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这篇包含《蒙古朝贡使团系年表》的文章,本想作为《明蒙关系:朝贡体制和外交使团》一书的一章。在此,我把《系年表》单独发表并附简要说明,并未对朝贡体制概况及蒙古朝贡的某些独特方面做更多说明,读者可参考我的其他论著。

  • 标签: 朝贡体制 蒙古 明代 外交使团 年表
  • 简介:颁发敕书使女真各部定期朝贡,作为明廷对东北女真地区施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嘉靖年间有了新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对女真朝贡制度的新限制上,文章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新限制政策的成因,阐释了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其次,列举了女真人对于新限制的反应和对策。最后,探讨了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对女真政策的调整所体现出的问题及对女真及明朝双方的影响。

  • 标签: 嘉靖年间 朝贡制度 女真人 限制政策 明朝政府 有效管理
  • 简介: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在中国历代朝贡关系史上别具特色,其主要特征就是以确认君臣主从关系为核心,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朝贡的礼仪象征性则大为降低。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制度对中朝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

  • 标签: 元代 中朝 朝贡关系
  • 简介:中朝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上的和平和相互尊重的中朝朝贡关系,在明朝时期达到顶峰。在这种体制下进行的文化交流成为中朝关系中更为动人和持久的内容。中朝朝贡关系是两国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的切入口,它为文化的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户。相较于政治和经济层面,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中更持久、更具亲和力、更加动人。

  • 标签: 明代 朝贡关系 文化交流
  • 简介:乌尔第三王朝为了方便献祭,建立了一个负责接收和支出各地贡入牲畜的贡牲中心。诸多宗教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祭祀“酒宴祭祀牲”,本文根据有关“酒宴贡牲”的原始文献,对这类贡牲的种类、来源、用途以及管理做了详尽研究;酒宴贡牲主要来自苏美尔各城的总督主祭月用牲,但圣城尼普尔的总督和边疆大员们没有主祭月,酒宴是他们的主要献祭活动之一,尼普尔总督和王室成员的酒宴贡牲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王室以轮值权的名义给予各城在尼普尔的的主祭权(包括酒宴祭祀),表明这是一个城邦联盟制国家。

  • 标签: 乌尔第三王朝 贡牲分配中心 酒宴用牲 王后贡牲机构 总督主祭月
  • 简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礼”的原则下形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朝贡关系网络。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的学科方法一直没有介入这一研究领域。本文力图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就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结果发现中国古代朝贡关系对于构建和修正经济人类学的礼物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着独特价值。

  • 标签: 朝贡关系 中国古代 经济人类学 社会交换
  • 简介: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官鲁、浙、豫、赣、两广、云贵,为清代名臣和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以文长于后世,所著述“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义,巨细无所不包。”其主编《广东通志)为研究广东的3大通志之一。作为清代名臣,阮元又为所任职的地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拟就其在任两广总督期间(1817—1826)与英商就鸦片贸易问题所作的贡献作一论述,以就学于史学界。

  • 标签: 鸦片贸易 东印度公司 海盗商人 清政府 清代名臣 澳门
  • 简介:<正>蒙古游牧社会,从理论上讲是能够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明代,蒙古人的确达不到自给自足,总是需要一些诸如谷物、豆类等食物,以及他们自己不能生产或至少是非常缺乏的各种手工业品,尤其是纺织品和家庭生活用具。他们无论是通过贸易还是越境抢掠,始终试图从汉地得到这些东西。明朝官方认为,汉地无求于蒙古,与蒙古贸易无益于汉地,如果说允许蒙古与明贸易,

  • 标签: 蒙古人 蒙古贵族 明朝 明政府 马市 汉蒙贸易
  • 简介:<正>苦力贸易是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向外掳掠劳动力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资本主义各国对近代中国侵略和奴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近代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南沿海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当时的澳门,则是这种贸易的罪恶渊薮。澳门,自1557年被葡萄牙人以租借的形式窃据之后,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便利用

  • 标签: 西方殖民主义 葡萄牙殖民者 西方殖民者 资本主义 葡萄牙人 奴隶贸易
  • 简介:<正>在我国,居住在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同居住在西南、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茶马贸易又是汉藏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汉藏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前后相沿数百年,成为汉藏民族维持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上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茶马贸易 茶叶 吐蕃 茶马互市 汉藏民族 宋朝
  • 简介:宋代的西北蕃市是民族民间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北宋政府对蕃市采取既较为自由和明智,又有所控制和干预的政策,分析了西北蕃市的特点,以及蕃市的分布、蕃市的贸易状况和蕃商在西北边区民族贸易中的中介作用

  • 标签: 西北蕃市 民族民间贸易 蕃商
  • 简介:文章以贸易通道为视角,透视了清代中越贸易通道的路径、特点、效用及通道的开辟对当时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和越南经济的影响.

  • 标签: 清朝 中国 越南 贸易 通道
  • 简介:18世纪,法国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面的竞争,两国在广州的敌对状态正是其在欧洲、北美和印度爆发的一系列冲突的延续。在并不安顺的通商环境下,双方亦敌亦友,既为了商业及外交上的利益你争我夺,又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不测危机而相引为援。

  • 标签: 法国 广州贸易 18世纪 英法关系
  • 简介:保安人早年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量的牧业;有的人家自养少量的山羊、牛、驴等牲畜,生产水平十分低下。保安族的社会劳动分工妇女劳动强度高于男子,她们除承担家务杂活外,在农事中,诸如挖肥送肥、下种拔草、收割打碾以及灌地等无不参加,全年农活的百分之七八十要由妇女来承担。而男子们在农活中一般只参加春播、秋收、打碾等农事,其余时间进行副业(打柴等)、商业或小手工业活动。据说,早年在保安城内有各种手工业匠人,这些匠人中除少部分汉人外,主要是保安人。

  • 标签: 手工业 商业贸易 副业 分工 牧业 保安族
  • 简介:<正>清代康熙中,陕甘官营茶马市受到四川商茶体制冲击,藏汉贸易中心南移,形成打箭炉与松潘两大贸易中心,将藏汉边茶贸易推向了历史高峰。边茶贸易是清政府推行民族羁縻政策的重要政治经济手段。通过发展边茶贸易,清政府有效地加强了对康藏边疆地区各土司的抚治,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从而巩固了西南边防。边茶贸易以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政权干预,加深了民族经济的依附性;加以乾嘉以后封建茶政腐败,边茶流通体制僵化,经营方式保守落后等原因,导致以边茶为主体的藏汉贸易一度中衰,进而为印茶涌入藏区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对处理汉藏民族关系以及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将不无镜考的意义。

  • 标签: 藏汉 打箭炉 清政府 贸易中心 流通体制 民族地区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西藏地区自吐蕃时期以来与尼泊尔的交往,侧重分析了两者在清朝及至当代的经济贸易。指出尼泊尔在穿越喜马拉雅的垄断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80年代。其后直至近代,尼泊尔作为西藏地方与印度等国贸易的中介地位日渐衰落。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1956年《中尼协定》签订后,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贸易有序恢复并日益发展。

  • 标签: 西藏 尼泊尔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