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枢直学士”一职始设於五代後唐时期。从梁太祖朱温曾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崇政使、副使,开平二年(908),置直学士二员。从唐同光时復崇政院为枢密院,改崇政院直学士为枢直学士,置枢直学士一人,

  • 标签: 学士 考论 宋代 枢密院
  • 简介:民国年间,内蒙古有两位叫兴额(kesingge)的蒙古族名人。一位是哲里木盟科尔沁人,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翻译家,沈阳东蒙书局的创办者,蒙古民族的文化功臣。另一位是卓索图盟喀喇沁人,曾在中国国民党中央任要职,是位毕生沉浮官场的人物。科尔沁兴额,姓博尔济吉特氏,汉名包存智,字明远,晚号柏园老人。世居科尔沁左翼前旗。1889年3月9日生于西扎哈气村(今属辽宁省康平县)。少时即勤奋好学,懂蒙、满、汉文。1910年入奉天蒙文学堂学习,不久即以学有功底被选为东三省蒙务局翻译委员兼译书员荣德先生的助手,参与翻译、出版《满蒙汉三体合壁教科书》的工作。1912年参加同盟会。1914年毕业后任奉天

  • 标签: 科尔沁 喀喇沁 民国人物 国民党 蒙藏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简介:本文对"涯"及"唧"二词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考证,兼与<‘涯'、‘唧'与竹筒饭和啖鼠文化>一文的作者商榷,认为二词并非壮语音译词,"涯"乃"崖蜜"之误,"唧"乃"蜜唧"之误.文章还浅述了壮侗语民族的啖鼠文化.

  • 标签: 崖蜜 蜜唧 啖鼠文化
  • 简介:恭是元朝前期著名的少数民族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但研究尚嫌不足,许多事迹不甚清楚.高恭的政治生涯和艺术事业,与以杭州士人群体为中心的江南人文环境,特别是与周密、赵孟頫等人影响有很深的关系.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诗书画创作趋向,都生动地反映了元朝多民族文化和南北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他和赵孟頫的友谊,是这一交流活动的重要标志.

  • 标签: 高房山 吴装山水 赵孟頫 墨竹
  • 简介:本文对清代胡家主持重刊的宋本《昭明文选》的校勘记《文选异》,作了叙述和总结,目的是在于强调它在“文选学”历史上的地位。文章认为胡家《文选异》对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文选》异文,及李善与五臣注的相淆乱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使我们得以窥李善注的原貌。文章还认为《文选异》注意了因、内证、训释的方法去进行校勘,在方法上师法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宋朱熹的《昌黎先生集异》。文章还举了其中诗歌部分的实例,来举证《文选异》的基本校勘方法。总之,认为《文选异》在“文选学”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

  • 标签: 胡克家 昭明文选 文选考异 校勘学
  • 简介:明清鼎革之際,以個人"水活山靈"的本然心性和"撫妙於剿"的悲憫情懷而被時代選中的歷史人物周荃,以"善關説,走聲氣"之能,既曾"全活"蘇州百姓甚衆,後又參與調停"雲彌布"僧諍,周旋於清軍大帥與蘇州小民、貳臣與遺民、新貴僧與故國僧之間,可謂兼具政治争議、文化觀照和學術索價值的雜色人物。有關研究,可以重構清初若干重要事件之細微末節、廓清相關歷史人物間之模糊關係。在時人角度不同的當下叙述和後世意旨深晦的危亡論證中,呈現其個人面目的史實文獻,隱顯着他者評斷、同類辯護和自我獨白的多重回響,由此照見當事人和交往者、話語承受者和發出者的精神狀態與社會輿論的語境複雜性。

  • 标签: 周荃 “安撫”蘇州 “密雲彌布”匾諍
  • 简介:南门梅江河一带的渔民以姓为主,他们由南海渔民迁来,人称水上人。家历史上不知得罪了哪个皇上,被圣旨禁为不准上岸的渔民。清朝时,梅州平远土匪多,在顺治年间,为剿匪派姓渔民为阵前解粮官,由水路送粮草至平远。渔民上岸水土不服,中瘴气而死,而姓阵前解粮官也未逃厄运,命归黄泉,便葬在平远单竹村。单竹村人感其剿匪有功,为其筑庙宇供奉甚勤。其随军莫氏夫人及小儿子信需在梅守孝三年。

  • 标签: 渔民 顺治年间 剿匪 水路
  • 简介:青海人有很多古老的饮食习惯,都传承至今。在青海的农村和小镇,可以见到许多原始的饮食。我与朋友去青海油田的花土沟生产基地,吃到一种小吃,叫仁粥,它就是青海的古老饮食之一。

