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井陉,地当太行腰冲,左控幽冀、右扼雍并,在八陉之中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天下险塞,且是渤海湾迤西一条十分重要的冀晋孔道,自古即为山左右经济往来、文化交融的要枢之区。井陉古道何时开通?当时情况与具体走向又如何?这个问题在文献中找不出确切的记载。1989年冬,1990年春,河北省进行文物复查,笔者曾率队对井陉境内(含矿区)的文物遗存做了踏勘,所获资料或可对此问题的探讨有所裨益,因述所见,以资参考。一、周穆王以前的“羊肠山径”《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觞天子於磐石。载立不舍,至于鈃山之下。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鈃山之西阿,於是得绝鈃山之坠,北循滹沱之阳”。对此,郭沫若先生解释为:周穆王沿太行山西麓北行,渡过漳水,经山西平定县的磐石,循桃

  • 标签: 墓群 番吾 漳水 战国时期 砖室墓 扶柳
  • 简介:氐族是中国西北古代丝绸之路上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甘肃 白马藏族 池哥昼 调查
  • 简介:江苏宜兴古名荆溪,又名阳羡。其地东南大约13公里的丁蜀镇,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陶瓷产区之一,其地所产的紫砂陶器独具特色。这种紫陶系用当地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被称为“泥中泥”的特殊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陶器。其色绛紫,其光幽深而含和,情调温文雅逸。但硬度甚高,叩之有金属声,能接近文火而无炸裂之虞,透气性良好而不渗漏,用作茶具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变不馊,颇受世人特别是文人雅士的钟爱。

  • 标签: 陈曼生 阳羡壶艺 曼生壶 紫砂陶器
  • 简介:<正>峨嵋山文管所珍藏有徐悲鸿先生在峨嵋山上画的一幅横披《八图》。这是一幅写意国画,笔墨苍润,意境深,神形生动,妙趣无穷。更由于画上题字内容讽刺,隽刻,使人浮想联翩,印象深刻。《八图》是1935年旧历5月,徐悲鸿由余中英、顾兆麐、郭友守、张开国等人陪同,在洪椿坪休息时,应僧人要求的即兴之作。画面上两根树枝自右至左上,取斜势对角构图,树枝上占着四只排成弧形聚向的八。左边题字:“幸有立场容饶舌,于今为治在多言。二十四年夏薄游峨眉,行半日至洪椿坪小憩作此,悲鸿。”

  • 标签: 八哥 徐悲鸿 峨眉山 蒋介石 峨嵋山 根树
  • 简介:本研究使用显微拉光谱对17件哥伦比亚大学藏的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有确切年代的古埃及手稿上的黑色颜料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黑色颜料的拉谱线随手稿年代的不同而规律变化着.这一发现可以为古代手稿的年代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无损分析手段.

  • 标签: 显微拉曼光谱 古埃及 手稿 哥伦比亚大学 无损分析 公元前
  • 简介:柬埔寨吴石窟的文物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蕴含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足著名的世界史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结构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吴石窟建筑结构形式.并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简述了吴石窟建筑破坏的类型,即结构破坏与材料破坏两种类型,在保护修复中,应针对不同的破坏肜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标签: 吴哥石窟 建筑结构 破坏特征
  • 简介:纸张的老化程度一直是纸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研究方面,以往多采用目测法和经验来推断纸张的老化程度。纸张物理强度、聚合度等能表征老化状态的理化性能测试由于需要大量的样品而无法用于文物检测。近年来随着显微共聚焦拉光谱、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光谱、表面增强拉光谱等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原位、无损、微区的分析方法,拉光谱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纸质文物的相关分析研究中,为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拉光谱在纸张老化、碳黑颜料以及其他颜料上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随着拉光谱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等的结合,未来将在纸质文物研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 标签: 拉曼光谱 纸质文物 老化 碳黑颜料
  • 简介:元宝小平钱铸造于前蜀(公元919—924年),有小字、大字版别之分。折五型铜钱在《古钱大辞典》中载有拓图,定价为200银元。《古钱币图解》中有叙述,此枚古钱铸于前蜀王建之子王衍,仅见于前清张叔未拓本,因实物失传,无法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乾德元宝 小平钱 形制 古钱币
  • 简介:对著名的DellaRobbia玻璃——无釉赤陶的元素分析曾使用了各种分析技术进行。如,PIXE,XRF,SEM-EDS,ICP-MS,ICP-AES等。样品是陈列在一个艺术博物馆展览厅中的无釉赤陶浮雕品。有学者对其五种颜色的分析首次采用了微拉谱技术及激光诱导转移技术。

