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学专业的教学必须是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发挥校内博物(文物)馆的作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是博物馆学专业教学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博物馆学 实践教学 探索
  • 简介:文章对京师畯尊铭进行了补充讨论。认为“王有繇功”之“繇”当读作“猷”,训功业、功绩。通过有关铜器铭文的系联可知,“日庚”为京师畯之母,“庚”为其日名,“商”为其名;其父日名为“丁”。“唆”为作器者名,“京”系地名,“师”为其职称,所谓“京师唆”,即在京地任师职而名峻者。该尊是昭王时期的标准器,对于确定昭王时期楚都的位置、周楚关系的探讨以及相关铜器断代等皆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京师尊 日庚 周楚关系
  • 简介:京师同文馆是为培养掌握外语和西方科学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新式人才而设立的,是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最重要的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其于1876年设立了辅助教学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国有官办性质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其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中,因而也具有鲜明的过渡阶段的特征。

  • 标签: 京师同文馆 博物馆 丁韪良
  • 简介:2012年上海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对广富林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南京大学发掘区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墓葬10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玉器和石器。根据墓葬开口层位、随葬品组合、典型陶器演变序列判断,10座墓葬年代存在早晚差异,其中早期墓葬3座,中期1座,晚期4座,另有2座因被晚期水沟打破不见随葬品而未能断代。墓葬均位于高土台上,反映了良渚先民择高处而葬。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良渚文化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广富林遗址 良渚文化 墓葬
  • 简介:南京明代功臣墓石刻是指葬于南京的明初洪武年间功臣墓之神道石刻,它代表了明代初期雕塑的艺术成就,具有时代特征。其规制按照明初礼仪制度而建立,按照人臣墓的形制雕凿石刻,象征地位、礼仪、镇墓和融入人们的祈望。在艺术特色方面,功臣墓石刻继承了唐宋雕塑艺术的特点,形体塑造上用几何化的简略手法塑造雄浑豪迈又略显稚拙的形象,同时局部刻画十分精细,于精巧中追求气势。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石人和石兽的神韵,并具有装饰精美的特征,同时吸收了民间艺术自然朴实的特点。雕凿手法丰富,虽是按照礼仪制度修建,但与明代帝陵相比其表现上略显自由些。明代功臣墓石刻规制的形成和豪放风格的产生与明代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个人爱好是分不开的。

  • 标签: 明代 功臣墓 石刻 艺术特色
  • 简介:近年来,随着南京等南方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深埋地下的六朝瓦当纷纷重见天日。这些瓦当的出土,对了解六朝瓦当的类型、时代特征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缘和条件。

  • 标签: 瓦当 六朝 出土 南京 城市建设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对洛阳重视有加。从占领洛阳到迁都洛阳,从西安事变和抗日战争中洛阳所起的作用,以至解放战争中蒋军败退于洛阳,我们可以了解这一点。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洛阳市 中原大战 西安事变
  • 简介:范雄系活跃于明正统、景泰、天顺年问的中高级武官之一,曾参与镇压福建邓茂七农民起义一役。因属正统朝权倾一时的宦官王振的阉党,故范雄在正统年间因屡被迁擢而频繁见诸史载。范雄墓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究明代墓葬形制的演变,而且对于检讨以墓志为代表的哀诔文所普遍存在的诸如隐恶扬善的局限性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南京 范雄 王振 邓茂七
  • 简介:本文介绍了南京鼓楼西侧发现的一处特殊古代建筑遗迹,认为它与明初京师钟楼铸钟活动有关.并结合文献探讨了这处铸钟遗迹发现的重要意义及与南京钟楼相关的其他问题.

  • 标签: 明代 铸钟 遗迹 钟楼 《天工开物》 建筑遗迹
  • 简介:梅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文物,宋墓中开始出现,造型特点一般为小口、短颈、丰肩、腹下部渐内收、平底或矮圈足。我在南京市博物馆工作期间,因常接触到梅瓶,对其稍有留意。孔繁峙先生《试谈明墓梅瓶的使用制度》一文(见《文物》1985年第12期)发表后,加深了我对梅瓶关注的程度。我收集了南京地区出土的大部分梅瓶的资料,并作了一些笔录,对梅瓶的种类、用途及其葬俗有些肤浅的想法。

  • 标签: 出土 文物 葬俗 资料 造型特点 发表
  • 简介:一、发现过程1984年夏,当时的中国银行总行行长金德琴同志亲自抓行史工作,他要求查明几个“第一”,如第一个批文、第一笔资本、第一种报表等,其中就有第一种钞票。笔者按照当时钱币学界的通论答复说是“李鸿章像券”,但心中很不踏实。因为笔者查到的中国银行第一套报表(民国元年十月十五日呈报财政部)中有一张《中国银行流通钞票数目及金额一览表(民国元年九月分)》,上列北京、上海、南京三行,其中南京行流通在外的一元券为306张、五元券为2000张,合共发行10306元,而其面值系

  • 标签: 金德琴 民国元年 钱币学 发现过程 空心字 泉币司
  • 简介: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领由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等人为主组成的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居住在距国民政府不足百米远的梅园新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斗争。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顾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召开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和谈的大门最终被国民党政府一手关闭。1947年3月,历时10个月的国共南京谈判最终破裂,中共代表团返回。1954年,在梅园新村旧址筹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本馆藏有国共南京谈判期间有关文物1000多件,现介绍四件重要文物,以飨读者。

  • 标签: 和平谈判 珍贵文物 南京 国民党反动派 中共代表团 中国共产党
  • 简介:现存于南京市雨华台区文物管理所的《国子监生赵君墓志铭》,所述为明代国子监生赵铠的生平,此人系朱元璋之女宝庆公主的后代。其祖父赵辉也曾地位显赫。该志未见著录。

  • 标签: 南京 国子监生 赵铠 赵辉
  • 简介:湖北随州师范墓地位于随州义地岗墓群北部,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为配合基建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勘探发掘了14座东周时期的墓葬。从随葬器物组合、形态特征等推断这批墓葬为战国中晚期楚墓。本次发掘为研究鄂北地区中小型楚墓,了解义地岗墓群的变迁及曾楚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 标签: 随州师范墓地 义地岗墓群 楚墓 战国中晚期 曾楚关系
  • 简介:南京独龙阜东出土的南朝石塔构件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南朝石塔构件,构件上雕刻的仿木结构高浮雕图案生动反映了南朝时期方形木塔的结构特点,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及约同一时期韩国、日本境内的木塔形态、结构和文化源流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南朝石塔构件 人字形叉手 南朝建筑图像 木结构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