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3月3日至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西藏自治区的28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全区300万各族人民的重托,与全国20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来自西藏的委员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西藏和当地实际情况向大会提交了45件提案,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保护、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质量较高,受到了大会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西藏自治区 心声 基层基础建设 第一次会议
  • 简介:1884年5月,《点石斋画报》在上海滩头问世,有关中外的新知时务、怪事奇闻,如万花筒里的折光般通过它的册页滚滚涌出。新近传入的西方近代医学也在中国这第一份新闻画报上亮过几次相。《点石斋画报》登载过的图画前后四千馀幅,西医类的题材从出现率来说并不算高,但那几幅画近年来常常吸引研究者的专门注意,这或许与医学史研究在史学领域的地位上升有那么一点关系。

  • 标签: 西医 《点石斋画报》 晚清 记载 西方近代 史学领域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正>楚系文字特别是战国楚简中有以大事纪年的习俗。新蔡葛陵楚简卜筮祭祷记录中也有不少以大事纪年的记载①,发掘报告归纳为9种,以下两种楚大事纪年中的地名和绝对年代应是可考的。一、王复于蓝郢之[岁](甲三:297)。相同的内容共4条,其中一条曰:

  • 标签: 包山楚简 新蔡 大事纪年 发掘报告 简文 楚昭王
  • 简介:最近,一则有关“女医生为子找干净空气”的新闻引起关注。这位母亲为帮助患有哮喘的孩子找一个有自然、清洁的空气的环境,十多年来执着地南迁北徙,从长沙搬到沈阳,再到广州,

  • 标签: 孟母三迁 现代 空气 孩子
  • 简介: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足4000年,我们最发达的是史官文化.到清史就有二十五史。从春秋到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整个历史进程充满着破坏力,中国历史上被人记住的往往是破坏性的人物.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 标签: 现代中国 历史进程 文字记载 二十五史 史官文化 中国历史
  • 简介:1996年杨瀚生起在台湾为祖父杨虎城平反的念头,并在2005年付诸行动,他的作为虽然掀起舆论热潮.甚至引起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注意.但终究没有下文。笔者曾在台北国民党党史馆采访馆长邵铭煌.他提到杨瀚还专门与他讨论过这个问题。邵铭煌的立场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认定将领杀死领袖随从,并将领袖扣押的行为是合法的。让国民党为杨虎城在西安事变的行动平反,根本不可能。

  • 标签: 西安事变 现代历史 中国 国民党 杨虎城 马英九
  • 简介:对越南的诗歌来说,白居易《琵琶行》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在越南人精通汉学的时代,很多著名诗人直接接受其文本的影响,诗人阮攸的《龙城琴者歌》甚至称得上是"越南版琵琶行"。新学时代,越南的官方语言前后为法语、英语、越南语,就不断出现各种翻译版。越南"新诗"运动兴起时,在诗歌里,直接或间接都能找出《琵琶行》中的"月-琴-水"的意象。《琵琶行》在越南的诗歌里,无所不在,充分体现出作品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 标签: 《琵琶行》 白居易 影响 越南近现代文学
  • 简介:本文以東晉末年山陰法華寺僧曇翼修持《法華經》的故事爲個案,對中土普賢菩薩身示化的傳說時代進行了考證。認爲這一傳說出現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以前,它的形成受到古印度有關信仰考驗文化的影響,經歷了不同的信仰形態的變化。

  • 标签: 曇翼 《法華經》 普賢 女身示化
  • 简介:志书是“官书”.是“一地之百科全书”。在古代。地方官走马上任必先求教于当地志书。在当时资信传播不发达、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社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志书的资政作用尤其显著。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近代西方统计学的传人.利用统计学的各种方法能比较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地发展状况.因而统计学越来越多地融人到志书和年鉴中。地方志是“一方全史”,按照“横列百科,纵述始末”的体例来看,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历史积淀和走向上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地方志资源更是个庞大的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 标签: 资源开发利用 传播手段 地方志 现代 统计学 百科全书
  • 简介:创设于山东登州(今蓬莱市)的文会馆,是清末诞生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关于这所大学的诸多重要史事,学界认定至今颇多歧异。究其成因,或囿于史料,或解读史料有误,不察西学大传播之际中西文化冲撞、交会造成的纪时方法及某些概念、称谓等的表述差异和历史性区别。明了、解读清末民初一些史料时易常犯的错误,清楚认知西学大传播、社会急剧转型期中西文化冲撞融会过程中的某些文化特征,审慎解读史料,严格历史名词的历史性,或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

