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代大美女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温泉,是世界驰名的。在湖南也有一处敢与华清池媲美的温泉,那就是宁乡灰温泉。它的地热区为8平方公里,水温高达90摄氏度,面积之大,水温之高,在全国温泉中是少有的。灰温泉中含有钾、钠、钙、镁、铜、铁、锌、锶、锗、硼、硅等20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能治疗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病等10多种慢性病,被当地人称之为“圣水”、“神水”。湖南省总工会在这里建立了职工疗养院和温泉山庄,接待职工来这里治病和疗养。

  • 标签: 温泉 微量元素 人体健康 心血管病 疗养院 湖南省
  • 简介:试论中国原始货币──孙文兔商品是一个外界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物①。当畜牧业,简单手工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后,便产生了可参与生产活动,充当等价物的商品。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范围也逐...

  • 标签: 原始货币 货币形态 新石器时代晚期 良渚文化 玉器 玉壁
  • 简介:即独山,因矿体产自独山而得名.南阳独的开采与加工经历了起源、发展、衰落、复兴四个阶段,有六七千年的历史,遗物非常丰富.依其器类、用途和社会功能等划分,可分为生产、装饰、仪礼、丧葬、生活、观赏、其他等.

  • 标签: 南阳 遗物 丧葬 经历 衰落 古代
  • 简介:1987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在西安市东郊昆仑机械厂清理的一座东汉砖室墓中,发现了一枚玉质五铢钱币(见中插彩照)。根据与其同出的一件朱书瓶中得知,该墓的具体时代为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九月丁亥。

  • 标签: 五铢 砖室墓 玉质 朱书 汉桓帝 方孔
  • 简介:良渚文化玉器,过去一直被认作周、汉文物。自七十年代江苏草鞋山遗址获得科学地层,始拂去其千年尘埃;八十年代福泉山、反山、瑶山等良渚大墓的先后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湛的良渚玉器,引起了海内外文博界的轰动,一个“良渚热”已悄然掀起。师友们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许多玉器重现或接近了它们原来的历史面目,为人们正确认识良渚文化的社会形态作出了贡献。当然,良渚

  • 标签: 良渚文化 古玉 良诸文化 锥形器 福泉山 鞋山
  • 简介:河北平山王(?)墓墓室西库出土玉器三百五十件,其中有一玉片,上有墨书文字九,今摹如下:这一玉片见于张守中同志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5月)。全文尚未有译释。张守中同志所摹为8字。据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中山国墓葬发掘负责人刘来成同志说,此片尚有一字漏摹,即在“子”和“吉”字之间有一“匽”字,则此片实为9字。

  • 标签: 中山国 中山王 张守中 出土玉器 墓葬发掘 中华书局出版
  • 简介:记一件春秋玦林颖我店收藏一件春秋时期的五块,此为白玉,有黄褐色心斑,直径5.25厘米,厚0.2厘米,内径1.4厘米,缺口长1.9厘米,宽0.3-0.4厘米。的正面用S形阴线刻划有卷曲缠绕的变形龙纹,构图繁密,布局有序,雕刻线条极为流畅,充分体现了...

  • 标签: 玉玦 春秋时期 文化内涵 时代风格 人际交往 《白虎通》
  • 简介:在几十年中国古代陶瓷的教学与研究中,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回答:陶器和瓷器是怎样产生的?或人类先民为什么要制作生产陶瓷器?

  • 标签: 陶瓷器 陶器 中国古代 十年 传统 产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发现于江苏徐州、山东曲阜、河北满城和河南永城的西汉刘氏家族诸侯王墓中的一些精美玉器进行讨论,指出玉器的大量使用意味着当时人们对宇宙和身后的观念发生了丕变。

  • 标签: 汉朝初年 宗教信仰 诸侯王墓 葬玉 墓葬 随葬品
  • 简介:2001年初,在成都市西北郊的金沙村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部分器物面貌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个祭祀坑出土器物相似。一时间默默无闻的金沙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来的大规模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分布面积、文化性质、时代以及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关系等问题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玉琮 三星堆遗址 铜器 金器
  • 简介:中国古代币略论蔡运章实物货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币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以往我国研究玉器的著作大部没有涉及玉器的货币职能,有的学者甚至否认我国古代有币的史实。因此,玉器是否为我国古代货币?这种货币的种类、年代、单位及购买力等问题,都是需要澄清...

  • 标签: 良渚文化 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 商品交换 实物货币 我国古代
  • 简介:琮和钺被称为良渚文化的重器。自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次对良渚文化遗址进行发掘,这一地区所显示的文化内涵已不容人忽视,特别是1986年余杭反山、瑶山墓中出土了雕琢精工、刻有神兽面纹的琮、钺,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成为考古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试就浙江淳安近年发现的王琮、钺来论述淳安古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

  • 标签: 良渚文化 兽面纹 良诸文化 文化类型 淳安 施昕更
  • 简介:学部藏卷的解送与散出、保存与刊布是中国敦煌学史的重要问题.作为早期敦煌学史的中心人物,罗振建议敦煌运到学部保存,为了敦煌丈献的刊布与研究,他向同人商借或影照了部分学部藏卷,这些文献的刊布与研究,促进了早期敦煌学的发展.本文旨在对敦煌文献解部并流散的细节做出探讨,主要是讲述罗振与盗取敦煌文献的李盛铎、刘廷琛、何鬯威和方尔谦四家旧藏的关系.

  • 标签: 罗振玉 敦煌学 敦煌文献 中心人物 学史 保存
  • 简介:辽代摩竭凤有一形组佩,一级文物,一组六件,白色软玉质。一件镂雕绶带纹饰,系有五条鎏金银链,分别扣连五件坠,坠依次为摩竭衔珠、双鱼衔莲、连尾对凤、双摩竭衔珠、单鱼卧荷。组佩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生动精美。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陈国公主墓。

  • 标签: 辽代 奈曼旗 通辽市 内蒙古 玉饰
  • 简介:2011年3月间,一位经营古玩生意的朋友向我推荐一枚古玉璧。此璧为古无疑,但作为钱币收藏者来说。令我眼前一亮的是玉璧上刻有”末布”两个篆字,从而可以断定它是一枚璧币合一的古玉器。

  • 标签: 汉代 古玉器 收藏者 玉璧 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