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认同 公共危机事件 规避机制
  • 简介:1966年8月底,“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54中的20多名“红卫兵小将”利用大串连的机会,长途跋涉经过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呼伦贝尔到达边境小城满洲里,他们热烈响应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号召,满怀“革命激情”,佩戴“红卫兵”袖章,集合在火车站的站台上,高举毛主席像和红旗、标语,准备采取行动拦截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 标签: 国际列车 红卫兵 拦截 “文化大革命” 事件 呼伦贝尔
  • 简介:孔门弟子,几都背了孔子精神的。孔子传道授业,皆述而不作,您说孔子自费公费出过甚书?后世孔家弟子,只要在码字,只要在解惑,没有不想坐一台轿、娶一房小、刻一部稿的(最低理想),黄侃或是例外,也只说三十不发文,五十不著书(五十后,怕要火扯火地著述了)。

  • 标签: 事件 孔门弟子 述而不作 孔子 精神 传道
  • 简介:沦陷时期是武汉近代卫生行政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武汉的卫生管理因殖民统治和战时体制而大为异化。但日伪为维护对'战时帝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还是维持了武汉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其卫生管理从武汉卫生行政发展脉络来看,在技术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卫生行政也因其特殊性而更具复杂性。

  • 标签: 武汉 沦陷时期 卫生行政
  • 简介:2日开始向下传达《电话通知》。下午3时,汪东兴向他主管的部门打招呼:要求保证清明节不去天安门活动,要向他负责。国务院动作慢些,3日,政工小组向国务院所属部门发出电话通知,要求大家不要去天安门前送花圈。人们都在交换各部门的情况。从这些动向。人们观察各个部门及领导对周总理的态度,对“文革”的态度,对群众义举的态度。

  • 标签: 天安门事件 所属部门 “文革” 国务院 清明节 打招呼
  • 简介:北海地处广西东南北部湾的东北岸。紧靠大海,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就加紧了对中国侵略的图谋。日本人控制了中国东三省后,他们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挑起事端,然后借机发动侵略战争。

  • 标签: 抗战前夕 事件 北海 侵略战争 1931年 军事要地
  • 简介:1914年仲夏,奥匈帝国波斯尼亚省总督波特瑞克的心情像东欧夏天的骄阳一样,格外灿烂。在他诚挚的邀请之下,帝国继承人斐迪南大公终于肯大驾光临,来这个帝国的偏远省份视察。斐迪南即将莅临的消息也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市民很是激动。毕竟,作为一个庞大帝国偏远省份的居民,一睹帝国未来皇帝风采的机会并不多。

  • 标签: 萨拉热窝 刺杀事件 波斯尼亚 帝国 继承人 省份
  • 简介:窗户上发现枪击弹孔1966年2月2日下午2时许,人民大会堂服务员发现大会堂北侧西头二楼半的双层玻璃窗被打了两个洞,像是枪打的。2月3日上午8时,公安部副部长于桑通知我(我当时任公安部三局副局长,主管刑事侦查工作)速带技术人员前往人民大会堂勘查现场,调查此事。

  • 标签: 人民大会堂 枪击事件 调查 回忆 刑事侦查工作 技术人员
  • 简介:1960年9月以后,中共中央恢复了1954年撤销的6个中央局。陶铸被任命为中南局第一书记。11月下旬,中南局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我当时25岁,作为唯一的速记员全程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当年的与会者多已作古,我有责任为历史留下记录。

  • 标签: 第一次会议 中南 事件 中共中央 1954年 书记
  • 简介:1871年发生了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害事件,日本以此为借口,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准备,于1874年悍然派兵在台湾南部螂峤地方登陆,对牡丹社等进行烧杀抢掠,中国海疆出现了重大危机。清政府一面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渡海赴台,加强防卫;一面在外交上展开对日交涉。经过艰难的折冲樽俎,中日双方于当年九月在北京签订了《互换条约》,“牡丹社”事件终于落下帷幕。日本图谋侵占台湾,由来已久。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是日本将侵台图谋付诸行动的第一次尝试。在此次日军侵台事件中,美国原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等人为虎作伥,充当帮凶,起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备以及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日本侵占台湾的图谋最终未能得逞。然而,清政府破财消灾的做法,既暴露了海防的空虚,又表现出外交的懦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为其后日本并吞琉球及20年后发动甲午战争和强行割占台湾埋下了祸患,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 标签: “牡丹社”事件 日军 侵台 北京专条
  • 简介:美国借口1866年的“舍门将军(GeneralSherman)号事件”,于1871年5月派军队武装入侵朝鲜,要求朝鲜政府打开国门。朝鲜政府严词拒绝,朝鲜军队也顽强抵抗,美国最后不得已撤兵。美国认为朝鲜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是朝鲜闭关的要因,遂改变亚洲策略,积极与日本勾结,利用日本破解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使日本一步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标签: 美国 武装侵略朝鲜 影响
  • 简介:编者按: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上一直有许多讨论,可以说众说纷纭,聚讼不已。理论家刘润为先生对此有比较系统的理解与阐释,为此,青年学者何墙与刘先生展开对话,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话题进行讨论。现就部分问答刊载出来,以引起学界重视和探讨。

