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广东增城籍清末翰林、香港总会创始人之一赖际熙先生于1925年编撰的《同人系谱》,全书15卷,共30多万字,内分8卷:一源流、二氏族、三语言、四礼俗、五选举、六人物、七艺文、八丛谈。虽名为客家人的族谱,但详细而系统地论证了客家人的“迁徙源流与学术道艺,及衣冠文物”,提出了客家先祖中原南迁说等理论和观点,形成了客家学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客家学的奠基性著作,为后来客家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客家学研究历史上的一座之一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学术价值 客家学研究 客家人 学术意义 创始人 奠基性
  • 简介:靖康之后,山河巨变,痛定思痛的南渡君臣开始反思北宋覆亡的教训,在"拨乱反正"、收复山河的时风激荡下,""思想逐渐影响到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掀起了一场"复雅"的文艺改良运动。同时,在"苏"风气影响下,在北宋并非"正统"的苏轼"以诗为词"被抬升到"东坡范式"的高度。在几种思想、艺术领域倾向的激荡碰撞、交织影响下,南宋前期词逐渐形成了"雅正"审美风貌。

  • 标签: 宋词 崇正 复雅 理学文化影响
  • 简介:铃木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 标签: 苗族 想象力 铃木正崇
  • 简介:盛京是清王朝的"根本重地"。同治末年因吏治败坏,营务废弛,马贼充斥,不得安宁。朝廷命实赴难,整饬仅一年多,卒于任所。厚继承遗志,不辜负"累朝恩眷",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革除东北及边境地区多年的积弊和顽症,对加强东北部边防、保一方平安起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崇实 崇厚 盛京整饬
  • 简介:战争引起恐惧又不断制造新的恐惧,这已是老生常谈,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恐惧现象却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与众不同。经济恐慌在战争开始后得到缓解;社会恐惧也并未发生预想的结果。一战激起了德国社会各阶层异乎寻常的兴奋,其原因或许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释。恐惧宣传是战争中惯常使用的政治手段,不过盎格鲁-萨克逊人在一战中的恐惧宣传其强烈程度和特殊方式却是独一无二的。以'匈奴人'为特征的恐怖宣传造成了恶劣后果,它要为后来掩盖二战中的罪恶行径负主要责任。

  • 标签: 德国人 萨克逊 德国社会 匈奴人 罪恶行径 政治手段
  • 简介: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才女,前蜀王建时的黄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声名虽不能与卓文君、薛涛、黄娥相比,但她多才多艺,特立独行,女扮男装进入官场后又善理政,富有传奇性,引起文人注目,成了戏曲、笔记中的女状元,值得一书。

  • 标签: 才女 西蜀 特立独行 女扮男装 传奇性 王建
  • 简介:他热爱自然,曾幻想做一名科学家,但却梦断清华;他崇尚自由,曾企图创建新的资产阶级政党,但却舟止耶鲁;他忧国忧民,曾力主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和平竞赛”,但却险遭暗杀……历尽坎坷,他终于找到一条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的光明之路。他就是──世纪之交,千年之交,无线电波在太空激荡,将中国14家主要新闻单位评出的“1999年中国十大新闻’”传向全世界,其中第二大新闻是:“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这条新闻的产生,与湖北武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密切相关。这位老人就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原武汉市政协副主席

  • 标签: 李崇淮 民建人士 修宪 人物介绍
  • 简介:在朝野上下对历史“变局”及洋务事业普遍缺乏认识时,厚较早地赞成办洋务,选择向西方学习,购买军械武装旗兵,聘用洋教官训练军队,将“师夷长技”的主张付诸实践。本文通过考究厚在洋务运动中的所作所为,从历史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他对历史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崇厚 洋务运动 李鸿章
  • 简介:唐景历任清朝廷吏部、礼部、兵部、工部侍郎(副职),都察院左都御史,浙江、江苏学政,广东、江苏乡试主考,全国会试大总裁,殿试阅卷、读卷大臣,留学生廷试阅卷、读卷大臣。清宣统二年任朝廷学部尚书,宣统三年改为学部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唐在学部尚书(大臣)任内,废除科举考试选拔文武官员的制度,召开全国教育界官绅参加的中央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中央教育会,研究解决了制约宪政进程的重大教育事宜,强调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大批师资,拟定义务教育章程,普及城乡教育,统一国语、变更初等和高等教育方法等,为全国教育改革做出了较大贡献。

