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正>1953年2月16日至1974年10月12日,毛泽东同志曾下榻东湖宾馆44次,每次少则十天半月,长则达半年之久。毛泽东同志爱称这里是"白云黄鹤的地方"。美丽的东湖之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继北京中南海之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他共在这里接见64个国家94批客人,东湖宾馆因此享有"湖北中南海"之美誉。2003年10月,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高度重视下,毛泽东当年在东湖宾馆的主要办公、起居之所——梅岭1号经修复整理成"毛泽东同志故居",对外开放。2013年3月,进行了第二次整体装修改造,分成了毛泽东原物和图片实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武汉东湖 中共湖北省委 装修改造 杨开慧 黄鹤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关于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发展历史学和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思想,在《新民主主义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有集中的论述,归纳起来为两条基本的原则:第一,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内容和民族的形式两者结合起来。他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的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

  • 标签: 民族新文化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 实践证明 相结合 努力实践
  • 简介:<正>《毛泽东书信选集》出版了,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理论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部书信选集里,毛泽东同志在许多地方谈到有关史学工作和史学理论的问题。我写一点读后的认识。其中有四封信,即致何干之(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七日),致范文澜(一九四○年九月五日),致郭洙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和致吴晗(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信。从这几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对我国老一辈的革命的历史学家的深情关怀,以及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热忱希望。今天读来,不仅倍感亲切,而且深感它们对于我国

  • 标签: 何干之 毛泽东书信 中国无产阶级 民族斗争 吴晗 革命斗争
  • 简介:今年5月15日,是《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60周年。这个口号反映了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1950年六七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造成1300多万人受灾.4300余万亩土地被淹。党中央接到灾情报告后,十分重视。7月20日,毛泽东做出了“根治淮河”的指示。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淮河流域 题词 考证 《人民日报》 1950年
  • 简介: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于5月14日在京召开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57周年座谈会。老文艺战士们首先向在南斯拉夫残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杀害的3位记者,中华民族的英雄默哀。坚决支持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坚决拥护江总书记5月13日重要讲话。化悲痛为力量,搞好研究...

  • 标签: 晋察冀文艺 “讲话” 毛泽东同志 研究会 艺术规律性 为艺术而艺术
  • 简介:1989年4月15日那天,我的二儿子即将去北京出差。晚饭时,我交代他去北京后一定代表我去耀邦同志家看望问好,并祝他身体健康。谁料饭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却传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噩耗——耀邦同志竟永远离开了我们!中共中央的讣告透过播音

  • 标签: 身体健康 中共中央 中央电视台 三年游击战争 回忆 少先队
  • 简介:毛泽东诞生于1893年12月26日。当然,这个阳历生日也是后来查到的。毛泽东的农历生辰据《韶山四修族谱》卷十五记载为:“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后来,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叶子龙等人,拿着历书将公历和农历仔细对照,核定毛泽东的阳历生日为12月26日。对此,毛泽东曾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

  • 标签: 毛泽东 生日 纪事 工作人员 农历
  • 简介:从中央苏区开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长达40多年。这两位卓越的领导人互相尊重、相知甚深。毛泽东称赞陈云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陈云评价毛泽东:“在我国历史上树立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陈云把自己作为毛泽东事业的追随者,真心诚意地拥护毛泽东,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非常倚重,十分爱护。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陈云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央苏区 互相尊重 丰功伟绩
  • 简介:1957年6月13日晚,毛泽东同志找我和胡乔木到他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谈话。毛主席一开始就告诉我,中央已经决定调我去人民日报社,同时还兼新华社的工作。谈到如何办报纸时,毛主席讲了一段很长的话。他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说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文史 人民日报社 西楚霸王 毛主席 胡乔木
  • 简介:1952年11月22日,毛主席由南方回京途中,在保定做短暂停留,跟随的有罗瑞卿等同志,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薛迅陪同。主席很喜欢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五四运动爆发前来过。1949年3月24日,由西柏坡进京时也在保定住过一夜。孙毅同志等还用保定的特产面酱、小驴肉及白洋淀的鱼虾招待过他。主席说他当时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忧心忡忡,向身边的同志讲了李自成进京的故事,以史为鉴;另一方面,因北平的和平解放,又如释重担。北平作为千年五代帝都,它的历史文化,古建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华,能得以完善的保护,为之幸喜。那时省政府设在原直隶总督府,主席对这

  • 标签: 毛泽东 曾国藩 图书馆 五四运动 直隶总督 莲花池
  • 简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青海省原副省长、政协第七届青海省委员会副主席马元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4月8日7时10分在互助县逝世,享年80岁。马元彪同志,土族,1934年11月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初期先后任青海省互助县东沟公社文书、互助县青年干事、团区委书记、团县委副书记;

  • 标签: 同志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中国共产党 生平 1934年 1950年
  • 简介:哀乐声中,我凝视躺在遗体告别仪式中的杜松竹同志,晚期胃癌折磨得瘦骨嶙峋,完全变了形……这就是年近耄耋仍然活跃在贵州史坛的杜老吗?不!不应是这样。这与脑海中那位满面红光,身着短裤,奔忙于市内、省内、海峡两岸,为宣传贵州而勤奋写作的杜老,是多么的不协调。杜老是累病的,是强烈的事业心耽误了治疗的。多好的一位同志走了!从80年代起,我就与杜老相识。十多年来,他为《贵阳文史资料选辑》和《贵阳文史》撰写了近百篇质量很高的稿件。他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在近现代史的花圃里到处奔忙,采集花粉酿成蜜。他把贵州过去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大事,把贵州有建树的志士仁人和光辉业绩记录下来,传诸后世,结下了丰

  • 标签: 贵州 晚期胃癌 海峡两岸 杜松 近现代史 文史资料
  • 简介:赫洵原名赫智莹(1912-1983),生于吉林省,是我在北平师大附中的同学,建国后曾任吉林省科委主任。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不为人所知,但在1983年为李大钊同志移墓时,报上见过他的大名。因为他在1932年参加中共并担任“革命互济会”的秘书,1933年为李大钊同志

  • 标签: 赫洵 生平 革命互济会 日本 吉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