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成都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商代已经形成了城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街道是正向(正东南西北方向,表示为+向),而成都的街道布局是向(东南西北向,表示为×向)。这种向布局是古代形成的,还是后代形成的?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作考析。

  • 标签: 东南 考析 商代 西北 后代 街道
  • 简介:<正>陕南汉中褒城石门当褒栈道交通之冲,系世界最早通行车辆之穿山隧洞。自汉迄宋,石门内外摩崖刻石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汉魏颂铭(《石门颂》、《石门铭》)蜚声中外。“褒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系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宋时期因金石学臻于极盛,褒道石门又系入蜀必经之地,故骚人墨客经此无不吊古刊石,抒怀发叹。清叶昌炽《语石》卷5有云:“由褒斜入蜀,天梯石栈,阁道云连,石门、析里之间,宋时士大夫入蜀者,

  • 标签: 石门 题名 汉中市 南宋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
  • 简介:笔者觅得两枚肩弧足空首布(封底)。一枚为“卢氏”布,铜色褐绿,形制规整,左足尖断裂,高72mm,宽45mm.重23.77g。背而三条竖纹,两竖中有文似篆书“卢氏”二字。卢氏,地名.战国属韩,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境。另一枚为“武”布,高71mm.宽45mm.重1726g.空首已残落。

  • 标签: “武” 空首 卢氏县 河南省
  • 简介:本文以西周玉器雕刻过程中的刀技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刀技法的工艺特征。用实验考古的方法,模拟了不同类型的刀效果,并将实验结果与西周玉器上的刀刻痕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总结了西周刀技法的工艺特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刀技法的认识。

  • 标签: 西周玉器 实验考古 斜刀技法
  • 简介:研讨博物馆陈列工作程序问题,是力图使博物馆频繁涉及的陈列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一种努力,是博物馆陈列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看法是用六个步骤描述这一过程:A.陈列设计;B.制作;C.陈列室布置;D.审查;E.开放;F.建档。这样的程序描述大体反映了至今为止我国绝大部分博物馆陈列工作的规律。我们认为这只是对陈列工作步骤的一种静态的看法,如果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就会感到这样的程序描述似乎还缺些什么。

  • 标签: 陈列工作 陈列设计 反馈工作 工作程序化 社会教育职能 反馈信息
  • 简介:碳十四所年代与实际日历年常有误差,所3000年以远的标本,常短10%左右的年代。树轮校正的实质是使偏近的碳十四年代复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时间当为3000B,C~2300B.C.,石家河文化晚期(或称后石家河文化)约为2400B.C~1900B.C.。石家河文化早、晚期大约有100年的过渡期。当一些地方进入后石家河文化时,另一些地方仍处在石家河文化阶段。

  • 标签: 碳十四测年 石家河文化 后石家河文化
  • 简介:考古是时间的科学,通常考古学家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判断相对年代.这种断代方法对考古学作出过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很有用的.但它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无法判断绝对年代.科技年技术引进考古学,或与考古学相结合之后,考古年代学才真正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已故的夏鼐先生,一贯极力主张把自然科学方法引进到考古中来,不仅是在考古学上要利用自然科学方法,而且还要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组织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因此,他曾亲自领导筹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14C断代实验室.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科学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中国考古学革命性进展.

  • 标签: 考古学家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鼐 考古研究 年代 中国科技
  • 简介:利用考古系列样品的碳十四年方法,就是把田野考古的层位和文化分期的相对年代序列转换为精度较高的绝对年代序列,从而定出考古事件的日历年代,使误差缩小。此法虽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方法的可靠性仍需做进一步的说明。

  • 标签: 田野考古 文化分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 年代 重要作用 事件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文物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 标签: 文物行政处罚 程序暂行规定 行政处罚程序
  • 简介:考古学家在西印度群岛的卡里亚库岛屿的一处年代为公元1千至1千2百年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吸闻鼻烟的碗状容器,下文称之为“鼻烟碗”。该研究用热释光与光释光技术测定了三件鼻烟碗样品的年代:一件出土于上述遗址,另两件来自当地博物馆且产地不明。测量结果竟然是这三个样品的平均年代在400±189B.C.区间内,

  • 标签: 热释光 年代序列 岩石 利用 西印度群岛 考古学家
  • 简介:就中国航海技术史而言,郑和下西洋"过洋牵星"被看成我国古代先进天文导航术的重要标志,但"过洋牵星"的文化起源却在国际航海技术史学界长期争论。吴春明先生《从南岛"裸掌星"到郑和"过洋牵星"》一文,对比研究了太平洋南岛语族与华南航海民族志上共存的"星象罗盘"("观星法")和"裸掌星"技术,探讨传统王朝史学背景下,作为"华南民间历史失忆"的土著航海术在中华海洋文明史上的肇始地位。

  • 标签: 中国海天文 南岛裸 天文导航
  • 简介:“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博物馆承办.拟定于2018年3月底在上海举行,为期三天.参会报名表提交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30日,论文摘要递交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20日.会议主题如下:1)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的原理与理论研究;2)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的应用;3)仪器设备的开发和改进;4)剂量学.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学术讨论会 中国 会议通 上海博物馆 专业委员会
  • 简介:2018年3月2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起主办的"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召开。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此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为国内研究和应用释光及电子自旋共振年技术的考古工作者、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释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电子自旋共振 学术讨论会 中国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上海博物馆 专业委员会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文物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于今年1月24日签发部长令,发布并实施《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文物法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标签: 国家文物局贯彻实施 文物行政处罚 暂行规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