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民族化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此范畴统辖下,划归“”之系列的有天、父、雄、刚、上、动、大,划归“阴”之系列的有地、母、雌、柔、下、静、小。词序排列上。“阴阳”是先阴后,“乾坤”是先乾后坤;若对应使用,要么是以“阴阳”对“坤乾”,要么是以“乾坤”对“阴”,依此类推,方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譬如,《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庄子·天道》:“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同波。”(静动——阴阳)王弼《周易注·屯》:“阴求与,弱求于强,民思其主之时也。”(阴阳——弱强)诸如此类,都可谓是符合常规的“对位使用”。然而,与此相异的“错位使用”,在古籍里也常见。例如“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庄子·在宥》)、“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管子·四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治》)、“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春秋繁露·尊阴卑》),等等,其中跟“阴阳”对举的都不是“地天”而是“天地”,这种现象值得学人注意。

  • 标签: 汉语表达习惯 哲学范畴 中国 文化传统 “阴” “阳”
  • 简介:<正>沔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铜钱 天启 铸铜 文字 公元 中国与日本
  • 简介:《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 标签: 自然物货币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东夷文化 曲阜鲁故城 尖首刀
  • 简介:东魏嵩寺造像碑上雕刻的八十八佛和六方佛造像题材在石窟造像中不多见,是当时石窟造像题材的充实和丰富。尤其是造像铭中记载的有关嵩寺的创建和发展,可补史书之阙,为研究嵩山寺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嵩阳寺 生禅师 八十八佛 六方佛 神王 沙门统
  • 简介:1999年夏季,笔者在县城关偶尔收到一枚红铜质“邑”平首小方足布,甚是幸运,常观不厌。

  • 标签: 红铜 铜质 幸运
  • 简介:五代时,北方草原的契丹族逐渐强大,建立了辽王朝(史称西辽),并自行铸钱,存世均少,尤以早期钱为甚。据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记载,辽太宗天显元年(926年)铸“天显通宝”。另据宋志强、王立强编著《中国古钱币库》记载:辽代第一钱为小平钱“国元宝”和“壮国元宝”。其后为契丹太祖天显元年(926年)铸天显元宝目前仅发现一枚,已流入日本,较天显为早的天赞年间(922年)是否铸有天赞元宝,尚有争议,所见实物多认为是安南钱。

  • 标签: 铁钱 铸钱 小平钱 古钱币 契丹 辽代
  • 简介:新发现的元福墓志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记载多有可与传世文献互相发明之处。借助元福墓志提示的信息,活跃于五代的氏,应出自沙陀三部落,根据基志可对其族属源流及沙陀化的过程作一些推测,并有助于重新认识沙陀族群构造的复杂性。

  • 标签: 药元福 沙陀 族属
  • 简介:南阳府文庙“龙马负图”石雕是全国文庙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龙马负图”图像。该石雕图案清晰,出处明确,流传信息翔实,是研究“龙马负图”的起源、演变和“龙马负图”与孔子、文庙渊源的难得实物资料。

  • 标签: “龙马负图” 孔子 文庙
  • 简介:宫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038平方米(南北长152米,东西平均宽67米)。纯宫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因其道号纯子而得名,因此也称吕祖庙。纯宫始建于宋代,经元、明、清几代扩建成现在的规模。现存五进院落。第一院落为上世纪50年代所建,其余四进院落为明清遗留建筑。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吕天仙祠”木牌坊、硬山顶的原宫门、吕祖殿、回廊亭、灵宝洞、潜真洞、玉皇阁。宫内总计殿堂70余间。

  • 标签: 文物保护 修复 石质 占地面积 50年代 太原市
  • 简介:2014年3月2819.“工·课——黄致作品展”在本馆开幕。本馆馆长吕章申、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黄海鸣、墨斋画廊艺术总监林似竹等出席开幕式.陈履生副馆长、黄海鸣馆长.林似竹女士和艺术家黄致先后致辞。吕章申馆长宣布展览开幕。

  • 标签: 作品展 副馆长 外交学院 艺术总监 美术馆 台北市
  • 简介:连日来,全国各地集中开展“爱心成长”志愿服务活动,成千上万的志愿辅导员深入学校、社区,带领未成年人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广大志愿讲解员更是充分利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纷纷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开展讲解活动。

  • 标签: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人生价值观
  • 简介:文章从字形等基础性环节入手,认为荆子鼎铭的“”实即“荆”字,“荆子”即“楚子”;通过对器物年代、铭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考证荆子鼎铭的“荆子”即见于文献的楚王“熊绎”。又在李学勤“保卣、保尊与斗子鼎记载的,正是成王岐会盟诸侯的史迹”说法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进一步推阐熊绎在盟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进一步证成了李说。最后,根据相关出土和传世文献所提供的信息,对岐盟会的时间作了具体推定。凡此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对先秦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荆子鼎 熊绎 岐阳之盟
  • 简介:新发现的汉中平五年雒县男子□□卿买地铅券是冥世的土地私有权凭证和早期道教实施镇墓安魂、驱鬼解谪活动的遗物。买地铅券的实质是镇墓文,它袭用阳世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注入了冥间隔断死生、厌镇鬼神的内容。

  • 标签: 铅券 冢田 解谪 洛阳 道教 东汉
  • 简介:岳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苍溪县三川镇岳一组望天观,造像刻于山崖西北面,共计七龛,题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五十三佛、二十五佛、三世佛等,其中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题材可能与三阶教有关,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有关三阶教的造像.

  • 标签: 四川 苍溪县 阳岳寺 摩崖石刻造像 调查简报 三阶教
  • 简介: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开(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开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尉”中的“武”,旧认为是东海郡武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县。南武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

  • 标签: 画像石 琅邪丞 武阳尉 南武阳
  • 简介:学界对于《天地八神咒经》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数量众多的敦煌本和回鹘本上,而对于该经在西夏境内的传播却讨论不多。英藏黑水城文献有不少汉文佛经残片,其中有几件该经的残片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拼接。此外,通过比较西夏本八经与敦煌本、中原本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西夏境内八经的来源,这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的佛教或许有所帮助。

  • 标签: 英藏黑水城文献 八阳经 西夏 拼接
  • 简介:<正>《河洛上都龙门山之大卢舍那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那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 标签: 奉先寺 河洛 卢舍那佛 武则天 唐高宗 龙门山
  • 简介:2005年冬,唐河县湖镇农民在罐山采石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由前室、后室、西耳室、东耳室和墓道组成,为西汉晚或东汉初期的墓葬。出土陶器、瓷器和铜器共计40余件。对研究两汉时期南阳地区画像石墓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唐河县 汉画像石墓 2005年 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