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对孤竹、伯史实的辨识及评价龚维英一司马迁极其推崇伯,置《伯列传》于《史记》70列传之首。《传》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举世混浊,清土乃见。”太史会显然是以他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伯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十二或十一世纪之未,是殷未周初...

  • 标签: 孤竹国 《史记》 甲骨文 殷商文化 “正义” 男性生殖器崇拜
  • 简介:<正>西周铜器铭文中常见到"南淮夷"之称.迄今所知记载南淮夷活动的铜铭,有翏生盨、鄂侯驭方鼎、敔簋、禹鼎、兮甲盘、驹父盨诸篇,均在五十字以上,内容丰富.这些铜铭的年代均属西周晚期.由于这些铜铭记述了当时周王朝经营南淮夷的过程,同时涉及到鄂国,所以对上述铜铭作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实事求是地揭示这一段历史面貌,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一、南淮夷集团的形成

  • 标签: 淮夷 西周晚期 禹鼎 周王朝 铜器铭文 兮甲盘
  • 简介: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一致,可称之为昆明铜器工艺类型。大波那墓地铜器基本不含铁,其余墓地存在较多高铁铜器,大波那地区的先民应该采用了不同的冶炼技术。砷铜全部出自红土坡古墓群,初步推测晚期墓葬出现的砷铜乃至砷铜工艺很可能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由西北地区传入祥云地区的。

  • 标签: 祥云地区 青铜器 PXRF 昆明夷
  • 简介: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及盐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盐津县普洱渡镇都山怀疑为乌蒙王府的石马埂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的同时,为了全面了解都山区域的文物分布情况,建立起各文物点时间和空间二维框架,我们对都山以及附近区域进行了全面踏查。通过这次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成果,发现都山及周边区域分布了众多宋以后的文物遗迹,其中以大量的石室墓(不包括有碑刻纪年的清墓)为主,另有一建筑基址和垒石遗迹(彩版一)。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调查 盐津县 云南省 边区 考古发掘
  • 简介:<正>一、入藏情况一九八八年三月,江苏省常州市古钱币爱好者金元庆同志将其征集到的“大明铢”、“景和”、“孝建铢”等二十余枚古币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他首先出示的是一枚“景和”,初观印象感觉这枚“景和”与我馆收藏的“景和”好

  • 标签: 承安宝货 历史博物馆 宋孝武帝 初步鉴定 金元 古钱币
  • 简介:<正>明清两代,我国的书画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继续向前发展。总的来说,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山水、花鸟画居多,人物画较少。水墨写意技法盛行,流派众多。一大批文人书画家如异军突起,他们用书画抒胸怀,写豪情,挥洒自如,形成了书画技法上绚丽多采的局面,使书坛上僵化刻板的“馆阁体”书风,画坛上陈陈相因、因袭泥古的画风为之一扫。

  • 标签: 费密 黄辉 四川 破山 明清两代 书画家
  • 简介:二十日晴晚雨一阵照前入直,巳正回。国史馆送列传来阅。川通判闵藩见,乔茂萱来谈。木匠来立亭柱。二十一日晴子康致陈莲舫信送交。照前入直,巳正回检察所,熙桢、荣泰、方培湜均见,卢国华见。王季斌来画工程稿。

  • 标签: 国史馆 符曾 陈莲舫 通判 成都将军 禁烟公所
  • 简介:山西翼城石牌坊李玉明冯冬青李太栓(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图一翼城石牌坊石牌坊位于翼城县城中心十字街的交汇口处。整体构架为青石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共计八柱,中心柱“口”字形布置,柱“八”字形布置,东西南北街贯通,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皆为...

  • 标签: 翼城 山西地区 抱鼓石 古建筑保护 监察御史 雕刻艺术
  • 简介:河北蠡县发现一件北朝神浮雕石棺,后入藏河北省博物馆。石棺由围及盖、底共6块石板拼合而成,周围的4块石板分别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图案。此类石棺的发现在河北地区尚属首例。为研究河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 标签: 河北省博物馆 北朝石棺 四神图案
  • 简介:<正>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川汉代画像瓦当

  • 标签: 瓦当 四川汉代 朽腐 长乐 成都市 相州
  • 简介:殷墟甲骨新缀组,它们是:《合集》34572+《屯南》1295、《合集》33064+《屯南》2915、《屯南》880+989+1010、《屯南》2181+4301。其中第三组的前两版系萧楠先生所缀,我们加缀的是末一版。

  • 标签: 甲骨 缀合
  • 简介:<正>彭雪枫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军第师,是雪枫同志领导的一支英雄的抗日部队。彭雪枫同志自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后,“念年戎马苦生活”,“对党坚贞,为民赴汤”,“功垂祖国”,“泽被长淮”。英雄的师部队,也在两淮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可是这些事迹,都是发生在战争岁月,所以文字记载不多,现在要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多凭一些老同志回忆和追记。由于年深日久,这些老同志对当时的年月日有些记不太清楚。现在我们

  • 标签: 新四军 老同志 部队 政治部 彭雪枫 领导
  • 简介:<正>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川汉代画像砖》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砖(含纪年、文字砖)、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砖、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砖,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 标签: 四川汉代 汉画像砖 汉画像石 拓片 金石 石刻画像
  • 简介:贡院,是中国科举时代士子参加乡试的考场。通过贡院考试金榜题名,是当时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正途”。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看作是人生两大喜事,高中又新婚,就是双喜临门欢快至极了。

  • 标签: 贡院 四川 阆中 读书人 题名
  • 简介:1942年发掘的前蜀王建墓,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比较大的维修有三次。1952年,在千年古墓正南方,紧接墓前室的位置,仿照古墓结构,修建了一道保护门墙;1957年,又修建了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而规模最大、整治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是1989年8月——1990年6月历时10个月的“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 标签: 前蜀王建墓 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棺床 券拱 壁画
  • 简介: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廷试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独占鳌头”、“大魁天下”,天子赐诗,礼部赴宴、身着锦袍,打马游街,故里建坊,最为风光。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22)开科取士到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科举的1300多年间,全国历代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举子多达几百万人,而荣登金字塔尖顶的文科状元不过601人。其中川只有15人,他们是:唐代的范崇凯、尹枢、尹极、李余、五代时后唐的王归朴、后蜀的费黄裳、宋代的苏易简、陈尧叟、陈尧咨、马涓、何桌、赵逵、元代文虚中、明代杨慎、清代骆成骧,而阆中就出了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4个状元,占了全川状元1/4以上,可以说阆中是川的状元之乡了。

  • 标签: 文科状元 阆中 四川 科举考试 最高理想 进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