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有形的物质载体的保护已得到相当重视,而其历史积累的工艺流程、操作技巧、技术经验等无形财产的保护,亟待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博物馆一直是担负科学保护文化遗产重任的最有力、最重要的机构,在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有形的无形的遗产中,应如何利用自己的设施、人才经验方面的优势发挥作用,履行应尽的职责?

  • 标签: 博物馆 传承 文化遗产 科学保护 无形 传统
  • 简介:西汉时期的峨眉山,还是“夷獠蛰居之地,山中荆榛遍布,野兽放逐其间,未可得而游也”(见清顺治年间翰林院修撰蒋超所著《峨眉山志》)。其地远离繁华都市川I滇大道,故佛教的传人要比省内交通要道上的成都、乐山、彭山、蒲江、南充、绵阳、芦山、大邑、新津等地晚一些,但至迟也应在东汉之际。

  • 标签: 峨眉山 佛教 历史起源 中国 传承途径
  • 简介:2000年1月1日,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正式成立。文物修复组为此署直属单位,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同级。文物修复组的领导职务称为总馆长,另设2名馆长,工作人员共30人左右,拥有13个专门修复实验室,分布在各个博物馆建筑中。

  • 标签: 香港 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 博物馆
  • 简介:公元6世纪中期,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双菩提树为背屏、北齐新样式佛像为主尊、常以镂孔透雕形式表现的白石佛教造像,其造型精美,特征鲜明,与早年流行的尖楣状背屏造像形式迥异。本文以邺城地区历年出土佛像为中心,结合周边区域同类背屏式造像,探讨北齐“龙树背龛式”造像的构图特征及技术传承

  • 标签: 北齐 “龙树背龛式”造像 图像特征 技术传承
  • 简介: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传承人类文化记忆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公共机构,现代博物馆所具有的内涵与作用已远远超越其最初成立时单一的收藏与展示功能,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态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理应成为当下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构成,这既是当代博物馆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也是博物馆建设的文化自觉。本文试图探讨博物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实现方式,以期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文化担当。

  • 标签: 非遗传承与保护 博物馆建设 历史责任 文化自觉 实现方式
  • 简介:20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属性与理念、社会功能与责任感、使命与内涵以及展览建设的目标与运作一直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博物馆的对象也在不断拓展延伸,突破了单纯的对物的研究展示。…随着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博物馆的职责已扩大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说,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将在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联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的实践为例,着重探讨博物馆在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对策,以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博物馆 云南
  • 简介:伯都讷文物保护工程是伯都古城址群保护工程的主体,是宁江区政府“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的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古城西侧。占地面积30000m^2。其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以保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伯都古城为核心,建立伯都讷历史博物馆洪皓纪念馆;复原点将台部分城墙;清理护城河积淤修建围护栏。通过保护工程的建设实施,使这里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课堂;成为古城保护的前沿哨所;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纽带桥梁。

  • 标签: 文物保护工程 地方经济 桥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明
  • 简介:日本的遗迹保护紧急发掘调查(日)稻田孝司著胡金华译(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从1994年4月到1995年3月之间,在日本5526位考古学者使用约1118亿日元(117726351000日元=5886317550法国法郎)的经费,实施了9494项紧急发掘调...

  • 标签: 教育委员会 遗迹保存 考古学研究 文化厅 文物保护法 调查机关
  • 简介:对出土馆藏铁器的除锈、修复、保护、管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分三部分:一、铁器保护的基本原则要求;二、铁器保护处理的相关问题;三、铁器保存的研究。

  • 标签: 博物馆 馆藏 铁器保护 出土文物 除锈方法 脱盐处理
  • 简介:南响堂石窟损坏形式保护设想次立新南响堂石窟位于邯郸市西南45公里,峰峰矿区纸坊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隔河与彭城镇相望。石窟始凿于北齐,隋唐两代又于洞窟内外雕凿小龛,宋金时期也开凿不少窟像。现存北齐时期的主要洞窟7个,分上下两层(图1、照1)。明清时...

  • 标签: 损坏形式 云冈石窟 石窟保护 石雕 降尘量 采石爆破
  • 简介:民族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研究某一特定区域的民族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非物质形态文化事务的机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现已有近百座。由于特定的“民族”属性或所处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博物馆所收藏文物绝大部分都是民族文物,涉及民族发展进步过程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因此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实质上即是民族文物的保护

  • 标签: 民族博物馆 民族文物 文物保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管理 社会制度
  • 简介: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多样性、时代性、地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决定了实施保护技术必须审慎的原则。以往各地都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历史特性已经掌握的保护修复技术,以及对被保护对象的认知能力不尽完整的分析论证,决定了解决方法的固定化惯例化的行为。为了避免以经验为主导,以既定的模式干预文物,更为了杜绝文物越保越坏,错误地选择不当的理念、方法材料,对文物今后的长期保存留下后患,甚至是无法挽回的遗憾,我们必须以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作为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干预的前提基础。

  • 标签: 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修复 馆藏 不可再生性 可替代性 修复技术
  • 简介:雷音洞为房山石经山藏经洞之一,它与山上其余八洞一同被称为北京小敦煌。九洞内均珍藏着石刻佛经版,据50年代佛教协会整理统计,共藏石4559方。其中雷音洞珍藏有146方。

  • 标签: 房山地区 中国 石经山 雷音洞 保护方案 文物保护
  • 简介:大雁塔法门寺塔这两座佛教名塔都表现出明显的风化现象,需要及时的给于保护.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岩相显微镜分析及孔隙度的测定,分析了大雁塔法门寺两座佛教名塔的风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用几种不同的加固保护剂对两种砖材进行加固保护研究.通过渗透深度、孔隙度、毛细吸水毛细渗透、持水量、透气性、水力学膨胀、等温吸附、抗压强度及酸腐蚀、冻融、热膨胀之后的强度衰减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含氟聚合物对两种砖材具有良好的加固保护效果.

  • 标签: 砖材建筑 孔隙度 强度 透气性 水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