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尤中提出的明朝台湾南部已建立中山、山南、山北三个王国的观点进行评论,认为这是张冠李戴。中山、山南、山北三个王国在明朝时是琉球群岛,即今日本冲绳县的冲绳本岛上的三个王国,后统一为琉球中山国,与明朝建立了册封、朝贡关系。当时的台湾岛世居少数民族还处在部落社会,与明朝没有政治关系。日本萨摩藩侵略的是冲绳岛上的中山王国,也不是台湾岛。

  • 标签: 明朝 琉球中山王国 冲绳本岛 台湾岛
  • 简介:翻开世界地图,在我国台湾的东北部,东海与太平洋之间,有一个琉球群岛,现属于日本国,追溯一千多年前,琉球曾是一个单独的岛国,当时叫“流求”。

  • 标签: 世界地图 东北部 太平洋 日本 东海 “琉球”
  • 简介:琉球原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明清两朝的500多年间,福建海路成为两地交往的必经之途,福州更是两地使船互往的重要启航港。琉球群岛位于我国台湾省的东北,由36个岛屿组成,岛上出土过大量宋代青花瓷。中琉友好关系,最早可上溯至隋大业元年(605年)。《隋书》中称琉球为"流求",《元史》里则写为"瑠求"。双方的交往,至明清有了很大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新朝后,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于洪武五年(1372年)派杨载持诏谕琉球;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入

  • 标签: 琉球群岛 福州 友好关系 明清两代 朱元璋 福建
  • 简介:琉球问题是清末中日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自日本觊觎和擅自强行吞并琉球以来,清政府不断地与日本进行琉球案的交涉。清政府拒签"分岛改约"草案的关键原因,是其从根本上不愿意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以极力维护宗藩体制,并有保住东南屏藩以兼顾中国海防及整个国防安全之意。甲午战前中日关于琉球案的进一步交涉中,清政府起初仍以"存球祀"为目标。朝鲜"壬午兵变"之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及"甲申事变"之后,清政府希望把琉球问题与朝鲜问题互为条件地一并解决,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由清方档案可见,在日本于1879年把琉球"废藩置县"之后,甚至在1895年因甲午战争而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清政府对琉球遭风难民救济抚恤的政策都没有改变,而且仍一如既往地称其为"琉球国",这是清政府根本没有承认琉球被日本吞并的明证。琉球案是清末中日双方反复交涉而最终并没有解决的历史悬案。

  • 标签: 清末 琉球案 中日关系 分岛改约 悬案
  • 简介:<正>朱元璋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县)移民政策,对于明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迄今仍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明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海外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还立下遗训,将朝鲜、日本、琉球等一些国家列为不征夷国。存这种海外政策的实行下,许多国家与明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东南海上的琉球岛国,自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杨载诏渝琉球始,至明朝灭亡,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贸易往来的友好关系。但是琉球毕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岛国,“地无货殖”“商贾

  • 标签: 朱元璋 琉球岛 移民政策 中国移民 明朝 对外关系
  • 简介: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这为中国人千百年的航海实践所证实。中国人开辟了中琉航路,发现、命名了钓鱼岛,并拥有了钓鱼岛主权,记载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重要文献,就是历朝中国册封琉球使者留下的"使琉球录"。明清时期,中国对琉球的册封共23次,留下的使琉球录不仅记述了钓鱼岛的准确位置,还清楚地划分了中国与琉球的分界,也明确指出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是中琉双方共同确立的。使琉球录还证实钓鱼岛主权归属的认知来源于中国人的航海实践,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抹杀的历史事实。

  • 标签: 明清时期 使琉球录 钓鱼岛 主权 中国
  • 简介:通观清代中琉交往史,始终以封贡为核心进行,伴随有货物贸易、文化交流、海难救助等活动。赏赐活动,则是中琉交往过程中核心部分的重要环节,每逢清朝皇帝遣派册封使远赴琉球举行册封典礼,或琉球国王派遣使臣来华进贡、庆贺,请封、谢恩,清朝皇帝都分别赏赐琉球国王、王妃及其使臣等以丰厚的物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并长期遵循办理,为有清一代中琉两国友好交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业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的制度,是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例赏、加赏和特赏三种赏赐形式,而三种赏赐形式,各有其不同的赏赐对象和赏赐物品。

  • 标签: 琉球 国王 清朝 制度 使节 货物贸易
  • 简介:一、本文驳斥了日本政府有关钓鱼岛与《马关条约》无关的说辞,指出日本"窃占"钓鱼岛是甲午战争中日本侵华战略的一环。正是基于侵华战争胜券在握,日本内阁才抢先窃据钓鱼岛,接着才有了《马关条约》;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力图以所谓条约形式,实现其对钓鱼岛"窃占"行为的"合法化"。二、本文引证大量史料,论证钓鱼岛是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三、虽然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但史料证明清政府立即提出了抗议,此后形成所谓琉球交涉,根据1880年中日琉球交涉,日本政府同意宫古岛、八重山诸岛划归中国。直到1887年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还在声明,琉球问题并未了结。只是因为甲午战败,琉球问题淹没在甲午战败的阴云之中。中国政府宣布废除《马关条约》后,以及根据《开罗宣言》,琉球问题应该再议。

  • 标签: 马关条约 钓鱼岛 琉球再议
  • 简介:马宗毅使团是清朝建立后琉球国派遣来华的第一个高级别的使团,担负琉球国与清朝建立交往关系的使命,意义非凡,十分重要。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汉文档案及日本冲绳县立图书馆史料编辑室编辑出版的《历代宝案》等史料,仅就琉球国王舅马宗毅使华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进行论述,敬请各位专家和学者赐教。

  • 标签: 琉球 意义 国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初 交往关系
  • 简介:2001年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琉球历史关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冲绳县公文书馆、琉球大学、大东文化大学等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总计49人参加了本届研讨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研究馆员邢永福,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津嘉山朝祥分别代表中日双方致开幕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刘余才主持大会开幕式,副馆长、研究馆员冯伯群主持大会闭幕式并致闭幕词.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研讨会 召开 日本 社会科学院
  • 简介:15世纪至17世纪初在以明朝居于支配中心的东亚世界里,琉球王国自始至终以睦邻友好甚至是谦卑的姿态、小心谨慎地与明朝、朝鲜、日本这几个近邻国家保持着政治经济往来,不断扩大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方面,积极加入明朝为中心的册封朝贡体系,寻求政治庇护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与日本、朝鲜和平相处,互通商贸,获取最大利益。处予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中,琉球的国家利益始终与宗主国明朝的国家兴衰相连。在明末国家势力衰退之时,日本萨摩藩岛津氏于1609年入侵琉球,体现出其试图构建东亚日本式“华夷秩序”的野心。

  • 标签: 明朝 朝鲜 琉球 日本 朝贡体系
  • 简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约主权问题,在现今的中日关系中存在争议。1534年中国明代琉球册封使陈侃上呈的《使琉球录》中,便对中琉疆界作有明确记载,后世中、日、琉球三国的政府官员、学者乃至岛民水夫亦皆以为是。这充分证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原本便是中国领土,历史记载约古米山(现今的久米岛)才是古代琉球王国的西部疆土:“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 标签: 钓鱼岛 附属岛屿 主权归属 考证 中日关系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