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最后一位逃离大陆的国民党大员1950年3月27日凌晨,西南小城西昌,一架运输机向海南岛飞去。机上载着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位逃离中国大陆的大员──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胡宗南上将,以及他的同僚与部属贺国光(西康省政府主席)、赵龙文(胡的秘书长)等10人。胡宗南被失败的阴云笼罩着,他惨淡经营20余年的庞大军事集团彻底覆灭了,他的“西北王”、“西南王”的美梦也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而完全破灭。胡宗南,原名琴斋,189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24年初进人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凭着蒋介石的同乡、学生、部下的资格,凭着他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与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才能,越来越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与赏识。19

  • 标签: 蒋介石 监察委员 监察院 江一平 “立法委员”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汉语里把一些轻蔑的小物件叫作“东西”,如小刀、花卡子、花露水等,上街买它们叫买东西;反过来,买大物件如摩托车、大彩电、立柜……就不叫“东西”,而叫物件。对于人来说,不尊重的人可以叫他(她)“老东西”,或者骂他“不是东西”;而可爱的小孩、小动物,大家会叫它“小东西”。

  • 标签: 俗语 “东西” 物件 花露水 摩托车 小动物
  • 简介:康乾盛世之际,社会政治昌明,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发达,“各省争建会馆,甚至大县亦建一馆”。北京城内纷纷建立起数目众多的非行业性的、并以行政地域和籍贯划限的科举会馆。当时,龙岩“人文称极盛”,“扬名他乡”,但龙岩进京应试的举子们却“仍滞旧绲,几无可容”。直至乾隆三十七年(1762年),龙岩烟商段云龙见此情形,才慷慨为怀,捐银500两,舍宅(大小共18间)为馆,在北京石头胡同路东建立起北京龙岩会馆(即旧馆),使得“举子得所驻足,京员可以侨居”。会馆大门前有“龙岩会馆”4字匾额。

  • 标签: 北京 龙岩会馆 中国 清朝 科举制度
  • 简介:明清两季,福建省各府县在北京纷纷建立科举会馆,总称为北京闽中会馆。民国31年,李景铭编著的《闽中会馆志》则较全面地介绍了闽中在京23所会馆的概况,是研究福建地方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本文以《闽中会馆志》为基本材料,结合多方文献,拟对福建会馆即省馆的沿革、职能等状况作一粗浅的介绍。

  • 标签: 北京 福建会馆 《闽中会馆志》 历史考证 值年制
  • 简介:  为数众多的内地群众偷渡外逃到香港,历来是广东的一个特殊问题.  由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左"的错误政策,加上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广东曾连续发生群众偷渡外逃香港、澳门事件.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生偷渡外逃56.5万多人,逃出14.68万多人.为了遏制港风潮,广东全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偷渡斗争,但效果有限.在一些人看来."港"似乎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然而,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内地居民"港"事件越来越少,而港人北上定居则悄然成为"潮流".……

  • 标签: 内地居民 北上定居 定居潮
  • 简介:《回遮蒙古之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巴·洛坚赞撰写的具历史兼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它记述了自1240年阔端汗时期至1614年蒙古进军西藏和西藏喇嘛、咒师(包括索多巴本人在内)等对这些蒙古军队实施各种回遮仪轨的情况.其中,索多巴时期的记录尤为详细.此部分的绝大多数历史事件也是其他蒙、汉、藏文文献缺载的.《回遮蒙古之历史》是对蒙藏关系,尤其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研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由于五世达赖喇嘛掌权后,公开宣布对索多巴、其最亲近的上师希布令巴和其主要弟子贡日贤潘多吉的不满,在西藏查禁他们的著述、伏藏及仪轨.目前,国内学界对索多巴及其著作研究较少.本文对《回遮蒙古之历史》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向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介绍《回遮蒙古之历史》及其相关背景.

  • 标签: 历史事件 蒙古 五世达赖喇嘛 西藏佛教 蒙藏关系 藏文文献
  • 简介: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太行山深处,晋冀豫三省七县交界处,沟壑纵横,层峦叠嶂。这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沟壑都蕴藏着无数的神奇。清漳河与浊漳河在深壑中交汇,形成了比“泾渭分明”更加雄浑的“清浊分明”;女娲在此炼石补天,拯救万物苍生;刘邓30万大军从这里出太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 标签: 河北省涉县 内涵发展 教育队伍 教育事业 战略进攻 出太行
  • 简介:林伯渠、宋教仁、蒋翊武、翦伯赞、覃振、粟裕、滕代远、廖汉生、李烛尘、辛树帜……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爱国将领、革命志士、科学家、教育家、实业家都曾从这里,从巍然挺立于校园里的两棵古银杏树下走过,走向了属于他们的不平凡人生。在一中现任校长唐会荣眼里,古银杏树就是'一中人'的精神图腾,'一中人'所有的志向都是从这两棵树开始……塑魂——寻找一中的精神图腾担任一中校长之前,唐会荣已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