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清代漳州渡台者,以漳浦、南靖、平和、诏安四县为多,而后三者又多集中在山区的客家乡镇。他们是今天台湾的漳州客家人的祖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诏安客”。另外,还有不会说客家话的“福佬客”,其实也多来自漳州。本文拟通过相关材料,展示这些漳州籍台湾客家人的祖籍分布情况。

  • 标签: 客家人 漳州 清代 原乡 客家话 台湾地区
  • 简介: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北方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特征突出表现为:儒学兴盛、文学繁荣、史学成果丰硕、佛学广泛传播、艺术成就辉煌。

  • 标签: 河西地区 五凉文化 地方文化
  • 简介:荣立宇在《西藏研究》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提出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创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先河。截至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有21个汉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翻译频率、译者身份构成以及译本特征等三个方面考察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译情况。

  • 标签: 仓央嘉措 汉译本 统计学 诗歌 汉语翻译 《西藏研究》
  • 简介:李绛(764~830),字深之,唐赵郡赞皇人,元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九年罢相,以敢于直谏闻名。关于李绛的传世文集,《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七记载:"绛所论事万余言,其甥夏侯孜以授蒋偕,次为七篇"(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44页),率先指明蒋偕参与李绛论事集编订的史实。刘禹锡为李绛文集作序,评价其为文:"肇自从试有司,至于宰天下,词赋、诏诰、封章、启事、歌诗、赠饯、金石、扬功,凡四百余篇,勒成二十巻。上所以知君臣启沃之际,下所以备风雅诗声之义。洪钟骇听,瑶瑟清骨。其在翰苑,及登台庭,极言大事,诚贯理直,感通神祇。龙鳞收怒,天日回照。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标签: 李绛 刘禹锡集 蒋偕 李深 论事 一言兴邦
  • 简介: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其他数据,本文从动态结构视角对新疆以及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族这四个主要民族的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新疆人口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中,新疆汉族以迁移增长为主,而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少数民族仍以自然增长为主。在人口结构方面,无论是自然结构还是社会经济结构,新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在人口分布方面,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且分布相对均衡,而少数民族人口多居住在乡村,且呈现明显的聚居性,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居住隔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口发展的差异及不平衡性依旧存在。新时期充分认识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发展特点、差异及不平衡的现实,将为我们落实好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打下必要的基础。

  • 标签: 新疆人口 主要民族 数量与结构 发展差异
  • 简介:官缺划分肥瘠,是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因不见于选任规章,故不为人们所熟知。广西巡抚柯逢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奏公费档案的发现,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较佳的史料。通过分析这组档案,不仅可以弄清广西肥瘠缺的分布及特点,还可以此为基础,论述其与“冲、繁、疲、难”四要素、“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级及选任制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清末广西地方社会和人事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知。而官缺肥瘠现象对清代官员选任、地方治理乃至对整个清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更值得人们深思和警醒。

  • 标签: 清末 肥缺 瘠缺 繁简 选任
  • 简介:甘青两省民族走廊地区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处于不同族群文化边界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了信仰共建。这种"族际性"民间信仰的研究为我们分析跨族群社会整合、宗教共生等问题提供了资源。民间信仰"族际研究模式"强调在以往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族群间互化互动的分析视角,注重其所处的族群边缘时空局域与文化涵化场域,注重分析民间信仰在族群边界建构与跨越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族走廊 族际
  • 简介:宁波现存的砖雕门楼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石库门楼是宁波门楼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细腻、灵巧、典雅的风格。门楼砖雕是宁波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含义广泛,表现形式朴素雅致,集中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及鉴赏价值。

  • 标签: 宁波 砖雕门楼 装饰艺术
  • 简介:过去的60年中,台湾"中国研究"1领域经历了一个从主要关注政策分析和政治教化到以学术研究为主、政策分析为辅的渐变。在这一转变进程中,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角色也相应经历了一个从垄断中国研究、与其他受官方影响之研究机构共同服务高层的政府智库向多元学术与政治市场中学术产出和政策影响之竞争者的转变。本文即试图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察这一转变: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政府之关系,研究人员之教育背景,以及主办的主要学术刊物之采编政策。通过这些考察,本文认为导致国关中心转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学者的代际更替,另一方面来自海峡两岸关系之解冻以及台湾岛内政治与教育发展。

  • 标签: 台湾 中国研究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转变
  • 简介:屯垦戍边是中国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方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60余年间,新疆屯垦戌边之主要内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历史发展与当下之改革创新,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创与发展(1954年-1966年)、徘徊与停滞(1966年-1981年)以及改革与创新(1981年至今)三个阶段。其主要特征,一是历代新疆屯垦戍边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二是具有军事职能、行政职能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等综合职能之特殊性;三是具有当代中国改革创新阶段的时代性特征

  • 标签: 屯垦戍边 新疆治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在我国藏族聚居区的社会发展中,政治参与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青海等省藏族聚居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公民基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理性目标及其实现等方面,对藏族聚居区政治参与问题作一分探析,希望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决策有所裨益。

  • 标签: 青海等省藏区 政治参与 基本特征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