  • 标签: 颜色 玻璃 测定 ICP-MS 转移技术 艺术博物馆
  • 简介:译者按:著名考古学家柴尔为考古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英国考古协会和史前学会1992年5月在伦敦大学的考古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纪念柴尔诞辰100周年讨论会.100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柴尔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主持人大卫·哈维斯把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整理成集,定名为(ThearchaeologyofV.GordonChilde).马尔瓦尼这篇被收录其中的文章对柴尔1892~1922年在澳大利亚的经历以及此对他以后的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柴尔德 澳大利亚 考古学家 英国 生平
  • 简介:四川大学档案馆中收藏有诸多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与郑坤的往来书信,内容多谈及近代历史学、考古学、学术出版、研究机构交流等内容,是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 标签: 中国近代学术史 信函 学者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四川大学
  • 简介: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然而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则与悠久的历史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有文物保护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宣传不到位、人才缺乏等。

  • 标签: 遗产保护 文物 历史文化遗产 意义 借鉴 文化大国
  • 简介:〈本刊讯〉河南省许昌市钱币学会秘书长张胜,在许昌市钱币学会会长王丙辰、河南省钱币学会理事杨科的陪同下,于1991年元月专程到北京,将自己珍藏的各种陶贝、骨贝和天然贝105枚,捐献给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钱币博物馆(筹)。这次捐献的陶贝、骨贝有不少是新见的品种,对研究我国先秦货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1年元月11日,中国钱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司长张弘代

  • 标签: 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博物馆 贝币 张德胜 杨科 中国历代货币
  • 简介:广昌民风淳朴,崇礼尚贤,名人志士,代有人杰.清代康雍乾盛世,广昌甘竹之洙溪村出了魏方泰祖孙三侍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他们是以为本官宦世家的代表,尤其为清代中晚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教育世家
  • 简介:琨(1883~1970),字仲涵,湖北襄阳人。自幼聪明,能诗善文,14岁参加府试即获第一名。湖北省学政王同愈爱其才华,推荐他到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武昌经心书院深造。

  • 标签: 币制改革家 我国币制 改革家陶德
  • 简介:在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的收藏领域里,早期谈得上收藏丰富的很多,但能出书论述的就很少了,而其中资料详尽完整者。则以耿爱(EduardKann,1880-1962)为佼佼者。耿氏发表之文章极多。为我国泉界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所著之《中国币图说汇考》(IllustratedCatalogofChineseCoins)更使中国钱币在国际上大放光芒,贡献不可磨灭。虽耿爱之名常见泉界提及,但有关其生平叙述相当零散,许多同好仅有模糊的了解。1966年《中国币图说汇考》一书再版时,

  • 标签: 中国近代 大师 钱币 生平 资料 书论
  • 简介:元明之际,民间信仰的门神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尉迟恭。尉迟恭原本是唐初大将,是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不是神。中国的门神信仰由来已久,其形象有如汉代的神荼、郁垒,也非尉迟恭。尉迟恭如何由人变成了门神,门神形象又怎么选择了尉迟恭,尉迟恭由人到神的这种变化历程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门神信仰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也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文化透视 中国传统文化 敬德 民间信仰 元明之际 审美情趣
  • 简介:曲阳北岳庙主体建筑“宁之殿”得名于殿内的壁画题材,由其匾额分析,该殿现建筑建于元代,为全真教第八任掌教人张志敬(诚明真人)奉朝廷特旨监督重修的,建成于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匾额书写者李庭瑞应是当时地位显赫、书法艺术高超的社会名流.

  • 标签: 曲阳北岳庙 德宁之殿 匾额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