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7月,我们配合安居工程的建设,在洛阳市西郊南发掘了9座墓葬。其中春秋墓2座,战国墓2座,西晋墓4座,宋墓1座。

  • 标签: 洛阳市 南村 墓葬 随葬器物 墓室
  • 简介:中国跳水队国家级教练吴国,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汉子。他从不显山露水而注重真抓实十,有负家人却无愧于国家,成绩蜚然仍平易近人。他从13岁就开始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在青少年时代,没能实现为共和国创造辉煌的崇高理想,却为他日后从事教练工作打下了扎实而深厚的功底。他1983年从事教练工作,尤其是1986年任国家跳水队教练以来,把对祖国满腔的爱,把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把自己未竟的夙愿,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和火热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中国跳水事业培养世界顶尖级人才上。

  • 标签: 吴国村 教练员 跳水运动 敬业精神 训练方法
  • 简介:本文包括两大类钱币,西汉五铢和新莽钱币.西汉五铢类包括,西汉元狩五铢(郡国五铢),赤仄(侧)五铢,武帝三官五铢,昭帝和宣帝前期(元康二年以前,即公元前64年)的三官五铢,宣帝后期的三官五铢钱(元康二年、神爵年间钱),元帝至西汉末年的三官五铢钱;新莽钱币包括,大泉五十钱、大布黄千钱,货泉.并对西汉时期及新莽时期各朝铸行钱币的型制特征加以描述,以此钱币推断出该墓葬年代为王莽末年墓.

  • 标签: 成都凤凰山 新莽墓 出土钱币 简报
  • 简介:1976年春,承德县上板城镇西三家在边家沟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两座。从1976年春季以来,西三家砖厂在取土中曾多次发现古墓,共保存下来遗物三批。1986年10月,承德县六沟镇旗杆沟,村民在院内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各墓出土的遗物都是陶器,未见其它器物。这些古墓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边家沟、砖厂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1.6—2.5米;旗杆沟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3.1米。清理中,在出土陶器附近都发现人骨架和木质葬具的残痕,因破坏严重,墓的平面及结构已无存。墓内出土的陶器皆为泥质灰陶,主要器型有鼎、豆、壶、罐等,其它类型的陶器较少。现将遗物分别介绍如下:一、边家沟陶器Ⅰ式鼎:1件。子母口,腹深且鼓,圜底,弯足外侈。素面。盖呈半球形。口径10.5、高13厘米(图一,1)。Ⅱ式鼎:1件。子母口,丰肩,长方形耳,耳上有穿,圜底,短足外侈。素面。口径14.2、高9.5厘米(图一,2)。豆:2件。子母口,鼓腹,短柄,圈足呈喇叭形。柄上饰弦纹。口径16.2、底径14、高23.2厘米(图一,3)。壶:2件。一件为长颈侈口,鼓腹,腹两侧有兽首形耳,圜底,圈足外侈。器表饰

  • 标签: 鼓腹 圈足 底径 圜底 丰肩 弦纹
  • 简介:2005年3月,成都成房置业有限公司在成都市西郊金沙修建“天韵金沙”商住小区。“天韵金沙”商住小区乐邻青羊大道,南距成温公路略500米,北与金沙遗址博物馆相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该工地进行文物勘探中,发现唐墓二座。两墓相距5米,编号为2005CQJM1、2005CQJM2,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历时半月,现将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简报 成都市 唐墓 文物考古研究所 遗址博物馆 有限公司
  • 简介:<正>一前言西崖位于陕县张茅乡西1公里处,距县城22.5公里。遗址位于西崖西南台地上(图一),东西长约800、南北宽约200米,共计160000平方米。张茅中学南边的台地为遗址的中心区。从断崖上可以看到灰层堆积厚达4米以上,计有汉、周、商、龙山及仰韶文化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这次发掘的地点在陇海铁路和郑(州)西(安)公路的南边,即遗址区的东南隅、的地势比较低凹地带。1983年7月,陕县文化馆为了配合陇海铁路庙(沟)——张(茅)段电气化铁路改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标本 陶器 文化遗址 口径 二里头遗址
  • 简介:考古的思考与体会编者按:从70年代末期起,西方考古学界自60年代以来发生的一些新思潮,陆续被介绍到我国。这在我国年青一代的考古工作者之中,曾引起了相当的思想波动。他们不安于我国考古学的现状而希望有新追求的愿望,强烈表现在这时期举行的若干次座谈会中...

  • 标签: 理论与方法 传统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思潮 考古发掘
  • 简介:河南宝丰县李坪古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ThetombwasIocatedatLipingVillage,25kmtothenorthwestofBaofengCounty,HenanProvince,Asasingle—roombrick—made...

