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1950年代生人,在今天隔着四十年的日子往回看,再怎么着也不可能体会到张爱玲笔下那个千年如一日,循环往复的神仙洞府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太强大有力,以致个人渺小如蚁,全凭时代巨浪的裹挟而沉浮。有人用了系列被动语态总结这一代人的遭际是被停课、被下乡、被下岗。所以,1977年高考对于我最深的意义,与其说是改变命运,不如说是开始有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

  • 标签:
  • 简介:本文是笔者对拙著《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主要观点的简要说明,同时回应学者们提出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本文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了一个逻辑梳理,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1949年以来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转向改革开放。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入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无论怎么定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已经相去甚远。笔者认为,路径的选择是受多重因素制约的,包括观念的、历史的、制度的、国际环境的以及个人因素,等等。应当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做冷静和理性的分析,而不是做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本文的意义在于,着重于发掘历史自身的逻辑,分析每一次路径转向的内外因素,为学界的中国当代史研究提供一个讨论平台。

  • 标签: 社会主义路径选择 新民主主义 苏联模式 改革开放
  • 简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城市民族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任务,以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战略方向,坚持推进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人本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社会化、治理方式法治化;必须紧紧围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以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为近期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 标签: 城市民族工作 战略方向 目标导向
  • 简介: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呈现资源过度依赖性、主体分散性和产业结构单一性,面临着区域性、渠道、产业链等方面的困境。“互联网+”具有交叉融合性、重构生态性和创新驱动性,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二是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三是特色经济传统发展路径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四是特色经济政策措施与“互联网+”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视角提出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四大路径: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依托“互联网+”拓展和延伸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产业链条。

  • 标签: “互联网+” 少数民族 特色经济 发展路径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通县乡村旅游的实地调查,以社会学的视野检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况与问题,探讨了乡村旅游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功能。提出了大通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几个发展路径。阐述了乡村旅游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平衡长期经济利益,并针对大通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

  • 标签: 青海 乡村旅游 社会功能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