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正>岳(1671—1704),又写作袁、蕴。字兼山,又字正子,号玉池生,别号红兰主人,又称长白十八郎、东风居士。岳的家世比较显赫。祖父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个儿子。崇德元年(1636)封饶余贝勒,八年授奉命大将军伐明,破山东、河北共八十八城。顺治元年(1644)进封为饶余郡王。父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封贝勒,八年爵号改安郡王,十四年进为安亲王。他一生军功颇多,尤以平定三藩之乱为最著,在班师回京时,康熙帝于卢沟桥南二十里行郊劳礼,给予隆重地迎接。岳乐于康熙二十八年卒,生前的境遇相当不错。但到了康熙三十九年,被贝勒尼诺弹动,追降为郡王,并削

  • 标签: 无题诗 诗歌风格 张潮 凤冈 郡王 顾贞观
  • 简介:现年87岁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画家吕学先生,早年在中央信托局工作。抗战后期,吕学在贵阳由前辈书画家刘仲缵(含章)介绍,结识了徐悲鸿先生。从此后,彼此交往甚密,情谊诚笃。当时的贵阳是抗战后方,但却是交通枢纽,运输

  • 标签: 吕学端徐悲鸿 徐悲鸿运 运字画
  • 简介:《世纪》杂志自2005年改扩版以来,在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办刊宗旨的同时,不断发掘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力求努力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字、丰富的图片,跟上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满足广大新老读者的期盼与需求。

  • 标签: 载量 佳作 世纪 上升
  • 简介:王辅仁、陈庆英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云:“在历史上抛开传说,第一个和西藏发生关系的蒙古王室成员是阔,而不是传说中的成吉思汗。”①又说:“阔从和林回到凉州时,已是一二四七年初,直到这时,萨班和阔才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②樊保良撰《蒙藏关系史上的两位拓荒者──阔与萨班》一文③,重申王辅仁、陈庆英的观点。此说影响颇大,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谨就平时读书所见,对此作一些粗浅的考证。一、问题的提出藏文著作《述说大蒙古地区佛教源流之胜教宝明灯)(以下简称《胜教宝明灯》云:“藏历第四饶炮火兔年(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四十五岁时,抵吐善之卫地,第悉·觉噶(sdesridicdga’)和蔡巴

  • 标签: 成吉思汗 也里可温 蒙古史 阔端 萨班 蒙藏
  • 简介:李端菜(1833—1907),字宓园,贵州省贵筑人,幼年丧父,跟随舅舅何中宪学习诗书古文,后到河北叔父李朝仪家继续学习。同治元年(1862)在顺天分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曾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大学士。先后多次出任广东、四川、山东等地的乡试考官。光绪十八年(1892)升迁刑部侍郎,后权工部侍郎。因积极主张变法,改革旧制,被光绪帝擢升为礼部尚书。

  • 标签: 学说 继续学习 同治元年 监察御史 贵州省 翰林院
  • 简介:传统的书法观要求取法其上,比如说王蘧常先生便很以“不落唐以后人一笔”为自毫,欧阳中石先生也非常注重书法的“正统”等等。此所谓“上”,至少大概要上到秦汉。赵之谦云:“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而他的篆书实际上已“上”至先秦了。正碑学兴盛之前,一般人学书至少要上溯到二王或颜真卿,唐代以后则已经称为“取法乎下”。这种要求本没有丝毫错误,但与僵化腐朽的封建制度相结合,则往往出现书法艺术的萧条局面。这样,在唐以后便出现了米芾、徐渭、傅山、倪元路等等反传统的浪漫派书家,他们的书法与正统的二王流派书法比较,虽然在技法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偏执,但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却往往大于正统书法。李

  • 标签: 作品集 赵之谦 当代书法艺术 义兴 于右任 魏碑
  • 简介:<正>在哲里木盟奈曼旗善宝营子(亦称沙巴营子)古城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刻有诏文的秦代陶残片,曾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有人认为该陶,是“秦代中央发到各地的标准量器”;有人认为善宝营子古城遗址,位于“燕长城以北一百多公里处”。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 标签: 两个问题 标准量器 奈曼旗 考古发掘 哲里木盟 古城遗址
  • 简介:《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注:'包曰:‘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无所不施。’'邢氏《正义》申述此说,无新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与旧注相同,而加以疏证,没有其他解释。我们认为旧注未谛。'君子不'当读为'君子丕'。'不'借为'丕',训为'大'意,即君子大器。孔子谓君子器量当大,此为确诂。《论语·八佾》云:'子曰:‘管仲之小哉’。'《集解》注曰:'言其器量小也。'可见,孔子主张君子应大器,管仲尚称小器。《论语》此段颇多孔子对管子的批评。另可参考《后汉书·郤诜传》:'夷吾沦于小器,功止于霸。'《法言·先知》:'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法言·先知》又曰:'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俞理初《癸巳存稿》卷二《管仲小义》条别出新解,称管仲小是说管仲身泰意侈,即讽刺管仲富比君王。此解甚新,尚需确证。

  • 标签: 君子器 器新解 论语君子
  • 简介:本文认为清中期以前铸钱并不少,似不存在“钱荒”问题,当时的“银贱钱贵”,与白银的扩大使用、不断内流有关,政府不断铸钱以追求人为的银钱比价,还曾造成铜钱的大量增加,成为制钱贬值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制钱鼓铸量 钱价
  • 简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自成一域割据已久,造成度量衡(尺、斗、秤)制度也各行其是.商鞅变法曾有过统一的措施,但只限于秦国.各国之间的度量衡,不仅长短、大小、轻重不同,而且连单位也不同,进位亦大有出入.

  • 标签: 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 商鞅 贸易壁垒 中央集权制度
  • 简介:谢如如,字崇祥,生于1852年。福建长乐岱迈人,自幼随父尊志习武。不久,其父携家人迁至福州星安桥畔。早年,谢如如秉承家传,继得福州潘屿八精心传,他发扬光大,遂成鸣鹤拳一代寨师。

  • 标签: 东恩纳 宽量 恩纳宽
  • 简介:编辑出版年鉴的目的无外乎传播信息、提供咨询、帮助决策,换言之,就是使年鉴功能得以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而年鉴功能的体现是依靠年鉴发行工作来实现的,因而,年鉴发行工作的好坏与年鉴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 标签: 年鉴 适用性 发行量 编纂工作 发行对象
  • 简介: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冷门的工作,不容易引起重视。在总结广州市首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时,许多单位根据切身体会,不约而同谈到的一条重要经验是:领导对修志工作的重视,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关键和前提条件。正是由于各级政府把修志这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冷门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并切实抓好,加上修志人员的勤奋工作、默默奉献,才有首届修志的累累硕果。分管海珠区地方志工作的王罗副区长正是这样一位领导,长期以来,她把修志工作当作政府的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尽力协调、解决区志办的实际困难,为海珠区修志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使海珠区的修志工作能顺利开展。

  • 标签: 修志工作 地方志工作 修志人员 支持 奉献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