场已经屡见不鲜:Facebook收购VR终端设备领头羊Oculus,HTC、Samsung、SONY都加大VR可视设备的投入,GoPro、Nokia,、

  • 标签: VR 电影发展 技术 终端设备 经济增长点 NOKIA
  • 简介:近年来,华语电影圈出现了。一批都市情感电影,其中以反映女性情感的爱情题材电影为主,这类爱情电影集文艺片、轻喜剧等为一炉,整体基调明亮欢快,深受广大青年观众的追捧。

  • 标签: 女性情感 叙述视角 未成年 悖论 人生 华语电影
  • 简介:电影激烈,火爆影像与诗意、唯美的音乐交相辉映,传递了动作美学、风格化表达及传统文化精神,给中国电影的审美带来了新的维度.

  • 标签: 吴宇森 《赤壁》 暴力美学 音乐
  • 简介:电视节目名称的好坏对节目信息传播的效果至关重要,并且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电视节目名称的英译对于扩大节目影响也非常必要。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适合于这种新型的翻译类别,而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论的核心——目的论的指导下,能够探讨出一些电视节目名称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 标签: 电视节目名称 翻译 目的论
  • 简介:叙述视角”可细分为“叙述眼光”和“叙述声音”(热拉尔·热内特用语),是近年来中外影视剧创作和研究领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乎到影视剧中叙述者与所讲述故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述相对于故事的时间关系如何(它早于故事、晚于故事发生、与故事同时发生,还是“加插”在故事中间)?叙事机制内在于故事空间,还是刚好相反?

  • 标签: 叙述视角 《绝望的主妇》 电视剧 超常规 影视剧创作 美国
  • 简介:当数大大在劳马额上印下的那轻轻一吻,霎那间,那个天才小鬼头竟恍惚幻化成了心怀大慈悲的妈祖。而那个火爆警察的号啕泪水,也仿佛冲走了我们心中的郁结。

  • 标签: 海角 台湾电影 风光 警察 妈祖 台湾人
  • 简介:本文考察了近期阿根廷有关后独裁时期的电影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倾向:由第二代电影人2000年后创作的虚构类电影回到了儿童或青少年视点和90年代以前的"过时的"形式。通过对一部能展现这一近来趋向的政治惊悚片——加斯东·比拉文的《禁锢》的关注,这些电影(笔者称其为"标志的虚构")不应该被读解为当下第二代叙述的常规案例。相反,笔者认为他们恰恰证实了对近代史的表现上存在代内矛盾(尤其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政治活动的表现)。在这些电影中,虚构(及儿童或青少年视角)的使用多考虑象似性(iconicity)而超过指称性(indexicality)——这一象似性的主导地位牵涉到对当代阿根廷来说很关键的意识形态内涵,而且也需要再次审视通过儿童或青少年的镜头来描绘历史这一做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第二代 儿童 青少年 后独裁 象似性 虚构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