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山川——先农坛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一大建筑群,位于北京内城之南,外城正阳门至永定门大街约二分之一后部分西侧,隔街与东侧的天坛为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启建,嘉靖年间址扩建以前,长达百年称山川。此后至有清一代改称先农坛。民国迄今沿称先农坛(民国初一度称先农坛公园、城南公园),

  • 标签: 先农坛 山川 明清时代 嘉靖年间 建筑群 正阳门
  • 简介:先农坛祭礼、耕籍仪(皇帝亲耕)、观耕台农业文明的明代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亲到先农坛祭祀、耕作籍田,百官簇拥随从,礼仪隆重。这是皇帝向全国官员百姓做出示范的颇具代表性事情。章太炎先生在一次讲演中说:“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实遵守,然白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分”,“中国古时的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所以明代每岁全年常行的祭祀,大祀十三,中祀二十五,小祀八。

  • 标签: 先农坛 山川 封建社会 农业文明 皇帝 章太炎
  • 简介:<正>一、"歌"释义"歌"又名"哥"、"謌",古代""、"升"通用,故"歌"又曰"升歌",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比较重要的礼乐文化现象,大约起源于周朝宗庙祭祀礼,亦用于乡饮酒礼、大射礼等,是这些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历代朝廷祀典、朝会宴飨等仪式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歌"最早见于记载周朝礼仪的《周礼》、《仪礼》、《礼记》之中,以下是"三礼"中"歌"和"升歌"的使用情况:《周礼》"歌"出现两次,"升歌"无;《仪礼》"歌"无,"升歌"出现十次;《礼记》"歌"出现两次,"升歌"出现十二次。如:《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歌,令奏击拊。""大祭祀,歌击拊,下管击应鼓。"①《仪礼·乡饮酒礼》:"乐正先升,立于西阶东。工人,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东面坐,遂授瑟乃降。工歌《鹿鸣》、《四牧》、《皇皇者华》。"②《仪

  • 标签: 登歌 升歌 大射礼 礼乐文化 西阶 安世乐
  • 简介:赵云峰,原名文龙,以字行,号惜阴、恒斋、隐芝、逸蓬、醉云、子由、零级生、蓬仙,联海泛舟馆主等.1924年7月3日(农历甲子六月初二日)生于原藉山西省盂县城关镇北关下河.

  • 标签: 赵云峰 以字行 北关 零级 文龙 子由
  • 简介:古代皇帝祭天地的仪式叫做郊祀。古人说:“帝王之义,莫大承天;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祭天于南,就阳位;祀地于北,主阴义。圆丘象天,方泽则地。”皇帝在都城南门外筑圆丘用以祭天,称为南郊;在都城北门外掘方池,池

  • 标签: 北郊坛 白石村 《宋书》 郊祀 《隋书》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简介:奎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原本在地方担任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但他受到毛泽东的信任,在党的九大上进入中央政治局,后来长期担任党内领导职务和国务院领导职务,1980年辞去党政领导职务。他的经历很特殊。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领导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 中央政治局 毛泽东 国务院
  • 简介:安(1905-1976)原名竞,一字仲铮,别署耿斋、印农、小章、本翁、无待居士等。祖籍浙江萧山,世居杭州。斋名有容膝楼、玉梅花庵、物芸斋等。他篆刻私淑王福庵,作品风格庄严静穆,秀静典雅,宗秦模汉,又不拘一格,面目众多,一生治印二万馀钮,为现代印工稳一派代表人物之一。

  • 标签: 作品风格 不拘一格 代表人物 篆刻 治印
  • 简介:天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273公顷。周边以内、外两道砖砌墙围护,平面呈北圆南方的馒头形,寓意“天圆地方”,人称“天地墙”。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本为皇家禁地,1918年辟为公园。

  • 标签: 百年变迁 天坛 天圆地方 中轴线 场所 公园
  • 简介:在福建连江县的福斗山上,曾建有一座用于祭海的古。因连江县历史上隶属福州府。所以万历年间所修的《福州府志》中有关于这座古的记载:

  • 标签: 连江县 《福州府志》 万历年间
  • 简介:肇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中国首届大规模修志,现在已普遍到了完工奏凯的时刻。当此之际,令参与首届修志者回首十几年往事,念及筚路蓝缕之艰辛,硕果层出之辉煌,无不感慨激动。近日捧读新出版的《邵长兴方志文存》(以下简称《文存》),深感《文存》虽为一

  • 标签: 修志 方志 年代 敬业 新中国 出版
  • 简介:在当今梨园界和戏迷中,说起德艺双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几乎无人不知,但对其恩师、现居宝岛台湾的京剧大师戴绮霞,年轻观众却知之甚少。今年89岁的戴绮霞7岁学艺、9岁登台,擅长花旦和刀马旦。她做工细腻、身段拿捏,眉眼表情掌握丝丝入扣,特别是过硬的跷功,无人能出其右,堪称一绝。早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戴绮霞就以全才花旦唱红大江南北,

  • 标签: 台湾省 京剧表演艺术家 春秋 皇后 三四十年代 刀马旦
  • 简介:本文对《王之涣作〈鹳雀楼〉?——千古名诗原作者考辨》一文进行了补充辨正,认为现存《鹳雀楼》一诗的作者争议中“朱斌”“朱佐日”二者实指一人,而他应当也正是该诗的真实作者。

  • 标签: 朱斌 朱佐日 名字解诂 处士
  • 简介:邵长兴先生生于1928年。曾从事过新闻和教育工作,1984年始从事方志编纂工作,1988年离休。他在鞍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任职虽只有短短4年时间,却在编修《鞍山市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培养队伍、制定篇目,到志书的编审,无不倾注了其大量的心血。

  • 标签: 方志编纂 地方志 志书 突出贡献 篇目 鞍山市
  • 简介:我在1925年入燕京大学。当时校址在北京城东南角盔甲厂。校园不大,学生不多。我早上上课经常碰见校长司徒雷,大家叫一声"早上好"之外,没有和他有更多的交往,对他的印象不深。1926年发生三一八惨案,燕大一个姓魏的女生中弹身亡。在追悼会上,司徒雷致悼词。他做出很激昂的样子,痛骂段祺瑞向徒手学生开枪惨无人道,

  • 标签: 认识司徒雷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