  • 标签: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虚无主义 评价 比较系统 青年学者
  • 简介:本文对朱熹按劾唐仲友事件的始末及其动因进行了考察,呈现当时台州地方政治的运作情况,借此来探讨南宋时期地方政治格局形成的机制。经过对朱熹六篇奏状的细致排比和辨析,本文认为朱熹按劾唐仲友,既有他与唐仲友在治理地方策略上存在差异的因素,也有针对当时地方官府普遍存在的各种弊端加以批评的考虑,是对唐仲友集团发起挑战。进一步,本文指出,朱熹按劾唐仲友事件实际上是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一次政治博弈,反对唐仲友施政的地方势力利用官府内部的矛盾,暗中推动了对唐仲友的弹劾。在这场政治博弈过程中,朱熹只不过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而已,最终唐仲友虽然被罢免,朱熹也黯然辞去浙东提举一职。

  • 标签: 朱熹 唐仲友 台州 南宋 地方政治
  • 简介:本文运用社会史的方法,借助征信录、近代报刊、碑刻等史料,对1907年的天安寺事件加以考察,探讨1908年《结社集会律》颁布后,闽南救火会如何成立,怎样发动群众,以及以何种方式与英国领事馆进行博弈,使事件不断升级,并与1850年神光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近代社会变迁对地方权力结构的影响。

  • 标签: 个案分析 事件个案 会变革
  • 简介:图书馆、书店与书摊是民国上海知识群体从事图书阅读与消费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图书馆不仅承担阅读功能,还兼具社会交往等功能。福州路、北四川路等城市新兴地带以售卖新式出版物为主的书店与城隍庙地带以售卖线装书、古籍为主的书铺和书摊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新旧之隔与等级之分,它们面向的顾客群体也有所不同。当书籍的阅读与消费跨越知识群体与非知识群体的边界时,知识群体通过对旧书、旧书铺与书摊的歌颂,建构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本,使自身与普通市民群体相区隔。在上海知识群体的书籍消费活动中,以书会友与在商言商的两种交易方式既体现出近代上海图书出版市场古风犹存的一面,也反映了近代上海图书市场开始以市民为主要消费对象,传统'回头客'比例降低的一面。知识分子个体所处阶层位置的差异不仅塑造了知识群体内部截然不同的书籍消费习惯,也开启了现代中国精英知识群体与边缘知识群体渐行渐远之端。

  • 标签: 公共空间 知识群体 场域 精神生活
  • 简介:作为近代公共卫生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警察机构成立之前,北京的公共饮食卫生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专门管理。清末,北京警察机构成立后,开始承担管理北京公共饮食卫生的任务。民国成立后,京师警察厅成为北京管理公共卫生最重要的官方机构。尤其在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其负责饮食营业执照的审批,对饮食物原料卫生的控制,对饮食生产、经营场所卫生的监管和对饮食业卫生的稽查。此外,还进行饮食卫生指导和宣传工作。这种以警察机构管理城市公共卫生的行政方式成为北洋政府时期城市管理的一种典型模式。

  • 标签: 饮食卫生 京师警察厅 北洋政府时期 北京
  • 简介:共和国建立初期是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高发时期,特点是多个运动同时进行,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家各项重要工作,也大大增加了运动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围绕'黄逸峰事件',透过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从创办到终结的全过程,描述了复合群众运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内在矛盾冲突,及其间学生如何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样性及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愿,领导者如何组织斗争和运动中权力位置的移动,并分析了批评、反批评和大批判所使用的话语特征,以及掩盖在意识形态话语之下的行为特征。本文揭示,由于目标选择和参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复合群众运动的可控性很弱,运动过程的偶然性增强,并往往背离运动的既定目标。在'黄逸峰事件'中,学校领导、学生和学校本身,以及作为运动传媒的报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损害,或无法发挥预想的作用和使命,或远远超出了各自行为的原本期待。

  • 标签: 个案分析 中的宣传 事件个案
  • 简介:清代台湾,自康熙帝将其收归版图之后,在行政区划上即隶属于福建,时间长达200余年。在地理上,台湾与漳州、泉州三地皆地处福建省南部,为传统的“闽南三府”之一。在族群上,此三者同为汉系闽南族群的活动区域。乾隆朝末,台湾府爆发了自清代以来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动乱——“林爽文事件”。

  • 标签: “林爽文事件” 八旗官兵 福建台湾
  • 简介:如果以为柯文的历史著作《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与神话的义和团》(下简称《历史三调》)~①纯粹是讲述1898—1900年在中国华北地区兴起的义和团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柯文。柯文在此著《序言》中说'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陪衬'(4页),但是,不管

  • 标签: 义和团读后 之间焦灼 事件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