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充分发挥博物馆志愿者和博物馆会员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以推动博物馆发展,这是当今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据相关史料来看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博物馆界已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如1915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公布的《保存古物协进会章程》,应为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志愿者组织性质的章程;1924年中华博物院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博物馆会员制度,此二者在博物馆志愿者和会员制度方面都具有开创性。而且这二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制度来源也不尽相同。

  • 标签: 保存古物协进会 古物陈列所 博物馆志愿者 中华博物院 博物馆会员制
  • 简介:由花东甲骨文和作册般鼋铭文的记载可知,射牲礼起源不晚于商代中晚期,最初其举行的地点通常在自然形成的河流沼泽等水边,射牲结束后多伴随有祭祀活动。之后射牲礼逐渐发展完善,由麦尊和伯唐父鼎等青铜器铭文记载可以推定,至晚到西周早期,天子在辟雍乘舟射牲的仪式已明显区别于习射及以“择士”为目的的大射,其不仅与祭祀相关,且已具有象征天子亲自射猎以“示亲杀”的特点。

  • 标签: 金文 射牲 祭祀 辟雍
  • 简介:在研究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土主义革命斗争时期,十分重视开展金融货币的革命斗争,全国很多革命根据地均在不同时期建立了金融机构,发行、流通了革命根据地货币。由于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绝大多数仅在某一两个时期发行流通革命货币。可是,在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地区,却在四个革命历史时期均建立了革命金融机构,发行、流通了革命货币,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现象!

  • 标签: 中国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地区 流通革命 革命历史 货币史 发行
  • 简介:汉代以来,佛教东渐。到了东晋十六国之“五凉”时期,武威佛教传播至于兴盛,高僧辈出,人才济济,寺院遍布凉州各地,一时成为北中国的佛教盛地。一批批高僧从这里走向四方.一本本佛教经典从这里传到各地,使“五凉”文化中融入了浓浓的佛教色彩。本文就五凉时期凉州佛教的发展状况做以略述。

  • 标签: 五凉时期 凉州佛教 传播发展
  • 简介:西晋末年,中原处于战火弥漫、干戈不息的混乱局势。五凉政权控制下的河西地区总的形势却“……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因此,京城士大夫认识到“天下方乱.避难之所唯凉土耳”,“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为了安置中州移民,前凉时专门设置了武兴郡。张轨及其子张茂先后两次大建姑臧城。张骏时为前凉鼎盛时期,又大规模修筑姑臧城。因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五凉建筑遗迹已不多。现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少数现存遗迹来复原五凉时期姑臧城的繁荣景象。借此,撰写此文请教于方家和有志之士,从而得到更多的五凉建筑和其他方面的资料。

  • 标签: 文献 五凉时期 姑藏都城 寺塔台 石窟遗迹 略述
  • 简介:蒲州故城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南约17公里处的黄河东岸,现存城垣为明代在唐河中府的基础上所建,分内、外城。外城为唐夯土城,内城为明夯土包砖城。外城存东土门及东南角、东北角局部残垣,内城存城墙、城门、瓮城、敌台、角楼及鼓楼遗址。

  • 标签: 军事防御 明清时期 永济市 山西 唐河 内城
  • 简介:山西博物院是综合性的大型博物馆,珍藏着大量的古代铜镜,在对1000多面铜镜进行整理时,发现有些铜镜的表面污迹斑斑,而且部分铜镜有粉末状铜锈的病害,特在其中选出10面进行了污物、锈蚀物的清理与分析保护。保护过程中,在尊重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前提下,不改变特定历史环境赋予文物的特定意义,

  • 标签: 古代铜镜 宋金时期 保护 清理 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
  • 简介: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初,当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时刻,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场革命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它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中国的社会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以后的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影响中国,震撼世界,它的功绩不可磨灭,永载史册。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人民 旗帜
  • 简介:民国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博物馆文化也呈现出新的局面,尽管南通博物苑作为清末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真正在社会引起巨大作用的还是民国时期成立的各级政府主办的那些博物馆。

