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和王小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我们都是学理工的,都学过熵大于零定律,都写小说,而且,我和王小波有共同认识的人,比如他的外甥。没错,就是他的杂文里教育过的那个外甥,我们都是在大学里搞摇滚的人。10年前他是个瘦高挑儿,

  • 标签: 王小波 零定律 小说 清华大学 杂文 教育
  • 简介:葛洲坝工程复工以后,为充实移民工作班子,我有幸来到宜昌地区三三。移民办公室工作。如今宏伟的葛洲坝工程早已全部竣工,电厂发出的强大电流正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工程抬高的水位,使部分川江航道天堑变为通途,实令人雀跃。然而在感奋之余,不禁联想到当年为保证葛洲坝工程顺利进行而从事的库区移民工作的往事。

  • 标签: 库区移民工作 葛洲坝工程 安置 社会主义建设 办公室工作 宜昌地区
  • 简介:明清交替之际,出现了东部蒙古诸部蒙古人纷纷归附明或后金的现象。在明与后金两大势力对峙的形势下,双方为增强势力展开对蒙古降人的争夺,如何有效安置蒙古降人成为争夺成败的关键。明奉行"用夏变夷"的安置政策,后金实行"善待来者"的安置政策。由于明与后金对蒙古降人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安置措施也不同,蒙古降人纷纷投向后金,使后金在与明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标签: 明朝 后金 蒙古降人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海外华侨与国内政治的互动越来越多,国民政府不仅积极邀请华侨领袖参与国内政治。更完善了相关侨务立法和机构。海外华侨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关心国内政治,支持国内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纷纷支援抗战。在经济上大力捐助,如在国民政府发行的第一期救国公债5亿元中,海外华侨就认购了半数以上;在人员上也有许多华侨志士回国参战。

  • 标签: 抗战时期 海外华侨 安置 救济 侨眷 福建
  • 简介:1979年10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调我到安徽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担任主任、党组书记(仍兼任省劳动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其主旨是要我为省委妥善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提出决策性的意见和办法。当时的情况是,遵照毛泽东1968年12月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共达1600多万人,其中安徽73万多人。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经受了锻炼,为建设农村作出了贡献。

  • 标签: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安置 党组副书记 安徽省 党组书记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八年中,川军伤亡人数约为正面战场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由于川军伤残人数巨大,对退、除役官兵安置问题便成为国民政府军抚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针对该问题梳理相关史料,并客观地进行了分析,力求在此问题上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 标签: 抗战 川军 退除役 安置 军抚
  • 简介:广东毗邻香港、澳门,是我国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最多的省份。据1953年初华南分局第一次华侨工作会议的材料显示:全国有华侨约1130万人,其中广东籍华侨约750万人,占65%,广东有侨眷600多万人。广东华侨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曾满腔热情地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为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广东做好侨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广东 归国华侨 安置工作 接待工作 1950-1953年 侨务工作
  • 简介:明代赤斤蒙古卫、罕东左卫部众的内徙与安置,对裕固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已被许多学者论及和肯定。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从人数统计看,二卫部众构成了形成裕固族的主体。但是,二卫的族属、迁徙地及其变迁、二卫部众与裕固族各部的关系等问题,似乎还有探讨的必要。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裕固族族源以及为何形成东西部、操两种语言的问题。

  • 标签: 安置 东西部 问题 蒙古 统计 裕固族
  • 简介:西北地区不仅是中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以及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又非常脆弱,急需恢复与补偿。近年来,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改善。但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及其法律机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探究生态补偿法理基础和基本原则,对重构或完善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非常重要。

  • 标签: 西北地区 生态补偿 法理基础 基本原则
  • 简介: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和扶助机制。文章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必须尽快制订生态补偿法等法律法规,并使之能行之有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

  • 标签: 西部地区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