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相机标定和全景图拼接技术一直都是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图形图像等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前者可以获取普通数码相机的高精度内参数,从而满足较高精度的测量任务。后者则可以解决窄幅相机视场角不足的问题.建立大视角的高分辨率图像。因此,它们在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与遥感、虚拟现实、医学、军事和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文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宽幅壁画数字保护、馆藏文物保护和虚拟博物馆建设等。

  • 标签: 拼接 自动化 计算机视觉 影像 浮雕 摄影测量
  • 简介:文章讲述了当今社会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明教育的基地,如何提高观众接待的质量以及观众的参观质量,为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氛围提出了首先要做的事情:改变观众由原来的等候排队购票或领票的方法为由观众自行在电子触摸屏上点击后自动出票的方法,既给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个印象又为博物馆的观众统计管理及观众接待工作的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智能 售票 检票 功能 统计 作用
  • 简介:最早参观西方机器制币的中国人赖茂功读《中国钱币》1991年第3期程卫红编译《伯明翰造币厂铸造的清朝样钱、广告钱、功牌、纪念章》一文颇感兴趣。该文述及1866年清官员“品春”或“品图仁(译音)”到欧洲访问造币厂事。读此使我想起我国最早到法国、英国参观机器制币的人和事,简述如下,或许能引起集币爱好者的兴趣。清政府第一批派遣赴西欧游历的官员是斌椿及随员四人,时在同治五年(1866年)。斌椿字友松,汉军正白旗人,生于1804年。随行者是其子广英及同文馆学生凤仪、德彝、彦慧。他们于1866年3月7日离开北京,5月2日到达法国马赛,他们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汉诺威、比利时,至8月19日离马赛回国,在欧洲近四个月。所见所闻,斌椿著有《乘槎笔记》一册。对在巴黎、伦敦参观造币厂均有记述。在巴黎参观造币厂时在1866年5月12日。《乘槎笔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命广英等往看造钱,用火轮法,以水气冲激推机,命进退铁管中。机之一端,连大轮之枢,以运动长轴。轴置屋梁下,分系韦条,运千百小轮。大轮转则轴转,轴转则众轮俱转。轮有横直,各适其用,工匠分司之。钱质成圆,无孔。一一平其轻重,无纤芥

  • 标签: 造币厂 制币 乘槎笔记 中国钱币 斌椿 样钱
  • 简介:谈“台湾制造”、“台省制造”光绪银辅币铸造之年代及地点曾泽禄ATALKONTHECASTINGTIMEANDPLACEOFGUANGXUSILVERSUBSIDIARYCOINOF“MADEINTAIWAN”AND"MADEINTAIWANPROVINCE"¥ZengZeluResearchesandexplainsthebackground,,inds,issuingtimeandtypesofthecurrencyprintedandcastbyFujianProvincein1911Revolution.关于“台湾”及“台省”制造的光绪银辅币──二角、一角、五分等,铸造的年代及地点,在各种参考书中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找几本较有代表性的钱币书,将他们书中的记述抄录如下:(1)《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蒋仲川著)“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置台湾为行省,故该省亦有银币,但在何时开铸,无从查考,或云系由福建省代铸,至其种类,查有三种,一为台湾制造,计有二角、一角、五分,一为台湾省造,计有二角、一角,一角币铸额较多,二角币绝少仅有。”笔者按:福建省代铸是不可能的,因为福建省银币开铸时间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 标签: 台湾制造 台省 二角 机器厂 机器制造 笔者按
  • 简介: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中国北宋初期,已为学术界公认。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交子的诞生地,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实。这是中国的骄傲,成都的光荣。但交子的制造地点在成都的具体位置,一直没弄清楚。这一悬案已成为众多钱币研究者和广大钱币收藏者们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为此,笔者与金牛区钱币研究会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初步考证出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制造地在成都市金牛区辖区内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二院)一带.

  • 标签: 制造地点 交子 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第一 勘察设计院 成都市
  • 简介: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汪圣铎THEBEGINNINGOF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ngShengduo(18)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scloselyre...