  • 标签: 民国时期 博物馆文化 馆史 应当 南通博物苑 中国人
  • 简介:正城市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城市的建置、成熟与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所述的城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称之为"城",是一种以高墙围绕起来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新型聚落形态。通过对古代城址的考古学研究,可以窥见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河套地区 秦汉时期 中原王朝 古代城市 城址 匈奴
  • 简介:民国币制数番更迭,从传统的银本位制到外汇本位再到金本位最后回归银本位直至完全崩溃,所有变更发生在民国建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几十年时间,币制的频繁变化显示了当时政治经济形式的动荡多变,反映在文献资料上有一个货币单位多样的问题,这给后来的读者在理解上带来不便,而货币单位的不确定一定会令后世研究者解析当时的经济态势带来困难,笔者因此整理了一份上海地区民国货币单位流变小考求证于方家,以期有助于学林。

  • 标签: 货币单位 民国时期 上海地区 小考 流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2009年,重庆彭水徐家坝遗址出土了一件船形杯,其用途到底是什么?学术界一直未有一个定论。本工作利用检测手段,从物质成分和结构方面揭示出徐家坝遗址出土船形杯的用途。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船形杯体中含有大量的Cu和Pb以及微量的Sn,杯体表层分离出来的铜块为Cu、Sn和Pb三元合金的铸造组织结构。同时,杯体表面青灰色残留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中含有锡石(SnO2)、氧化铜(CuO)和碳(C)。实验数据表明巴人在商周时期已经了解到了青铜合金的性质,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有力证实船形杯可以作为冶铸工具坩埚的观点。

  • 标签: 徐家坝 船形杯 青铜器 青铜冶铸 坩埚
  • 简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开窟之风依然盛行。其间曹氏家族及其族属在莫高窟开凿了诸多大型佛窟,所不同的是,部分新建洞窟窟顶四角出现四天王图像,其样式独特,在之前敦煌石窟未见类似案例。四角天王图像的产生,一方面是受西域于阗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当时曹氏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密切相关。其特殊形制既表达了一定的宗教思想,也隐合了某种社会世俗意义。

  • 标签: 曹氏归义军 四角天王 于阗天王 图像渊源 佛教仪轨
  • 简介:中国博物馆》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

  • 标签: 《中国博物馆》 栏目设置 征稿启事 杂志 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事业
  • 简介:2011年8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当地牧民的举报,称阿木古楞嘎查内哈力雅尔山山谷内的一座古墓葬被盗掘。锡林郭勒盟文物管理站和东乌珠穆沁旗文物保护管理所随即组队,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工作,现将该墓葬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东乌珠穆沁旗力 力雅尔 墓葬清理
  • 简介:地球是圆的,人类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传播在地球上周而复始,从未停止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播的速度、力度、方向等有所不同而已。瓷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明,曾引起了人类物质生活革命性变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中国瓷器 反思 借鉴 英国 人类文明 革命性变化
  • 简介:一、前言陶俑是随死者葬在墓中的一种明器,是中国考古与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陶俑,迄今为止各地已有大量报告发表,其中有不少纪年墓的资料,为确定每个时期、每个地域的造型特征和形制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陶俑 中国 南北朝时期 意义 样式 北齐
  • 简介:本文叙述了我国西北地区探测发现的铅白(类)、角铅矿、碱式硫碳酸铅、硫酸铅、氯化铅、羟基氯化铅、磷氯铅矿-砷铅矿(类)等九种含铅白色颜料。它们在我国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它们可能来源自矿物,也有可能是人造的。天梯山石窟有丰富的含铅颜料品种;麦积山石窟大量使用磷氯铅矿-砷铅矿类颜料,是上述石窟使用颜料特征之一。

  • 标签: 石窟 壁画 彩塑 颜料 铅白 硫酸铅
  • 简介:在气候影响下,塔砖材料性能的劣化加剧了中国古塔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古塔的结构寿命。为此,课题选择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砖塔一1500年历史的嵩岳寺塔和1200年历史的法王寺塔进行同一性研究,欲证明两塔在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形制、塔体古砖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同一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两塔塔砖的材料成分,采用压汞法对两塔塔砖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两塔塔砖材料实验结果的差异证明: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300年气候影响下(该气候为自然营力而非实验室人工模拟),塔砖材料孔隙率的增大是导致中国古代塔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大约30%左右的孔隙从小于1000nm孔径发展扩大到10000~50000nm孔径是塔砖材料孔隙率增大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预防小孔径孔隙(小于1000nm)在气候影响下发展扩大的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砖塔保护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对因塔砖材料性能劣化而产生的古塔塔体的表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中国古代砖塔的保护。

  • 标签: 气候变化 同一性 材料成分 材料结构 表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