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双方结合的过程和结果真实地表现出来,即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形态,它包括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分为许多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态。1921~1938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早期阶段,其产生的形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早期形态,包括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策形态。马克思中国在实践形态上主要表现为新启蒙运动和延安文化运动,它们在实践形态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命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探索成果的积累,在理论形态上推动了马克思中国命题的提出。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各国领导的政策,直接在政策形态上推动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对中国命题的提出和论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命题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中国学会副会长郑师渠教授受李文海会长的委托,宣读中国学会的贺信。

  • 标签: 中国史学会 贺信 副会长
  • 简介: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方式是宗教与民族俱来的。伊斯兰教作为外来宗教,它在中国传播,必然面临中国的选择和实践;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中国多元汇聚,一体融合为回族,伊斯兰教也面临着回族化的选择和实践。中国和回族化既有区别,又是一个过程中联系紧密的两个方面,是共同在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展开和完成的。

  • 标签: 伊斯兰教 中国化 回族化
  • 简介:重庆大足县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六处之多.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总称。

  • 标签: 大足石刻 “中国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顶山 冬游 长江三峡旅游
  • 简介:李达全面地总结了唯物史观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在学理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特别重视学者在思想理论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 简介: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社团,先是由王光祁提议的。王光祁是四川温江县人,1914年到北京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1918年6月初毕业后担任成都《群报》和《川报》驻北京记者。他联络同乡曾琦、周太玄等人,以“少年意大利党”、“少年德意志党”为榜样,筹备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当时他们都没有名气,故请求李大钊参与发起。

  • 标签: 少年中国学会 德意志 李大钊 曾琦 成立 “五四”时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中国发展基本脉络的梳理,提出了劳动经济学中国发展面临的四种挑战:一是理论基础薄弱的挑战;二是计划经济理论思维影响;三是滞后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挑战;四是面临本土化文化环境的挑战。因此,劳动经济学中国发展要着力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一要树立理论自信;二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三要推进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四要拓展学科研究的国际优势。

  • 标签: 劳动经济学 中国化 挑战 关键问题 实践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学界的思想解放和百家争鸣迎来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春天。年逾古稀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刘大年,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特殊的学术地位,参与筹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研究》的创刊。他作为首任会长,在抗日战争史学会成立之后,积极组织了1990年代一系列讨论会.有效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史的科学研究。

  • 标签: 刘大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民族问题的过程。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集中体现。

  • 标签: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民族观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是共产党历史实践的思想奠基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具有普遍价值,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实践运动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来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思想移植的适应性环境问题,实践场域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放之中国“而皆准”的命运。从193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到延安整风时期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场域问题形成的思想自觉,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历史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思想史意义上的前进轨迹显示了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实践中的每一步推进,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杰出的创造。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构成党的建设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党的建设发展历程表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连贯性思想逻辑。在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的理论和实践绘成绚烂多彩的历史长卷,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是最为出彩的亮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做出的独特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表现是出色地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何建设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共产党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的历程将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而继续延伸下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党建思想 中国化实践场域
  • 简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依据、总路线和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依据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中国的继承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在回答中国革命领导、对象、动力、道路等问题上阐释一系列新观点,解决了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中国的集成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解决了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中国的原始创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革命思想 中国化 理论创新
  • 简介:为何要揭开楚方城之谜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是,你知道中国长城发祥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吗?你知道方城为何叫方城、长城为何叫长城吗?你知道河南省有多少古长城遗址吗?……带着这些鲜为人知的话题,笔者冒着漓漓细雨,...

  • 标签: 楚长城 猴子 南阳楚方城 学会会员 方城县 小精灵
  • 简介:胡适、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关于实验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方法和社会改造道路的争论,也可说是“少年中目学会”内原有的社会主义与由会外输入的实验主义之间的争论。胡适的实验主义宣传,对学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学会中原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从事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的会员形成了所谓“问题与主义”派。而围绕着《少年中国》月刊文字方针而展开的“学理与主义”之争,并非人们所说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范式转换,而是学会自由研究与预备主义的表现与结果。在导致学会分化的共同主义之争中,胡适及学会内的“问题与主义”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问题与主义 胡适 李大钊 少年中国学会
  • 简介:<正>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0月20—24日在烟台师范学院召开,全国各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征集、编纂、研究的史学工作者七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了学会理事会与常务理事会。李侃先生当选为学会会长,万仁元、来新夏等为副会长。会议还通过了创办会刊及兴办学会书店等决定并讨论了今后三年内学会工作计划。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现挂靠在烟台师范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所,由李永璞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 史料学 工作计划 学会 学术讨论会 史学工作者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在将其中国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在中国文化中的契合点。鄙意窃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最佳契合点莫过于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大同社会。若能将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加以探索与整合,必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坚实的根基,从而为指导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合理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契合点 大同理想 儒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 简介:本辑选取了《关于马列主义中国问题》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两篇重要文献史料。其中《关于马列主义中国问题》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奠基人杨松同志发表在《中国文化》第1卷第5期上的文章——《关于马列主义中国的问题》内容节选。该文是党内最早呼应并阐述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命题的理论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进程中的扛鼎之作,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深入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华东财经委副主任、上海市工商局局长的许涤新发表的重要理论文章。在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同时,许涤新创作并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的重要著作《广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这一理论课题。《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与该书同期发表,文章回顾并反思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问题,重申了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应以广义政治学中国为前提的理论主张,并强调了中国史实资料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献史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列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问题 新中国成立
  • 简介:南楼画社于2009年5月18日在黄鹤楼南楼挂牌成立。这个学术团体由湖北省著名画家陈立言、贺飞白、杨奠安、施江城、孙恩道、刘柏荣、钟孺乾、张军、魏金修、余楚民等组成。社长陈立言。画社地址选择在南楼,主要艺术活动也多在南楼。画社聚集湖北多位著名画家,以黄鹤楼南楼为名,自有名人名楼相互借重的意思。旧时南楼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又一经典之作。相传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曾在这里通宵夜宴。南楼画社成员多是退休多年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很多在全国美展中获得过大奖。但这个民间团体和蛇山上的南楼一样,有底蕴,不张扬。

  • 标签: 湖北省 中国画 学会 著名画家 2009年 黄鹤楼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多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具有进一步系统化和整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大主线。以其为主题进行整体建构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从现代化的主题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四个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纲领性内容,它们分别为:探索现代化的思想方法论、建立现代国家的革命论、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初步探索论以及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论。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