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初识瑛瑛是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薄幕时分.那天我的心情很糟,犹如那个雨天,一片湿润一片朦胧.没有了上班的心情,于是在临近下班之前去了一家茶艺城,点燃一支烟,在幽黯的灯光下,一边听着忧伤的音乐,一边独自品尝茶水,享受那种"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滋味.就在这时我的一位叫华华的朋友打来电话,她说她现在和她的一位土族朋友在下雨的街上漫无目的地晃荡,心情很坏,想找人说说话.听了华华颇为忧伤的话,也许是同病相怜抑或"土族"二字之故吧,我马上告诉了我在的茶艺城的名字.

  • 标签: 雨缘
  • 简介: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有一段关于河的记忆.曲曲折折的小河,在他们的脑海里经久不息地流淌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是岁月的痕迹.

  • 标签: 村河
  • 简介:是著名汉初政治家和思想家,所著《新语》有重要政治和学术价值。本文在对陆的事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政治学说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并同荀子和董仲舒的学说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揭示和重新评价了陆在汉代政治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新语 学术思想史 礼义 理论体系 政治史 浮邱
  • 简介:他们是一对亲兄弟,曾因不同的境遇被看做是一黑一红两种人物。但最终,他们不同的人生却同样辉煌。芝我国著名教育家、诗人、翻译家、民间文艺学家、中国社科院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长。是我国著名学者、民主人士李大钊的大女儿李星华的丈夫,又曾任李鹏同志的老师。在去年年底举

  • 标签: 李大钊 中国民间 翻译家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民间文学 人生
  • 简介:岛(779-843)字浪仙,早岁为僧,名无本,幽都(今北京市)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成五个字,撚断数茎须."素有"苦吟诗人"之桂冠;又有"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锻炼,有"推敲"大师之美称.今存十卷,存诗380首,附诗25首又10句.孙望卷六补诗1首,童养年卷五补诗4首,陈尚君卷二十二补诗1首,句14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纯诗人"了.然谁闻岛亦善文乎?

  • 标签: 贾岛 唐诗 诗人 纯诗 苦吟 佚文
  • 简介: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素以奇秀著称,令人神往。但我到峨眉时,不巧正是阴雨的五月。一下车,映入眼帘的竟是一片空濛,没有山!只一片鲜绿的树林。那树绿得出奇,如宝石雕成的,在烟雨中发出朦胧的光。这景色使我猛然想起"冒雨游山也莫嫌,却缘

  • 标签: 峨眉雨
  • 简介:印江自治县合水乡坐落在梵净山西麓,这里以造白皮纸而闻名,传承着两千年前的汉代古法造纸,并家家供奉着蔡伦先师之神位.

  • 标签: 造纸 古法 自治县 汉代
  • 简介: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事,有些事,时过境迁,便淡忘了,所谓往事如烟。而有些往事并未成了烟尘而销声匿迹。60年前,我在当时的太原市五区狄参加土改试点工作这件事,虽经长时间的淘洗,但在我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可触,并未磨灭。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不识狄村》 狄仁杰
  • 简介:家住刘文/王斋刘,位于王明口东南五华里处,是一个很小的村庄。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多在这村里度过。这里,是我生根系魂的家园。这个村子,座落于广袤的原野上,略呈方形,周围绿树四合,清水环绕,菱荷随风荡漾。庄稼覆盖的原野,春夏秋三季青绿金黄。在南中央,...

  • 标签: 童养媳 信息发布 长得健壮 追忆往昔 匪徒 力大无比
  • 简介:题名的含义,二千五百年来学者们一直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本文分析研究了殷墟卜辞中"正"的含义,认为"正"是卜问下得适切与否,题名保留的即是这种语汇,意思是"老天爷下雨下得不适切,伤害了我们的农作物,表面上是骂老天爷下得不适当,实际上是暗讽君王施政不当.由于押韵的关系,把"无正"改成"无极".

  • 标签: 诗经 《雨无正》
  • 简介:前几年,读过平顺县志编辑委员会编的《平顺县志》。该县志的前5幅照片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江泽民与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在一起的照片。记载平顺县重大事件的《要记》也大多与西沟、李顺达、申纪兰有关。当时印象很深刻。心想西沟是怎样神奇的山村.竟然占了平顺县的头彩!近读《西沟志》,印象更加深刻。

  • 标签: 申纪兰 江泽民 全国人大代表 模范 刘少奇 周恩来
  • 简介: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一份大包干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2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小岗考察,下农田、进农家,详细了解当年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历史过往,在这里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

  • 标签: 小岗村 村村民 村民红
  • 简介:《宋史》卷三0二《黯传》记载,黯“擢进士第一,起家将作监丞、通判襄州。还为秘书省着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而刘敛为黯撰写行状时称:“称褐,受(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

  • 标签: 《宋史》 秘书省 贾黯 古文
  • 简介:历史上,鄯善有鄯善、柳中、六种、薄昌、柳城、鲁古尘、辟展等不同叫法,而每一个名字又包含了特殊的历史和故事。鄯善这个地名的来源可以追述到2000年前。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安归。

  • 标签: 鄯善 历史 七十二村 地理文化
  • 简介:认为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应该重视志编修,阐述了志编修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提出志编修采用的体例、篇目结构和模式选择,以及编修志收集资料的定位和方法。

  • 标签: 村志 篇目 资料
  • 简介:乡镇志古已有之,遍及全国。江苏泰州《西溪镇志》成书于明代,纪事至万历年问。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颜神镇志》创修于清顺治18年。安徽池州(今池州市)《杏花志》也是清代编修。上海于清嘉庆18年编修的《法华镇志》当时未能刻印,到民国11年胡人凤

  • 标签: 乡镇村志 清代 体例结构 编修方法 真实性
  • 简介:来到乌鲁木齐市,处处可以见到河南籍人。问路时的指路人,买车票时的售票员,吃饭时的服务员,甚至天池风景区的照相者、卖菜的,吐鲁番葡萄沟的小商贩,也有河南人。这些人在新疆虽然生活了多年,但乡音未改。只要他一张口说话,你就能辨别出是周口的、商丘的,或者是许昌、平顶山的。现在,河南话在新疆已成为最广泛的交际语言,连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几句。居住新疆农村的河南人,大多是乡亲相邻。据伊犁地区一位领导同志讲,在伊犁8县1市中,几乎县县都有河南。1999年7月中旬,我在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就见到了河南人聚居的“河南庄”。这个有1万多亩地,880户,2100多口人,方圆25平方公里。河南庄的村民,大都来自河南西华、扶沟等县。第一代到河南庄的人,多数都过世了,健在的也都过了古稀之年。71岁的李玉清,是第一代村民,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来新疆的情景。1938年,蒋介石将黄河花园口堤扒开,淹死西华等县老百姓325万人,造成631万余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李玉清那时15岁,随父母、哥嫂和侄儿8口人,逃荒要饭到洛阳。1943年夏天,他们在街上看到登记往新疆移民的,便报了名。去新疆时,他们先坐火车,后坐汽车、马车和步行,整整走了半年,到...

  • 标签: 新疆走访 走访河南村
  • 简介:我出生在北京大学内的勺园,后搬到北大东门外蒋家胡同(属成府),一住数十年。我的人生与成府息息相关,我对成府怀有无限眷恋之情。

  • 标签: 情结 北京大学 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