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一)人类在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形成了数与量的概念。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对物质世界中长短、多少、轻重的认识和掌握,这就必须确定各种量值单位以便于核计、运算,于是便逐渐产生了度量衡制度。最初的计算方式是很原始很粗疏的,而且往往以人体自

  • 标签: 度量衡制度 浅议 人类社会 生活
  • 简介:投资银币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黄金白银非货币化后,各国为了满足民众投资贵金属的目的而发行的普制银币。银币价格在银价的基础上溢价(升水)不高,且基本随银价变化。除中国熊猫主题银币外,美国鹰洋银币、加拿大枫叶银币、奥地利音乐银币、澳大利亚考拉银币、墨西哥自由女神银币等题材都被认为是投资银币的主要代表。

  • 标签: 银币 价格 熊猫 性问题 非货币化 六十年代
  • 简介:闲暇之余翻看自己收藏的钱币,有几枚面文字上面一些细小、但纹路非常明显的准噶尔普尔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手头现有的几种版式比对,发现是一种打币,即:在策妄阿拉布坦钱体上重新打压上噶尔丹策零的字号。下面是几枚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带有纹路钱币的比对钱币(见图一:1,策妄普尔;2,策零普尔;3,4,打币),重新打压之前残留的旧钱痕迹清晰可见(图二:四枚背图)。

  • 标签: 准噶尔 普尔 噶尔丹 钱币 纹路 钱体
  • 简介:榘,字向方,1890年(光绪十六年)出生于直隶省霸县东台山村(现在河北省霸县煎茶铺乡东台山村)的一个小康人家。自幼好逸恶劳,嗜赌成性,后因债台高筑,逃到关东谋生。其间巧遇一个常出入军营的算命先生,由这位先先的引荐,20岁的韩榘,于1910年春天,投到清兵营中的第二十四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在冯玉祥手下当兵。从此,他一直跟随冯玉祥将军,由司书、队官、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一直到省主席。他随着冯玉祥的升迁而升迁。

  • 标签: 韩复榘 中国 生平事迹 军事思想 冯玉祥 蒋介石
  • 简介:本文在对莫高窟第138窟主室东壁门上智惠供养图像全面分析后,表明了第138窟作为阴家大窟,智惠与洞窟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此智惠与《阴处士碑》所记阴嘉政妹安国寺法律并非同一人,而是另有所指。学者们认为此洞窟系张承奉为其母亲营建功德窟的可能并不大。传统研究认为阴季丰、阴海晏与第138窟的关系问题,也有待作更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 标签: 莫高窟第138窟 智惠性 供养人画像
  • 简介:1973年在河南焦作发掘的邹(王)墓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极少的金代画像石墓,它对于研究金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和社会生活状况都有重要的价值。该墓发掘后即被拆迁,建筑构件先保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后几经辗转又先后调拨给河南省博物馆和河南省石刻艺术馆,最后于1997年调拨给洛阳古墓博物馆,并于1999年复原展出。

  • 标签: 金代 画像石墓 邹(王复)墓复 “温酒图”
  • 简介:关于马钱中打币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马钱是仿制贵霜钱币,可能来自于贵霜,还有的认为,贵霜势力曾统治过西域。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钱币问题,实际上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若不从钱币本身将此问题搞清楚,是对这段历史的不尊重,因而有必要将打币的来龙去脉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

  • 标签: 来历 钱币 西域
  • 简介:这里所谓的“朱开沟文化”,是指朱开沟遗址中出土的以蛇纹鬲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的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考古工作者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鄂尔多斯高原发掘的……