  • 标签: 宝丰县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木构建筑 北宋晚期 元宝 宋徽宗
  • 简介:<正>1986年6月,在兴和县团结乡叭沟东南约300米的高岗上,曾发现一座古墓。此后这里建起了一座机制砖瓦厂。连年来,由于挖土有许多古墓被破坏.1988年7月,县文物普查组在这个砖瓦厂周围又发现五座古墓.这里是一处鲜卑墓地,墓群中心已被破坏.我们清理了三座墓葬,出土陶器13件,铁器4件,磨石1件,另征集陶器6件.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古墓葬 鲜卑 陶器 团结乡 情况报告 腹径
  • 简介:位于侯马市西北6公里的汾河左岸。遗址分布在东、北的汾河台地上(图一),以东北高地最为丰富,该高地濒临汾河谷地,高于现今地表3米左右。因积年破坏,遗址保存极差,地层几无,地面碎陶片俯拾即是。遗址时代包含有新石器、东周两个时期。五十年代末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便发现该遗址并竖立有保护标志,其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侯马市博物馆对该遗址多次调查,但发表资料甚少。1991年11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复查,收获颇奉,随即开探沟一条予以试掘,现将调查、试掘收获简报如下。一地层堆积探沟(TG)位于高地东北汾河谷地断崖上,面积6×2.5米,方向正北,堆积分三层。第①层杂物堆积层,厚0.35—0.40米。第②层现代扰乱层,厚0.15—0.45米,含大量陶片及砖石、瓦、灰渣等。该层下有一现代扰沟打破同层下H1,扰沟及H1又均打破第③层。H1为近圆形,口略大于底,浅灰色土,结构疏松,包含物不多。

  • 标签: 探沟 地层堆积 陶片 尖底瓶 假圈足 指甲纹
  • 简介:武安市沿平石塔为方形密檐式塔,塔座、塔身及塔心室有精美的佛教题材雕饰和造像,其造型结构、雕刻内容和艺术风格均具有典型的唐代特征,当属唐代佛教鼎盛时期的作品.

  • 标签: 武安市 唐代 石塔 佛教雕刻 佛教题材 造型结构
  • 简介:去年11月初,都江堰市文物局接到群众报告,在玉堂镇石牛村山上发现古墓。文物局立即前往调查,在石牛二组蜂洞崖上沟一处群山环抱、树木葱翠的崖坡下发现了一座宋代石室墓。文物局在成都市考古队的大力支持下,对该墓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清理发掘和转移保护工作。

  • 标签: 文物 古墓 发掘 石室墓 石刻 考古
  • 简介:1964年1月,唐县寺城涧出土了六朝以来石刻造像一批,计15件。这批石刻造像的特点是形体小,保存完好,一部造像的底座上刻有纪年铭款。1965年2月,在该处的不同坑位又出土了一批石刻造像,计12件,除了少量造像有铭款外,一般形体大,保存不佳。两批石刻造像计27件。原河北省文物工作队,根据这一发现线索,即派员对石像的出土地点,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确认造像出土地点系一古代寺院遗址,造像是由于某种原因,在当时寺院附近做有意识的埋藏。

  • 标签: 石刻造像 县寺 出土地点 文物工作队 曲阳汉白玉石雕 博山炉
  • 简介:一九八二年秋,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进入城郊公社上甲大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当地群众反映:祖辈传说此地过去曾烧造过精细的瓷器,但烧制的年代和瓷窑具体位置不清楚。为了查实这一情况,我队先后派员前往周围地区调查,初步查出有明显堆积的瓷窑废址四十四处。

  • 标签: 文物普查 甲村 上甲 地区调查 寻乌县 龙窑
  • 简介:<正>1983年6月,沁阳县崇义乡金塚电工,在挖电线杆拉线坑时发现一窖藏铜钱。沁阳县文管会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将这批铜钱运回沁阳县博物馆内收藏。据调查,该窖位于金塚东北约百米处。窖口距地表约0.6米,平面近圆形,径约1、深1米。窖底铺5厘米厚的黄沙。窖内铜钱已锈结成块,总重量约300余公斤。该窖内的铜钱上迄西汉,晚至金代,包括两汉、新莽、隋唐、五代、两宋、辽金等十多个朝代的170多种钱币。现分述于下。一、两汉钱币“半两”钱:10枚。可分为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八铢半两共2枚。其中一枚径2.6厘米(图一,1)。为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所铸。四铢半两共8枚。形制不一,重量不等,径在2.3—2.5厘米之间。书体

  • 标签: 窖藏 铜钱 元宝 开元通宝 沁阳 钱币
  • 简介:位于峨嵋岭南,涑水河西岸,隶属山西临猗县庙上乡,在县城西22公里处。据初步调查,它是一处面积逾万平方米的墓地。在西有一当地群众使用的取土场,约5000平方米,俗称“土塘”。1987年夏,当地群众在土塘取土时发现了墓葬。同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运城行署文化局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程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工作延续了二年,共发掘土塘及其周围东周时期的墓葬52座、车马坑8座,共出土铜器、

  • 标签: 发掘简报 程村 车马坑 峨嵋岭 发掘工作 庙上乡
  • 简介:一九五三年初春,考古工作者在西安东郊沪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发现了一座原始社会的村落遗址.一九五八年,在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博物馆.不久,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即为遗址亲笔题名.从此以后,半坡遗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著名的旅游圣地.

  • 标签: 史前文化 考古工作者 著名考古学家 尖底瓶 八年 许家窑人
  • 简介:遗址出土彩陶的陶彩分析王昌燧,左健,毛振伟,河西学,舆水达司引言199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组织并领导了河南渑池县班遗址的综合考古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考古研究的新方法。班遗址与仰韶毗邻,时代也相近,为典型的仰韶遗址。仰韶文明闻名世...

  • 标签: 铝土矿 陶彩 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荧光光谱仪 彩陶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