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拟对现存山西省稷山县青龙寺的天福神道碑文本作纵深的研究和观察,结合史料,对天福的生平事迹做出更加准确的考证。

  • 标签: 姚天福神道碑 虞集 孛术鲁翀
  • 简介: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名基)和晚清以《铁云藏龟》《老残游记》名的刘鹗(又名铁云),同祖同宗,同是宋代名将刘光的直系之后。本文是这一发现的首次成文,其依据是《永嘉郡刘氏族谱》(以下简称《永嘉族谱》)、《江苏镇江丹徒刘氏族谱》(以下简称《镇江族谱》)和宋代张嵘的《紫微集》。

  • 标签: 刘伯温 刘光 刘鹗 《铁云藏龟》 祖先 《老残游记》
  • 简介:非洲大陆在20纪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20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浪潮中,非洲沦为西方殖民地。殖民当局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经济手段与超经济的行政手段,强行推动非洲从传统经济向殖民地经济的转型。这次转型在二战前夕完成,非洲经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196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后,开始了第二次经济转型。为了消除殖民地经济遗毒,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并且向现代化过渡,非洲国家先后经历了独立初期的仿效外部发展模式和1980年代的结构调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非洲国家在1990年代提出了“联合自强、自主发展”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标签: 非洲 20世纪 经济转型
  • 简介:五六十年代商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业生产属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农业生产主要属于集体所有制。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生产资料及产品的分配,是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国家直接分配的,不需要经过商业流通。集体所有制经济内部基本也是同样的分配形式。保留商品交换的领域仅在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

  • 标签: 北京商业 60年代 20世纪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调整
  • 简介:本文利用各种历史数据与史料相互佐证,并结合一定的统计方法,逐一估算了19纪中叶全国煤、铁矿石、生铁、钢、金、银、铜、铅、锌、锡、水银、朱砂、雄黄、硫磺与硝15种矿产品的产量。

  • 标签: 19世纪中叶 中国 矿业 产量
  • 简介:胡适先生无疑是20纪中国学术界最杰出代表之一,他在1920年问世的《(水浒传)考证》一开始便自称有点“考据癖”。考据学是乾嘉时代学术的代表性特征,其成果之丰厚足可称为我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按乾嘉考据学的标准来衡量,胡适先生在考据方面的成绩却并不特别突出,实际上不能算是他作为学术大师的长项。

  • 标签: 20世纪 乾嘉时代 贾敬颜 乾嘉考据学 中国学术界 教授
  • 简介:20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运动影响下,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新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借鉴苏联历史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运用,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些失误,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 标签: 苏联 中国 历史教学
  • 简介:非洲史学是全球史学的一部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实际上,非洲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伊斯兰和西方的书面史学传统传入之前,非洲早就存在历史书写的传统。20纪中叶,随着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非洲史学经历了从殖民主义史学向民族主义史学的转换。自20纪下半叶以来,基于非洲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并在全球史学转向的影响下,非洲史学向纵深发展,其史学流派更加精彩纷呈,如口述史、医疗史、环境史、经济史和妇女史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以非洲医疗史为个案,管窥20纪70年代以来非洲史学的新进展。

  • 标签: 全球史学 非洲史学 非洲医疗史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计件工资制一度在国营工厂中得到普遍推行,并对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正向作用。但是,计件工资制很快即遭批评和大范围取消。既有研究从意识形态变化、缺乏技术性人才、上游原材料短缺等角度提出解释,本文认为这些解释并不充分。计件工资制导致了两项后果,即工人内部的分化与激励机制的异化。不同工人群体因为收入差距急速扩大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计件工资制所引发的工人群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也对既有生产管理方式构成了极大挑战。计件制的迅即终止表明,基于“个体绩效主义”原则的计件工资制度与等级工资制下的技术养成、劳动力调配和生产组织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而这成为50年代后期国营企业劳动力管理和激励模式转变的起因。

  • 标签: 计件工资制 工人分化 激励异化
  • 简介:作为著名的中国研究者、边疆学家和蒙古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在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政治史上都占有过重要地位。自从20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内政治格局的变革以及学术知识范式上的逐步转型,国内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著述的态度与关注点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20纪50、60年代的批判与排斥,70年代回暖中的紧张,到8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正面评价,在90年代之后经由中美关系研究的推进而其著述得以被学界所熟知。随着之后拉铁摩尔代表性作品的引介,拉铁摩尔及其著述开始受到国内多学科、多角度的关注,有力地推进了国内的边疆研究和内亚研究,并对中国研究既有范式形成重要的反思性影响。

  • 标签: 批判拒斥 重新发现 20世纪50年代 国内学界 拉铁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