  • 标签: 青海油田 饮食习惯 生产基地 麦仁粥
  • 简介:1929年末,南京《时事月报》登载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田中奏折》。

  • 标签: 《田中奏折》 真相 积极政策 奏章
  • 简介:<正>11世纪上半叶,金山地区的部族活动情况与稍前时期相较,已有明显的变化。这首先表现在如下事实上;原服属于回鹘、黠戛斯或因这些部族的强大而为人忽略的土著部族又活跃起来,在不同的史籍中留下其活动的记载。其中之一,便是唐代即已著名的拔悉部。关于唐代的拔悉(拔悉、拔悉弥),最基本的史料为《通典》卷200,《太平寰宇记》卷199,《新唐书》卷217,以及伯希和1283号敦煌藏文文书《北域诸君王统志》。对这

  • 标签: 韵诗 喀什 密部 钦察 《突厥语大词典》 喀喇汗王朝
  • 简介: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保留了教的基本精神和形式。关于它的形成,既有深厚的思想背景,也有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特别是它吸取当地的大众信仰,并与当地固有的苯教文化等相互作用,相互改造,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印度教原型的藏传教。它除了一般教所具有的特点,也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咒术性;第二、完备的神灵体系;第三、严格的师承关系;第四、严密的教理体系;第五、严格规范的修持;第六、修行与活砩转世相联系。

  • 标签: 佛教 藏传密教 形成 特点
  • 简介:家生在江南,后来从活色生香的成都冒出来,却不知他身上那种傻里傻气是来自何方:怕场面,不喝酒,不打牌,笨嘴拙舌,无趣透顶。这种人不适合当名人,当了也无趣,尽剩下招惹是非了。由于把自己的小说改编

  • 标签: 小说 成都 名人 解密 不适合 江南
  • 简介:1945年,我岀生在广东省饶平县滸洲镇倂北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滸北人家世代以捕鱼打蚝为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渔民出海经常会遇到兵痞和海盗,每当这个时候,豪爽彪悍的乡邻们总会团结一心,共同迎敌。我从小就在这种勤劳善良和骁勇正直的民风里长大,耳濡目染之中,我既对欺凌霸弱的土匪行径恨之入骨,也十分敬仰那种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所以,当我懂事起,就对打土豪、打鬼子的红军、八路军特别崇拜,梦想着有一天能加入革命队伍。

  • 标签: 战士 钢铁 饶平县 广东省 英雄气 八路军
  • 简介:府州县棚是清代科举童试的专门考试场所,也是清代科举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清代台湾主要有凤山、新竹两所县试考棚和台商、台北、告中三所府试考棚.它们的建成与维护,得益于清代台湾各地士绅的积极捐助.科举棚所体现的科举公益现象,是清代台湾文教与大陆完全同一的重要象征.

  • 标签: 台湾 考棚
  • 简介:<正>我第一次见到邢肃芝君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拉萨。当时我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英文秘书,初到西藏,人地生疏,我们只匆匆一面,再未接触,印象不深。但我记得邢君已在哲蚌寺学经多年,告一段落,正准备返回内地。又记得就在那年,他去过一趟山南的扎里名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一部份在缅甸经商的云南商人退入西藏,加上原来在拉萨的内地人,人数不少,但据我所知,去过扎里的

  • 标签: 西藏 拉萨 国民政府 密教 抗日战争 办事处
  • 简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是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 标签: 博克 体育娱乐活动 蒙古族 先进文化 结晶
  • 简介: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人之一的方志敏同志,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在从容就义之前半年多的监狱生活中,以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奋笔疾书,向党和人民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襟怀,观点鲜明地记述了许多革命史实,为党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

  • 标签: 方志敏 烈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工农红军 《可爱的中国》 英雄主义精神
  • 简介:<正>前言14世纪中叶,西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回历746年(1345/46年),察合台汗国哈赞汗(1343—1346年在位)手下一位显赫的异哈扎罕发动了一场叛乱,反抗哈赞汗对汗国百姓乃至异们的残暴统治。翌年,哈扎罕打败了哈赞汗并将其处死,扶持窝阔台家族的人重新登上汗位。从此,察合台家旅一蹶不振,察合台兀鲁思的实际统治权落到了异们手中。于是,西突厥斯坦的异们开始寻求新的权力。哈扎罕与阿

  • 标签: 察合台汗国 撒马儿罕 集团 部队 沙米 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