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清朝统治者作为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它很快地吸收了汉文化管理社会的一套机制,竭力革除了这套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并把宋代即为统治者利用的家族宗族制度加以发扬光大,作为家族宗法制度的经济基础的义田就成为清政府致力提倡的对象。雍正帝积极阐扬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鼓励宗族“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庄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就是要用宗法的经济基础——义田财产作为联系族众的工具。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时曾亲自去范仲淹祠堂察看,赐其园曰“高义”,并亲书匾额,又赏赐范氏后裔以貂币。清政府又规定:“义田如逢歉收,一概停捐,义田应完钱粮,州县官垫捐”。封建士大夫也积极总结过去义田发展的经验。方苞认为:“范氏之家法,宗子正位于亩,则祖父行,俯首而听命,过衍辩讼,皆于家庙治之,故范氏之子孙越数

  • 标签: 义庄 经济基础 清代 家族 地主阶级 宗法制度
  • 简介:清代纂修的各地村镇志,保存了中国基层社会大量鲜活具体的翔实资料。《紫堤村志》自清初草创迄晚清增补成书,历130余年之久。其与已出版之“江南名镇志”3种一样,深受章学诚志学理论影响,已经蜕出明末清初村镇志纂修的草创阶段而趋于成熟。村镇志具有的存史、资治、教化功能,在《紫堤村志》中,均有翔实、具体的体现。应该重视村镇志的发掘、整理、出版和研究。

  • 标签: 村镇志 《紫堤村志》 “存史 资治 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