  • 标签: 胆铜 许申 《舆地纪胜》 《宋史》 《龙川略志》 宋哲宗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
  • 简介:西夏时武威的陶瓷制造业非常发达。在距威武市城南25公里的古城乡上古城。包括现在的上古、八五、上河三村,是当时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古城瓷窑)。创于何时,史无记载。从塔儿湾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灰陶可知,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制作陶器了。1987年.上古村出土了一件瓷残碑碎块,上刻永隆元年(680年)字迹,永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说明在唐代永隆年间这里已开始了制瓷业。

  • 标签: 陶瓷制造业 武威 西夏 马家窑文化 生产基地 制瓷业
  • 简介: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筹建造币总厂,有关开办及营运始末已另论故不赘述,惟成立时及兵焚后重建所用设备罕见叙说。笔者关注此事甚久,现将整理结果叙述如后。前清开办造币设备来源清政府当时与天津德商瑞记洋行(Arnhold,Karberg&Co.)签《承订财政处购机合同》,“向美国头等著名常生厂定购”新式造银铜币通用机器全份。

  • 标签: 机器设备 清政府 铜币
  • 简介:东灰山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四坝文化类型遗址,距今3900—3400年之间。因先民们生活居住时间长.生活垃圾堆积成“灰山”而得名。遗址内曾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各类文物1003件。从考古资料和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得知东灰山先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及宗教信仰。

  • 标签: 东灰山人 生活 生产 信仰
  • 简介:本文根据陶寺遗址石制品复制实验的结果,结合一个陶寺晚期灰坑中发现的2万多件变质砂岩石片,对陶寺遗址晚期的石器生产的产能进行了估算。首先根据复制实验中的变质砂岩石制品的打片和制坯速度,推算出这2万多件石片可能是245件石坯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然后根据陶寺遗址石器的出土情况,分析了陶寺时石器的消费需求。最后将推算的石器数量与陶寺普通居址区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的石器数量相比,认为陶寺晚期变质砂岩石器的生产可能远远高于自身消费的需求,超出自身消费的部分可能输出到周边遗址。或许用来换取陶寺自身发展需要但供给不足的物资。

  • 标签: 陶寺遗址 石器生产 产能
  • 简介:<正>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颂和称誉。但在过去,由于考古资料缺乏,我们对于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是怎样开采和冶炼出来的这一历史课题,却长期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在开发铜矿的生产过程中,古铜矿遗址已有多处发现。近十年来,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回答这一历史课题,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从而也使我们对青铜器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 标签: 大冶铜绿山 古铜矿遗址 青铜器 我国古代 实物资料 青铜文化
  • 简介:崖墓是重庆地区汉代重要墓葬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璧山县插旗山崖墓(M1)人工开凿和装饰性痕迹观察,确认该墓穴在进行开凿和装饰性加工时,使用了一种刃宽11毫米的平口直刃铁凿。墓穴内除局部区域保存有墓穴开凿痕外,其它大部分区域使用铁凿进行了装饰性加工。工匠在对墓穴进行内部装饰性加工时,先对墓顶和壁面进行了分区、分层、分块的规划,然后在规划出的各个装饰区块里,以铁凿凿制出线条,用线条组合出各种装饰内容。铁凿凿制出的装饰性线条,反映古代工匠凿制工作中速度匀称、力度稳定,具有技术熟练、工作模式较为固定等特征。

  • 标签: 重庆 崖墓 营造技术 加工工艺 痕迹
  • 简介: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程序,从选料到制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修整。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刀标本显微观察分析,石刀的原料采办主要是当地获取,充分考虑工具特性和使用方式,石刀制作过程完善,主要包括打制、琢制、磨制、刃部加工和钻孔等工序,而这些工序根据石料特点和工具用途采用多样的加工方式,工具形态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工具使用方式。出于节约原料和工具的有效性与使用效率的考虑,大辛庄商代石刀的制作存在二次加工和一器多用现象。通过大辛庄石刀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程序与思想的分析,能很好的反映商代大辛庄人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

  • 标签: 石刀 生产工艺 微痕研究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剂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护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扬州(古称'广陵')出土汉代木漆器文物数量多、工艺精,是我国汉代漆器重要的收藏、展示与保护、研究地区之一。为了研究扬州甘泉山西汉广陵王陵区内'妾莫书'墓出土漆器的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系统、红外光谱、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其能谱、X射线衍射技术,对3件'妾莫书'墓出土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妾莫书'墓出土夹纻胎彩绘漆器以麻布类物质为胎,其上糊裱添加了经筛选的小颗粒石英和羟基磷灰石类物质的漆灰,表面直接髹饰面漆及彩绘,所使用的漆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不含桐油,其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此研究有利于其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并为进一步探讨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的官、私营属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 标签: 扬州 广陵国 漆器 制作工艺
  • 简介:酒泉一带区域的农业生产发生很早,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点。酒泉干骨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出土了饮酒器、铜器、农器镢镰等: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家养大牲畜的圈棚遗迹。

  • 标签: 农业生产发展 酒泉 汉晋时期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