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建筑作为人类室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不仅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同时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品。人类在建筑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各种建筑艺术语言表达其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的风貌。宗教作为"文化的基本质量",在藏传佛教的宗教建筑上具有强烈的表现。藏传佛教的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物化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藏传佛教是藏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从内部的佛台到外部的经幡,从火塘边的座位到喇嘛的住床,都打着藏传佛教的印记。藏传佛教的艺术境界,让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赞叹,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从藏传佛教主要的精神实质出发,以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木寺的藏传佛教建筑为例,探讨藏传佛教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

  • 标签: 郎木寺 藏传佛教 传统建筑
  • 简介:我想家了。只有住着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咸阳市礼泉县“阎家什字”,才是我灵魂深处永驻的“家”。我想嵕山了。九嵕山是雄大的象征,唐昭陵是堪绝的文化,九嵕山下,终日劬劳,生生息息,走过了几辈辈“嵕山”啊!九嵕山是我文化传承的“根”。

  • 标签: 文化传承 兄弟姐妹 礼泉县 咸阳市 “家” 唐昭陵
  • 简介:作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静山一生精研摄影艺术.致力于仿画摄影的研究和创作,将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完美统一.创作出不少独树一帜的作品。鲜为人知的是.张大千曾经为静山的作品做过模特儿,在这幅名为《松荫高士》的摄影作品中,便可以找到张大千那仿佛超然世外的身影。

  • 标签: 郎静山 张大千 模特儿 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 摄影记者
  • 简介: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 标签: 巴郎鼓 藏鼓 莎姆舞
  • 简介:针对白马藏族的巫与面具,将其分为"巫术祭祀舞蹈"与"巫术习俗舞蹈"两类分析研究。认为白马人巫表演时池哥、池母等面具使用最为普遍,是白马人巫表演时最为核心的面具,是白马人以之为核心构架出的一个族群认同体系。

  • 标签: 白马藏族 巫舞 面具 祭祀 习俗
  • 简介: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又有相当一部分保留在民间,尤其是满族聚居地区。为了更好的挖掘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在辽宁省民委及各市县民族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2012年开始,在省内满族聚居地区陆续开展了"辽宁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收录编撰"工作。本文即是在调查收录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内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做一详细梳理,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些珍贵资源,从而推动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满族 民间历史文化遗存 抢救保护
  • 简介:一个世纪的创造下,社会不仅在科技技术方面有着飞速的发展,一些民间的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中国油画最初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一门艺术,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坎坷,近年来随着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发展,民年美术也成为当代油画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事实上民间的美术作品恰恰是将人类的朴素又真实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下文便从民间美术对现当代油画的影响与启示做一点阐述,希望可以与读者有一些共鸣。

  • 标签: 民间美术 美术色彩 现当代油画 研究
  • 简介:元宵过后,料峭春寒之中,有富阳山区之行。车行群山之间,蜿蜒起伏,乱峰扑面,我们行行停停,走了湖源、常安、环山诸乡的几个村。此行主要是想近距离观察乡村文化,不过来去匆匆,只能走马看花,所获难免肤浅。回来之后,那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却常常会在脑海中闪过,出现最多的,是那一座座宗祠,村民们引以为豪的乡贤,以及各村颇具特色的文化礼堂。于是以此为题,记下点滴见闻与零散观感。

  • 标签: 乡村文化 民间信仰 富阳 随感 山村 祠堂
  • 简介:满族民间传说故事是满族民间故事的一种,其创作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有历史依据的传说内容,有传奇性色彩的传说情节,灵活丰富的创作技巧,相对固定的流传范围,其内容总体上是关于满族历史人物和渔猎文化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到隐含的历史遗迹以及满族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取舍和审美价值的判断。

  • 标签: 满族民间 传说故事 历史
  • 简介:回族民间儿童歌谣是回族口头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从民间的、儿童的视角反映了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回族民间儿童歌谣虽然是“稚子之歌”,却因为它“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而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博大精深的道德教化,其内容涉及宇宙人生、伦理道德、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习俗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回族人民聪颖智慧、热爱生活、善于创造、精明干练、热情好客、精于商贾等民族特点。回族民间儿童歌谣又因为内容的饶有趣味、形式的生动活泼、语言的通俗易懂、节奏的鲜明、音韵的和谐、儿童乐于接受等特点而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灵成长和兴趣培养,因此成为回族儿童喜闻乐见的别具深刻意义的回族传统社会伦理秩序的良好教材。

  • 标签: 社会伦理秩序 儿童歌谣 回族 民间 传统 口头文化
  • 简介:本篇文章针对广场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广场的形式与艺术特点、广场的发展现状、广场有利于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广场有助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广场的相关建议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广场的顺利发展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 标签: 广场舞 群众文化 文化建设
  • 简介:贵州民族民间童谣是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民族民间“原生活态儿童文学”形式之一,自远古起就活跃于民间百姓(特别是孩童)的口耳相传和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以及巫师的祝告祷告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贵州各民族孩童中代代传承。梳理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原生活态儿童文学中的童谣及其文化蕴涵,是建立贵州本土儿童文学史新观念的起点之一。

  • 标签: 贵州 民间童谣 活态 儿童文学
  • 简介:藏文版的《中国西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作为全面反映西藏民间文学状况的权威版本,所选印的作品,是西藏各地区、各民族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忠实记录,这些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文学欣赏和借鉴的艺术珍品,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是许多学科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也是文化创新的丰富资源库和强大支撑力量。

  • 标签: 中国西藏 多民族国家 文学欣赏 口头流传 艺术特色 西藏和平解放
  • 简介: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瞿昙寺 地契:明朝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兴趣。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动、参与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绩斐然。本文以天水太昊伏羲祭典文化保护为例,就政府和民间如何切实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同心协力,通力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了探讨。

  • 标签: 民间角色 政府作用 太昊祭典 文化遗产保护
  • 简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民间文学作为民众寄托情感的载体而存在,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其处境岌岌可危,即便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仍面临传承空间萎缩、传承载体受到破坏、传承链断裂等困境。在步入非遗后时代,面对严峻的现实状况,亟待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性等举措开辟出一条民间文学传承的新途径。

  • 标签: 非遗 民间文学 传承
  • 简介:"国家与社会"作为近年来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控制论"与自下而上的"自治论"的二元对立。然而,对于古代乡村秩序的构建,绝非这种单向度的控制与自治,而是在国家与社会二者的互动与交融中有序建立与推进的。以明清、民国山西民间戏资筹措为例,因其筹措的多元方式及其筹措过程中所伴随的乡规村约的实施,使其成为"国家与社会"互渗的场域,通过这一特殊场域,在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即可对"国家在场"中的乡村自治及其过程进行有效探讨。

  • 标签: 山西 乡村治理 民间 国家与社会 方志 碑刻
  • 简介:针线包是生活的必备品,民间针线包形制丰富、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本文结合博物馆馆藏和私人收藏的民间针线包,从形制、材料方面入手,探究民间针线包背后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

  • 标签: 民间针线包 地域文化 情感寄托
  • 简介:甘肃河西所有形式或体裁的民间文学,口头性无疑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在民间口头文学中,娱乐性特征更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为娱乐而创作的别样的民间口头文学,除去歇后语、打油诗、谚语、谜语、民间笑话、绕口令、顺口溜之外,还有膏药词、囔白话、绞儿、谣词等几种河西特有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娱乐性是它们创作、产生、流传和演变的唯一宗旨。

  • 标签: 河西地区 民间文学 文学特征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