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元代的刑罚制度,受中原汉族封建王朝的影响很深,但和前代相比,它又有所发展和创新,独具时代特色,而警制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证。警,又作景、影迹。有关警一词的含义,比较恰当的如《明律集解附例》所云:'警是巡警之意,如踪迹之。谓充巡警之役以踪迹盗贼之徒,盖以盗捕盗之法也。'①警一词,并不是元朝才开始出现的,北宋的李元弼在其《作邑自箴》一书中就曾有过这

  • 标签: 迹人 明律集解附例 元弼 作邑 刑罚制度 景迹
  • 简介:康乾盛世之际,社会政治昌明,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发达,“各省争建会馆,甚至大县亦建一馆”。北京城内纷纷建立起数目众多的非行业性的、并以行政地域和籍贯划限的科举会馆。当时,龙岩“人文称极盛”,“扬名他乡”,但龙岩进京应试的举子们却“仍滞旧绲,几无可容”。直至乾隆三十七年(1762年),龙岩烟商段云龙见此情形,才慷慨为怀,捐银500两,舍宅(大小共18间)为馆,在北京石头胡同路东建立起北京龙岩会馆(即旧馆),使得“举子得所驻足,京员可以侨居”。会馆大门前有“龙岩会馆”4字匾额。

  • 标签: 北京 龙岩会馆 中国 清朝 科举制度
  • 简介:明清两季,福建省各府县在北京纷纷建立科举会馆,总称为北京闽中会馆。民国31年,李景铭编著的《闽中会馆志》则较全面地介绍了闽中在京23所会馆的概况,是研究福建地方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本文以《闽中会馆志》为基本材料,结合多方文献,拟对福建会馆即省馆的沿革、职能等状况作一粗浅的介绍。

  • 标签: 北京 福建会馆 《闽中会馆志》 历史考证 值年制
  • 简介:<正>1943年2月,西南联合大学五位教授,浮光掠影地游览了滇西佛教名山——鸡足山。其中潘光旦、费孝通两位,还用文字留下了自己的印迹。这次小游,得从国民党的将领宋希濂说起。1942年5月,日军经缅甸入寇云南,一直攻到怒江西岸,和中国军队隔江对峙。时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的宋希濂,在保山获悉,从缅境和江左各县渡江流亡

  • 标签: 鸡足山 潘光旦 费孝通 西南联合大学 五教 国民党
  • 简介:<正>1982年7月,我结束了在璐珈山的学习生涯,接受北京来人的挑选和组织上的分配,告别亲爱的母校武汉大学,北上京都,到《红旗》杂志社报到,走上了党刊的编辑岗位。这是全国最高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的办公大楼坐落在东城区沙滩大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景山公园东侧,驰名中外的美术馆西南。这里是北京大学的旧址,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院内广场叫五四广场,院前大街叫五四大街。南面的红楼,是当年李大钊传播马列主义的处所,也是毛泽东当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研读《共产

  • 标签: 《红旗》杂志 《新华文摘》 造福一方 五四广场 史学理论 杂志社领导
  • 简介:马新贻宦考略哈正利清末四大疑案中,“刺马”一案曾令朝野轰动,一度传闻天下,众说纷纭。正史有载且不说,就连《清代野记》、《春冰室野乘》、《庸庵笔记》、《越漫堂记》、《骨董琐记全篇》、《归庐谈往录》、《清稗类钞》及《近代中国秘史》诸野史中都有记录。在案...

