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全面概述了明星研究作为电影研究分支的整体概况及其主要趋势。本文关注的重点并非明星本身,而更多的是聚焦于关于明星研究的学术文献上,不仅概述了理查德·戴尔的关键性主题和核心研究方法,并且以《明星》为分界,梳理了之前和之后明星研究的关键性学者和著作。

  • 标签: 电影史 电影研究 好莱坞电影 核心研究 莫兰 学术文献
  • 简介:本文从一幅三重呈像的琼·克劳馥照片切入来探寻明星意象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并结合三个个案(玛丽莲·梦露的女性处境与性感、保罗·罗贝森的黑人身份与种族、朱迪·嘉伦的被压抑个体与同性恋亚文化),将一个通俗的电影明星文化分析演化成对其中所包藏纳含的深刻社会性的揭示,从而将电影的具体性研究提升到观照普通人是怎样通过突显的明星定义性方式而受到社会机制与建构的塑形、运作的决定性影响。

  • 标签: 梦露 文化分析 定义性 朱迪 玛丽 阿诺德
  • 简介:在外资影院先入为主控制终端市场的殖民性境况下,明星影片公司(1922—1937)成功突围,成为中国电影民族化产业进程中的领军者。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力图回到“历史的现场”,勾勒明星公司在上海开辟拓展影院市场的发展脉络,从电影产业史的研究视角探讨明星公司对开拓早期中国电影放映模式产生的意义。

  • 标签: 明星影片公司 电影产业史 早期电影放映
  • 简介:政治身份的赋予令明星银幕形象与社会符号的“互文本”关系呈现出一层特殊意旨,剧情片或纪录片中的明星但凡主动涉入政治语境、参与政治议题则可能导致形象塑造或誉或毁的两种迥异结果,他们往往比非政治性明星承受更多的舆论负担,造成所谓的“蝶变效应”。本文提出在社会领域之内,对于明星政治身份的研究也应纳为明星研究的一部分,或可将其视为明星影像表述的“政治转向”。

  • 标签: 电影明星 参政议政 身体政治 蝶变效应
  • 简介:从1932年开始,黎莉莉在银幕上塑造了一批健康活泼,擅长体育运动的女性形象,因而获得“体育皇后”的称号,并且,在银幕外的公众生活中,她也经常以体育明星的身份出现,这同20年代中国电影中柔弱多病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黎莉莉的“体育皇后”形象适应了抗日战争背景下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此时,女明星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被国家征召的对象。如果从性别角度来解读,这一时期盛行的健康女性形象是女性解放的一次契机,只不过其中依然残留着一些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

  • 标签: 抗日战争 黎莉莉 《体育皇后》 民族国家 女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