  • 标签: 文会馆名称 主管称谓 改名时间 创办原因 第一所现代大学
  • 简介:浙江绍兴平水,距绍兴城南15公里,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平水镇,从人文地理的眼光来看,有一山一溪一寺一茶闻名于世,1880年,诗人刘大白诞生于此。公元2012年秋,笔者和友人在他平水的故居前流连拍照,用越语与乡人攀谈,有一搭没一搭的,无情节可言,却也有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小感觉。在这个诗意严重稀缺的年代里,那破败的老屋,停滞的光影以及菜地里的几只蝴蝶,都让我觉得时间这杯黄酒,浓得像故乡这两个字,让人想起来都觉得无比的惆怅。

  • 标签: 现代诗人 诗魂 寂寞 死后 生前 浙江绍兴
  • 简介:序言经过清朝近300年的分割统治,蒙古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曾因频繁的移动而有着与蒙古社会的各部族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交流、接触可能性的开放式的蒙古社会,却被封闭在以旗为单位的有限的空间内,以至于变成了一个内向而封闭的社会。加之,以内蒙古地区为中心,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内地贫穷汉人农民的大量流入。

  • 标签: 社会史研究 蒙古社会 可能性 结构变动 近现代 19世纪中叶
  • 简介:美国学者滕华睿(GrayTuttle)的著作《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已译成中文。其书中的关键论点——佛教是现代汉藏民族间的桥梁已被很多学者反复引用。文章认同这一观点,不过从现代中国史学研究的观点看,藏传佛教徒甚至是汉传佛教徒,在建构现代中国民族国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

  • 标签: 滕华睿 藏传佛教徒 现代中国
  • 简介:结合地方专业年鉴编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地方专业年鉴的设计必须做到:(1)年鉴基本部件要齐备,(2)资料形式要多样化,(3)信息资料分类科学、合理。编写要领:一要以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作为记述重点,二要按照条目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要求组织材料,三要在尽可能小的篇幅里容纳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 标签: 年鉴 条目 资料 基础信息
  • 简介: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空间维度的重要性。但在空间维度之外,时间维度作为不证自明的存在被忽视了。柯必德在其最新力作《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一书中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关注苏州城市史研究中的时空维度。他的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重视城市空间与地方理论;二是以内发型视角观察苏州的现代转型;三是强调时间的不可或缺性,时间观念与现代性紧密相关。时空维度构成了探究不同城市历史进程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时空维度 城市史 现代性 苏州
  • 简介:玉皇阁是目前河南保存较好的体量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2011年河南省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对玉皇阁进行了全面修缮。本文介绍了设计人员在参与维修工程中将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主要做法及重要收获。

  • 标签: 济源阳台宫 玉皇阁 维修工程 设计收获
  • 简介:作为《新疆通志(1986~2005)·统计章》主体框架的篇目结构,它是全书资料收集整理的向导、分工编写的依据和总纂的纲领,在实际编纂中起着宏观控制与指导的重要作用,既影响编纂进度,更事关志书质量。除了做好篇目结构的设计工作外,在编撰过程中还要坚持"述而不论"的原则,杜绝观点加例子加评论的写法。同时还要改变那种照抄部门的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技术规程、宣传报道、课堂讲义的现象,把握志体,端正文风,力争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志书。

  • 标签: 《新疆通志·统计章》 结构 特点
  • 简介:三、年鉴框架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关系年鉴框架设计要注意处理好稳定与创新、共性与个性、广度与深度、全局与局部、动态与静态、宏观与微观及人与物的关系。可谓涉及年鉴的方方面面。如陆建明《年鉴篇目设置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年第3期)指出要注意:广度与深度、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 标签: 年鉴框架 设计 综述 人与物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 年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