  • 标签: 宦迹 《清史稿》 按察使 清代回族 安徽 《回族研究》
  • 简介:生成性思维强调,一切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不是事先都能预设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言语、行为、情绪等不同方式、不同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越位出格”等现象,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灵感,碰撞出火花,呈现出创造性的动态学习过程,便是生成性教学。

  • 标签: 生成教学 《月迹》 生成性思维 生成性教学 课堂教学 节外生枝
  • 简介:朱骑传红烛,天厨赐近臣。荣耀分他日,恩光共此辰。灼灼千门晓,辉辉万井春。随黄道见;烟绕白榆新。更调金鼎味,还暖玉堂人。应怜萤聚者,瞻望独无邻。

  • 标签: 唐代改 改火
  • 简介:1924年1岁是年农历七月十七日,王生于上海,原名王洪溥。父亲王开疆,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时做律师及大学教授。母亲李荪,苏州蚕桑学校毕业,时做小学教师。兄王宏济,3岁。1930-1936年6-12岁父母离异,王随父亲迁居南京,先后就读于卢妃巷小学、乡村师范小学

  • 标签: 年谱简编 王火年谱
  • 简介:人对时间是敏感的,担心时光匆匆,容颜易老;但人对时间又是势利的,迟钝的。对一个小孩子,你会想到他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但对于一个老人,人们总不太真的记得,或者不太真的相信,他也曾经是对世界好奇的儿童,是风华正茂的少年。翻看作家王的童年回忆

  • 标签:
  • 简介: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致台湾新党的欢迎词里提到了"七月流火"这个词语,意思是指在七月盛夏太阳火辣辣的,同时表达了期待两岸和平统一的热望.他的讲话引起了人们对"七月流火"所表达的真实含义的争议.……

  • 标签: 流火
  • 简介:“此种藏狗大逾印度狗两倍,头大毛长,颇狞猛,其力可敌狮……”“力甚强,足制种种野兽,尤能制大而畏的野牦牛。”

  • 标签: 藏獒黑火 黑火生与死
  • 简介:2014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始拍摄'作家口述史'。当年5月中旬,文学馆一行四人前往成都拜访老作家王先生。从建馆之初,王先生就热情地支持文学馆的工作,每有新作出版,都第一时间寄赠文学馆。近年还将自己的手稿、信札、藏书等文学资料全部捐赠给文学馆,希望让更多的人研究、利用。王先生接收文学馆的采访拍摄时已九十高龄,但头脑清楚,记忆力很好,叙事条理清晰,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许多往事,其间的艰难困苦和他对文学的勤奋执着,令我们深受感动。下面是王先生的讲述:

  • 标签: 人生回眸 王火自述 自述人生
  • 简介:明清时称盐池县为花马池。该县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东、南、北分别与陕西、甘肃、内蒙古接壤。地产食盐、甘草、二毛皮,俗称“盐池三宝”。居住着汉、回、满、蒙等多种民族,以畜牧和农耕为主。多民族杂居及牧耕生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 标签: 《花马池志迹》 节日风俗 盐池县 民俗习惯 “燎干”
  • 简介:牌坊,又称牌楼,是古代为表彰功德、科第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其前身为汉唐时里坊之坊门,起到为里坊标记及指示地名作用。又作为张贴褒奖启事所在,称"榜其闾里"。宋时"里坊制"被打破,坊门演变成独立的建筑形式——牌坊,用于标志、装饰等,表彰功名道德、忠臣孝子、贞节烈妇等楷模。

  • 标签: 忠孝节义 牌坊 建筑形式 建筑物 里坊 表彰
  • 简介:元明之际的铜铳崔树华“铳”一名始见于《元史》卷一四五及《明实录》卷一六。有的文献中,或称“筒”①,“亦谓之炮,又谓之铳”②,或称“铳炮”③;实物上的铭文,或称“筒”④,或称“炮筒”⑤,或称“铳筒”’⑥。所指都是本文所述之铜铳。铜铳,这种金属...

  • 标签: 元明之际 内蒙古 朱元璋 管形火器 阿鲁科尔沁旗 洪武年间
  • 简介:40年代初,创刊于国统区雾重庆的诗刊《之源》在抗战的大后方发轫。在那艰辛难忘的岁月里,在抗战的烽烟和白色恐怖中,前辈诗人和同辈诗友以诗歌为武器,奏响了誓死抗战和追求民主、光明的乐章,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反响。《之源》创办于1943年,共出版了6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刊。当时我就读于重庆国文艺专,与校内一批从沦陷区流

  • 标签: 五十年 重庆图书馆 诗歌理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南京图书馆 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