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丝绸之路——这条联结亚非欧三洲千年古道、遐迩闻名“文化运河”,不仅是古代人类东西文明交流历史证言,而且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混融巨大熔炉。当您作一次“丝路”行旅,漫步于各石窟寺时,一定会发现丝路石窟壁画中有着千姿百态荷花形象。它们或堆于佛像下构成“莲花座”;或执于佛手中寓意“拈花示众”金色莲花;或洒于画面内形容“莲花藏世界”等。它们以各种形式分布于壁画、龛楣、边饰、藻井内,并以那纯洁无瑕倾城之貌形容彼岸世界富丽堂皇,以表示佛国“西方净土”,净化着朝拜者灵魂,给人以理性启迪,美感享受。

  • 标签: 石窟壁画 荷花 丝路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各民族
  • 简介:孙中山是著名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是唯一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革命家。他形象多次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民国初年,他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光复纪念邮票上。但随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方不承认他贡献和地位,他形象·直没有出现在邮票上。但是孙中山继续奋斗和探索,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赢得了中国人民爱戴和敬仰,成为人民心中领袖。1925年利、中山逝世后,被民众自发地尊为“国父”。随着国民党政权统一全国,孙中山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认,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发行了相关邮票。孙中山“国父”地位随之得到更普遍认可。抗战期间,他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象征,并在1940年被正式尊为“国父”。此后,“国父”形象多次出现在各种邮票上。抗战胜利后,孙中山和中山陵形象升华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象征。本文从民国时期邮票入手,通过分析邮票上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重要意义,也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政治目的。

  • 标签: 孙中山 国父 邮票 国民党
  • 简介:本文对南朝墓壁画羽人、神仙形象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南齐墓壁画中羽人和神仙特点,反映观念及其社会背景。

  • 标签: 南相 羽人 神仙
  • 简介:1876年,因云南马嘉理事件,郭嵩焘被钦派出使英国,前往英国道歉,同时出任常驻英国大使(后兼任驻法大使)。郭嵩焘以日记形式记录下了他在出使期间所见所闻,包括他所见各国博物馆情况,为我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博物馆形象。本文通过对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录有关博物馆方面的材料做一个细致整理,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去“恢复”当时西方博物馆,构建郭嵩焘眼中十九世纪西方博物馆形象

  • 标签: 郭嵩焘 伦敦与巴黎日记 博物馆
  • 简介: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出现胡人形象大致可以归为胡商、胡兵、胡奴(随侍、门吏)、杂耍艺人、羽人五大类,其中胡奴出现最多,这或许与其地处边郡,战事频发,战后俘虏转化为奴仆有关。汉代民众看待胡人是一种非理性、不平等态度:一方面将其贬斥为"夷""戎狄""虏""胡"等少数族裔;另一方面因胡人异于汉人奇特外貌将之视为"祥瑞",与瑞兽一起受到民众崇奉。胡人被赋予某种超越现实神灵属性,以神仙身份跻身于仙界,体现了汉代民众复杂矛盾心理。

  • 标签: 陕北 汉代 画像石 胡人
  • 简介:南宋邓椿《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有关宋徽宗记载,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认知和画史形象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区别。

  • 标签: 宋徽宗 画继 邓椿
  • 简介:“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重树帜,成立了中华革命,并于1915年发行债券,筹措经费用以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规复共和政治,发动“第三次革命”。债券面值分为壹千圆、壹百圆和拾圆三种,主要发行对象为聚居于南洋和美洲等地华侨。本文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债券和文献资料,就债券发行与相关问题进行考证。

  • 标签: 中华革命党 本部债券 财政部 筹饷章程
  • 简介:章是从币演化而来,章虽然不像币那样作为货币进入流通.但章所提供社会信息绝不亚于币。有时候,一枚章对于研究某一历史事实更具有考证性,因为一枚章就是一页历史。

  • 标签: 中华民国 自由党 党徽章 考证 银质别针 辛亥革命
  • 简介:唐代以来,摩醯首罗天形象逐渐适应中国审美观念。明清时期,“菩萨相”类型摩醯首罗天常见于水陆画中,其形象带有浓厚汉地风格。“菩萨相”类型摩醯首罗天可以追溯到高昌回鹘时期柏孜克里克第17窟中形象,该窟中摩醯首罗天应是内地文化影响结果。

  • 标签: 摩醯首罗天 “菩萨相”类型 高昌回鹘
  • 简介:狗娃子票是新疆地方纸币,分新老两种。老狗娃子票面额红钱一百文合银二钱五分(辅币),发行年份为民国3-4年(1914-1915年),发行数量为103.3万余两。发行部门为新疆财政司,流通于迪化、伊犁两道及南路阿克苏道。此票是道林纸石印,横式,用红、蓝、黑三色套印,图象粗糙模糊。正面图案是左右两侧各站立一只绿色狮形兽,似狗,故民间称为狗娃子票。

  • 标签: “狗娃子票” 新疆 地方纸币 面值 发行量 图案设计
  • 简介:收藏、科研、教育被公认为是博物馆三大职能。在国际博物馆16届大会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非盈利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

  • 标签: 博物馆 城市形象 建筑风格 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
  • 简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在亚洲战场地位与日俱增。中美间有着共同利害关系,中国战场关系着美国欧洲、太平洋战场胜败。在当时国内外政治、军羲外交、舆论等因素促使下,美国鼓动英国,经过与中国协商促成新约订立,随后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华签订平等新约。废约胜利使得中国收回了一系列主权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欢呼和支持。国共两纷纷发言或举办活动等以表庆贺。同时,两对废约胜利也抱有警惕并反思中国何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及卷入不平等条约体系中。随着局势发展,在对待新约上,国共两逐渐有了更深层次认识和变化,出现分歧并逐渐分道扬镳。1943废约后国共两反应深刻影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关系和中国历史进程。关键词

  • 标签: 国民党 共产党 1943 废约
  • 简介:包头,这个塞外小镇,自从1921年托县河口甘草码头转移扎栈,1923年京绥铁路通车以后,迅速发展为内蒙古西部以及整个大西北地区重要商业重镇。我党在她成立那一天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观为指南,十分关怀国内各少数民族地区解放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包头工委书记 李裕智 中国共产党 生平 革命斗争
  • 简介:本文列举婆罗门教神祗在敦煌壁画中各种存在形式,阐释这些形式代表意义,出现原因和它们在宗教传播学上功用。

  • 标签: 莫高窟 壁画 婆罗门教 神祇
  • 简介:金朝钱币以精整著称,技术水平很高。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铸大钱十直一,篆文日泰和重宝与钞同行”。此钱郭细肉深,篆如玉箸。彭信威教授说,它比后代机制钱还要整齐。也有人说,泰和重宝篆书钱为唐代以来篆文钱中之特出者(图一)。

  • 标签: 大钱 金朝 钱币 制钱 篆书 唐代
  • 简介:伪装书是指将出版物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进行伪装,以掩盖其真实内容书籍。伪装书在革命年代常被作为一种斗争手段使用。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出版机构,为了对抗国民党政府对进步书刊追查与禁止,将宣传共产主义书籍、中共领导人著作、文件、时事评论以及重要事件真相以伪装封面、变换书名及伪托出版社等伪装书形式在沦陷区与国统区出版发行,是权宜与机智之策。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出版伪装书为中心,加以述录,展现其历史与文献价值;同时,也体现出革命年代政治斗争曲折性与多样性,以及坚持斗争文化战士们斗争水平高超。

  • 标签: 伪装书 毛泽东著作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