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1938年夏秋之交,地方上哄传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人人都在劫难逃!我那年刚刚10岁,平时虽听大人们谈说打仗,却不明白这“仗”于自己会有什么牵扯,但看着大人们那样凄凄惶惶,便也有些害怕起来。正好那时娃儿们当中又传讲着汉口有一个叫做什么“保育院”的,那里有饭吃,有书读,玩的用的样样都有,还有保姆专门照护等等,传来传去,于是越传越神。这确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说别的,光是那汉口,就已经叫人无限神往了。这一来,大人们也就动了心,说什么不如送个把娃娃去“闯一闯”,说不定日后还可以留得个“人种”!说也奇怪,我们这个地处江汉平

  • 标签: 保育院 儿童保育 香港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层楼房
  • 简介:  ""和"候"字极为相似,但"候"比""多一竖.,古字从厂(厂像箭棚),从矢,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靶子".""有三个义项:①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侯爵、公侯;②泛指达官贵人,如侯门似海;③姓,如后汉尚书令霸.""有两个读音,一读hóu,二读hòu(地名)如福建省闽侯县.  ……

  • 标签: 侯候 候猴 说侯
  • 简介:提起著名文艺理论家金镜同志来,我就极不平静。他担任《文艺报幅住编,我们办公在文联大楼,又在同一食堂用餐,日久天长,便相识了。他朴实无华,乎易近人,既有长者的风范,又有朋友般的亲切,虽然我们无工作的往来,却好像天天在一个办公室工作那样亲密无间。到了十年动乱年代,文联和各协会竟然成了“重灾区”,我们的大队人马都像犯了罪,通通被赶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脱胎换骨”,从此我接触地的机会就多了。我和金镜不在一个连队,但距住地很近,上下工能见面,在医务室看病也常见。他那时被污蔑为“走资派”和“反革命分子”,是强制劳动的重点对象。我是小干部,比他处境好一点。有一天,在我那间小屋里,又聚集几位同志

  • 标签: 现行反革命 向阳 办公室工作 痛苦的表情 周总理 “脱胎换骨”
  • 简介:本文对子钦墓志原录文提出文字上的修改意见.考证子钦的家世及入周以前的任官,猜测子钦为北齐高氏亲信.考察子钦降周时的具体情形,认为齐军救援之不至,晋州"公私扰乱"的局面,周齐战略态势的强弱易势及其北齐朝政的昏乱是促使子钦降周的远近原因.而子钦的出降直接导致了晋州的陷落,对于周灭北齐而言,这是势关全局的转折点.子钦降周后所受的待遇印证了北周政权对北齐降人的政策:在灭齐战争中,优渥北齐降人;灭齐后,转而疑惧北齐降人.

  • 标签: 侯子钦 墓志 北周 北齐 晋州
  • 简介:革命老前辈、老共产党员、著名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篆刻家刘伉同志去世,已整整20年了。他高贵的品德,伟大的革命精神,却深深地、永远地活在我心中。值此纪念他诞辰95周年、逝世20周年的时候,我带着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缅怀他一生的光辉事迹。

  • 标签: 刘孟伉 革命精神 文史研究 安先生 保安司令 荣誉性
  • 简介:2015年9月19日,在第三十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即《大圣归来》)荣获第三十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而在剧中演职人员的名单中,"自荣"三个字的赫然出现,带给大家一段久远的回忆和几许好奇。这位头发花白、儒雅清瘦的昔日的"配音王子",在《大圣归来》中塑造了一个反派人物——混沌文弱、阴险的声音形象。这是他配音生涯中最叫好、最叫座的一部美术片的配音作品。自荣1944年1月11日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回族,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

  • 标签: 配音 王子 表演艺术家 颁奖典礼 演职人员 声音形象
  • 简介:武侯祠与先主庙分立多年,明代并为一庙,称昭烈庙,但蜀人皆称为武庙。“祠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从明洪武起就是这样了。武、先主两庙,原都各只一殿。自南宋绍兴中重修,迄明洪武,已历两个世纪。蜀藩朱椿以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封蜀,重修先主庙,改称昭烈庙,添建东西两庑,废去武侯祠,合祀武于昭烈庙东庑,增祀关羽张飞于西庑。落成后遣官致祭,时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祭文中有“新规模于今日,聚精神于一堂”一联,即标识着唐宋武侯祠从此不再存在。节录蜀献王朱椿祭文如下:

  • 标签: 昭烈庙 武侯 明太祖朱元璋 明洪武 蜀献王 两庑
  • 简介:汝华(1910—1938年),梅县三坑麻子岗良训堂屋人,是上世纪30年代诗坛上比较活跃的一位优秀诗人。或许因为英年早逝,或许因为生于乱世,汝华成了鲜为人知的诗人。然而历史终不会遗忘,近年来杨宏海、关梦南(香港)等知名学者发掘史料,分别发表了《汝华与“七星灯”文学社》《香港新诗:七个早逝优秀诗人》等著作,让汝华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汝华一直被视为现代派诗人,著名学者谢冕在《百年新诗》中这样介绍:“汝华(1910—1938),广东梅县人。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海上谣》。”

  • 标签: 革命诗人 现代派诗人 30年代 知名学者 著名学者 文学社
  • 简介:壶,有些学者称为洹子姜壶,属於最着名的青铜器之列。壶有一对,都没有盖,形制纹饰相同,而铭文互有错脱,一件一百六十六字,另一件一百四十二字。两壶出现在清代中叶,最初分别为阮元、曹载奎所藏。随後同归吴云,由於误名为“叠”,以致吴氏的图录题作《两叠轩彝器图释》。现在字多的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馆(下简称“上博”),字少的一件藏於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国博”)。壶的图像可看《两周金文辞大系》图185、186,铭文可见《殷周金文集成))9729、9730。《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二三,有上博一件的彩色照片。

  • 标签: 史事 年代 上海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清代中叶 彩色照片
  • 简介:在蒙元史的研究领域中,金元之际的汉人世是个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然而,有关山西汉人世侯方面的问题,迄今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就山西汉人世的身世、降附、作战与统治的地区及其地位和作用,以及与蒙古宗亲的关系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13世纪初,以成吉...

  • 标签: 汉人世侯 金元之际 郝和尚拔都 成吉思汗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元史》
  • 简介:"中国抗战"与"卢沟桥"是那么紧密地黏合在一起,因为当年日寇蓄意制造事端,公然对中国军队挑衅,企图从这里打开侵华的缺口;因为在这里,中国部队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前不久,在纪念这一事件七十七周年时,卢沟桥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域,

  • 标签: 侯仁之 铭记 历史 中国抗战 中国军队 八年抗战
  • 简介:金锭桥是一座缓坡三孔的汉白玉石桥。它犹如一条玉带,飘忽在什刹海的东岸,与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桥万宁桥遥相呼应。它的修筑既为游览什刹海的市民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也为什刹海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 标签: 侯仁之 什刹海 玉带 游览
  • 简介:梅州,今日的世界客都,素称“文化之乡”,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读书风气浓郁,人才辈出。其形成固然与客家先民南迁后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以及耕读传家的习气有关,也与当时一批竭力兴教的先贤密不可分,而安国更可谓开创梅州文教的佼佼者。

  • 标签: 文化教育事业 梅州 安国 文化之乡 读书风气 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