  • 标签: 唐景崇 学部 教育
  • 简介:历史中的黄嘏山,原名铜鼓山,东距四川临邛70里。嘏山南面半坡上,一个叫“大坪山”的地方,绿荫如盖,蔓草如烟,中有一巍巍古冢,近前,但见墓碑当中隽刻“王蜀女状元黄嘏之墓”十个大字。

  • 标签: 历史 戏曲 原名
  • 简介:《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的作者彝(1884—1951)于晚清掌故极熟。他晚年与邓之诚多所往还,抗战期间,尤为密切。邓曾命研究生许大龄、王锺翰等向彝请教。邓还与他讨论过此书的体例、门类,甚至直接润色行文。抗战胜利后,彝生活日渐窘迫,几至售书度日,邓曾居中介绍。解放后,为纡彝生活之困,邓曾多方说项,以期使他能进入文史馆,但彝终于未能等到这一天。

  • 标签: 崇彝 邓之诚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 简介:1946年12月24日,寒风凛冽的圣诞前夜,古城北平发生了一件令人发指的暴行,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长皮尔逊在位于东单的练兵场小树林中,强奸了北京大学先修班的18岁女生沈。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沈事件”。次日,私营通讯社亚光社率先作了报道。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下令严禁各报刊登事件经过。但仍有《新民报》、《北平日报》、《世界日报》等多家报纸突破当局的威胁和严密封锁,相继报道此消息,揭露事件真相,抗议美军暴行。而且《新民报》在发表消息时,还将中央社要各报不准刊登的通知也作为新闻予以公布,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公愤。新闻界的介人,使事件本身再也无法掩饰。一场由“沈事件”引发的爱国斗争迅速在北平掀起并延及全

  • 标签: 沈崇事件 追踪报道 新闻价值 燕京 国民政府 国民党
  • 简介:本文旨在简要论述藏族白习俗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发展及演变的轨迹和脉络,探索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白习俗得以强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而思考民族文化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何以自处及其重要意义.

  • 标签: 藏族 崇白习俗 发展 演变
  • 简介:<>在清代满族诗歌史上,觉罗舒敏及其子觉罗恩、其孙觉罗廷奭、觉罗廷拥,祖孙三代都是诗人,都有诗集传世,而且诗歌成就突出。清代制度,称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什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即“黄带子”,对其叔伯兄弟的旁系子孙则称为觉罗,因以系红色带子为标志,故称“红带子”。

  • 标签: 居士 听雨 诗集传 岁时 东巡 妻妾
  • 简介:林(1884—1967)回族,系大航海家郑和第15世孙,世居云南玉溪大营。清末随父辈由内地云南经缅甸至泰国从事长途贩运(马帮),后定居泰国清迈。据“云南回族穆斯林跨越境东南亚探究”

  • 标签: 郑崇林 生平 中国同盟会 人格精神
  • 简介:题名的含义,二千五百年来学者们一直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分析研究了殷墟卜辞中"雨"的含义,认为"雨"是卜问雨下得适切与否,题名保留的即是这种语汇,意思是"老天爷下雨下得不适切,伤害了我们的农作物,表面上是骂老天爷雨下得不适当,实际上是暗讽君王施政不当.由于押韵的关系,把"雨无"改成"雨无极".

  • 标签: 诗经 《雨无正》
  • 简介:丝绸之路历史重镇街亭,是天水文化内涵异常丰富的历史名镇。因为渭河天堑的缘故,街亭在历史上是一个热门非凡的地方。据《读史方舆纪要》卷59载:“州(秦州,今天水市)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街亭古镇还是古秦州的门户和进入今天水市的重要驿站。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成为陇东南交通和军事咽喉。成为“关陇道”和“蜀陇道”的交会处和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诸多历史胜迹。但是与街亭古镇有关的一寺、一人和一碑却鲜为人知。

  • 标签: 崇福寺 《读史方舆纪要》 历史名镇 法师 天水市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