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华莱坞”的命名,于2013年经由传播学研究者提出后被纳入相关学术体系,影响逐渐显现。事实上,“华莱坞”命名因为缺乏能够区别于中国电影、华语电影内涵表达的理由而并不具有相关学术体系的需要性,也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和积极的文化影响,更缺乏发展民族电影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因而对其使用值得商榷。

  • 标签: 华莱坞 华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 华语电影
  • 简介:微电影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一项重要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对于微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媒介传播特性,而极少关注其电影本体及形成原因。本文从文献总述入手,结合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及文化特性,集中探讨微电影的媒介本体特征。

  • 标签: 微电影 命名 本体论
  • 简介:由大学生电影节、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潮影像:微电影命名与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何思敬讲堂举行。来自学术界及电影业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微电影的兴盛与命名展开了研讨,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周星教授主持。

  • 标签: 大学生电影节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形态 影像 艺术与传媒学院
  • 简介:中国电影到底有没有所谓的“第七代”?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之分是否具备十足的合理性、传承性和必要性?这就是关于“第七代”命名中需要辩论讨论的部分,此为“辩”。同时想呈现新时期最显著的变化现象:“第七代”(亦或说是“新生代”)中女性导演力量的崛起,以李玉、金依萌、蒋雯丽、薛晓璐、徐静蕾、赵薇、俞飞鸿等为例,这些女导演呈现出与以往的男性导演不同的执导风貌和美学追求,此为“第七代”命名中代际更替变化中以“性别属性”来划分导演风格特色且可以被归类总结的部分,此为“变”。

  • 标签: 第七代 学院派 网生代 女性导演 性别观照
  • 简介:2004年6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市教委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影校园电影院线成立暨北京地区学校挂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礼堂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电影局局长童刚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由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分公司总经理耿西林主持,电影局局长童刚、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观政、中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窦春起、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兰等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代表北京地区首批加盟院线的22所中小学校即兴发言。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代表、在京的60余家新闻媒体及学生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了挂牌仪式。会后放映校园电影《我们手拉手》,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 标签: “中影校园电影院线成立暨北京地区学校挂牌仪式新闻发布会” 北京师范大学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 电影市场 电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