  • 标签: 朱开沟文化 蛇纹鬲 典型遗址 中国 文化内涵 历史分期
  • 简介:中国古代不存在“同范镜”。对陶范黑灰层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陶范在经过高温铜液浇注以后,范面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浇铸前,范面的化学成分正常,经铜液浇铸以后,范面除含有28%的CuO以外,CaO的含量达到28%,本不存在的PbO也突然在范面的黑灰层里占有13%以上,Pb也达到21%;这时的范面再不像未曾浇注铜液前那么光滑,而是到处闪烁着Pb的金属光泽,被一层Pb和Ca及S等物质的化合物覆盖。Pb的氧化速度比较快,几天以后,厚薄不匀的黑灰层面有不少部位起皱纹,整块范面变得很粗糙。另外,铜液注满范腔凝固后,镜体与范腔之间产生了负压。负压值的大小与镜体的重量成正比,镜体越大,负压越大。因此,浇铸过的镜范一般不会再完整无缺供第二次浇铸。由此可以认定,“同范镜”是不存在的。

  • 标签: 阴模 阳模 泥范 陶范 黑灰层
  • 简介:'自扑'及相关的词语'举身自扑'、'婉(宛)转自扑'在汉译佛典和敦煌变文中频繁出现,但有关辞书未收这些词条并作出解释.对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查有关语料,对其进行探讨和解释.

  • 标签: 自扑 举身自扑 婉(宛)转自扑
  • 简介:<正>一斗口跳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是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种,是斗拱出跳的简洁形式。《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对四至八铺作的各类斗拱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唯对斗口跳和把首绞项作两项未曾涉及,卷三十和三十一“大木作图样”中也同样缺如。因此,斗口跳拱的具体作法在《法式》中并不明了。但在卷十七“大木作功限”中规定了“斗口跳每缝用拱斗等数:“科口跳每柱头外出跳一朵用拱斗等下项泥道拱一只华拱头一只栌头一只交互斗一只散斗二只闇栔二条”

  • 标签: 斗拱 补间铺作 泥道拱 人字拱 大木作 营造法式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外藏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外藏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外藏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在外藏椁的观点。

  • 标签: 外藏椁 概念 起源与演变 等级
  • 简介:龙门碑刻中古地名及相关问题杨超杰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12.5公里的龙门山上。自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营造①,隋唐大规模续凿,历数百年镌刻磨砺,现存窟龛2345个②,造像10万余躯,造像题记2780品③,佛塔60余座④。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

  • 标签: 造像记 古地名 龙门石窟 石窟造像 北魏 地方行政机构
  • 简介:唐代,浙江宁绍地区的越窑以产青瓷闻名于世。从而成为“南青北白”瓷业布局青瓷的代表,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唐越窑的发展越窑自东汉创烧出成熟青瓷后,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至唐代进入了它发展上的兴盛时期。唐代,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促进了制瓷手工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瓷器质量的提高和需要量的增加,越窑烧瓷窑场迅速扩展。根据窑址调查资料表明,进入中唐以后,瓷窑遍布于宁绍地区的每个县落.目前已在宁绍地区共发现唐宋瓷窑320多处。台

  • 标签: 越窑 宋瓷 越瓷 上林湖 瓷业 越州窑
  • 简介:自1805年武威首次发现西夏钱币窖藏以来,西夏钱币陆续有所出土。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甘肃等地陆续有一批西夏钱币的出土,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70年代末,特别是到了80年代,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关于西夏钱币出土的报道屡见于报刊,这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 标签: 钱币窖藏 西夏 流布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 简介:一、迪化宝新局最后的铸币光绪十二年(1886年),新疆巡抚刘锦棠为使天山南北两麓钱币统归一律,决定成立“迪化宝新”钱局,改铸红钱。从传世至今的宝新局红钱上能看到,开炉初至后期(至少在光绪三十二年前),宝新局铸币质量都比较好,轮郭凸显,币文清晰,重量标准。但最后由于原料用尽,以及全国广铸铜元的影响,宝新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停炉。

  • 标签: 铸钱 库车 新疆巡抚 光绪 刘锦棠 铸币
  • 简介:这里说的巴蜀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任何考古学文化在自身的发展当中,都是和其它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的,巴蜀文化也不例外。在考古发现中巴蜀文化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因素,同时也输出自身的文化因素。这些方面已有许多例证。现就巴蜀文化和周边文化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请各方专家指正。

  • 标签: 考古学文化 巴蜀文化 考古发现 指正 文化关系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