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在赣东北的大地上,铅山县鹅山的北麓,镶嵌着一块瑰宝--鹅书院.它是我省1957年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书院价值 价值谈 鹅湖书院
  • 简介:黎捐赠文物陈列馆珍藏和陈列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黎生前捐赠给他曾经工作和生活了近十年的第二故乡——山丹人民的全部珍贵文物。二十多年来,该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博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宋平、尉建行、

  • 标签: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文物保护 古钱币 陶器 藏品
  • 简介:<正>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写下了一批介绍“西学”的译著,这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这批译著除了直接宣扬天主教义外,还有不少是属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范围的,包括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地理学、哲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和建筑、艺术等。费赖

  • 标签: 世界地理 地理观念 艾儒略 耶稣会士 耶稣会传教士 天主教
  • 简介:本文通过重新检索舞阳贾遗址墓葬及其层位关系,从该遗址发现的墓葬本身出发,将贾遗址发现的墓葬分为三期。从而为讨论贾遗址基葬的文化面貌、布局情况、相对年代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讨论的平台。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舞阳贾湖 墓葬 分期研究
  • 简介:<正>中国的史前考古,近年来有着重大的突破,主要的有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发现有50多平方公里,规模巨大的坛、庙、冢礼制建筑遗迹,并且还发现了铜器和炼铜遗址。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大墓都埋葬在面积有数千平方米的土筑高台上,还可能有一定规律的礼制性建筑和刻划在陶器上的象形符号或原始文字。

  • 标签: 贾湖遗址 原始文字 陶器 裴李岗文化 红山文化 随葬器物
  • 简介:(一)历史背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经济和科技落后,受到各国列强的大肆侵略,订立了不少不平等条约,深受各国列强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以致后来形成被瓜分的民族危亡的政局.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 标签: 半封建半殖民地 纸币 银行 经济掠夺 不平等条约 四十年代
  • 简介:洪泽大堤石刻图是近年来文物保护中所发现,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通过考证和研究,本文认为这批石刻图是以明清时期的吉祥谐音图案为主体,在中国美术史和民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洪泽湖大堤 明清石刻 吉祥谐音图案
  • 简介:人们对古瓷铭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古瓷铭文史上的一个特例一越窑单字款出现的社会意义却缺少探究。本文试从单字款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索单字款出现的原因。认为当时宽松的烧窑制度是单字款出现的前提条件,而窑业规模和窑工分工是单字款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越窑 单字款 功能 可能性 必要性
  • 简介:遗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六次发掘的资料公布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限于当时的发掘水平,发掘中忽略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使有些方面的研究无法深入进行。同时,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为了使科技考古专业的学生受到田野考古的训练,并探索使田野考古与科技……

  • 标签: 发掘 遗址 简报
  • 简介:<正>贾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和骨笛发表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再介绍其中几件,以飨读者。1.龟甲标本M363:13,出土于363号墓。该墓为一次葬与二次葬的合葬墓,在二次葬人骨之上放置一堆龟甲,共八个个体,均背、腹甲扣合成套放置,龟腹内大多装有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小石子。标本M363:13为其中的一个,此龟呈土黄色,背甲长15.5、宽7—11、高7.1

  • 标签: 贾湖遗址 龟甲 骨笛 出土 二次葬 裴李岗文化
  • 简介:为了对南京明代石拱桥襟桥的科学保护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对南京明代石拱桥的残损进行分析,找出其可见的病害。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构性能,找出其潜在的病害,并进行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分析。最后,综合残损调研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适用于明代石拱桥的保护技术,得出的结论可供同类型石拱桥的加固修缮参考。

  • 标签: 明代石拱桥 残损分析 结构性能 保护技术
  • 简介:浙江上林出土了一批秘色瓷,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在外观、造型、装烧方式上相似。通过对窑址的实地调查与样本的科技检测分析(包括热释光测年、化学成分检测、显微结构分析、吸水率测试)发现,这批秘色瓷与一般品质的越窑青瓷在胎釉化学成分与显微结构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从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角度并不能将秘色瓷从越窑青瓷中区分开来。此外,在工艺技术上,秘色瓷的特点是坯泥处理细致,修坯严格,施釉均匀,并使用瓷质匣钵密封装烧。所以,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工艺技术较好的一部分精品瓷。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上林湖 工艺技术 化学成分
  • 简介: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对贾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饰物进行了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了它们的主要成分的含量.除个别样品外,大多绿松石的成分较纯,材质较好.这部分样品的含铁量较低,Fe2O3含量都在5%以下,有的仅千分之几.将这批样品和选自陕西安康、湖北郧县和安徽马鞍山的绿松石矿石样品中的P2O5、As2O5、Fe2O3、CuO和ZnO含量作聚类分析,发现贾出土的绿松石不太可能来自陕西安康、湖北郧县和安徽马鞍山等地的绿松石矿区,但应来自同一个未知地区.

  • 标签: 出土 绿松石 遗址 马鞍山 饰物 郧县
  • 简介:位于伦敦的英国维多利亚一尔伯特博物馆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博物馆。最近该馆馆长的变动在英国博物馆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对新任馆长及该馆目前状况和今后前途发表了许多评论。以下是译自刊登在今年3月号英国《博物馆杂志》(MuseumJournal)上的两篇文章,以飨读者,中国博物馆学界或许可从中获得一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 工艺美术 装饰艺术 馆长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集安县是高句丽中期王都的故地,史迹极为丰富,其中著名的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的陵碑屹立在此地。作为中期的王都,据《三国史记》记载,从高句丽第十代山上王于209年将都城从桓仁迁到集安,当时的丸都以后,到第二十代长寿王427年将都城迁到平壤为止,有二百多年。属于这个时期或前后期的坟墓有一万多座。集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明治十六年末(1883)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酒匈景信中尉带回日本的好太王陵碑的双沟加墨本。近年来,昭和47年(1972)李进熙认为碑文是经酒匈景和参谋本部有意窜改,在碑面上保留涂上石灰石而被窜改的文字。

  • 标签: 高句丽 比定论 朝鲜 历史研究 发展阶段
  • 简介:埃塞俄亚(前名阿西尼亚)帝国的海尔·塞拉一世皇帝(1892—1975,1930—1974年在位),原名塔法里·马康南,出身海拉尔王族家庭。孩童时由法国传教士授教,15岁人新式学校学习。曾任萨拉勒、锡达莫和哈拉尔总督。1916年发动宫廷政变,自任摄政王。

  • 标签: 埃塞俄比亚 末代皇帝像银币 海尔·塞拉-世皇帝 形制 收藏价值
  • 简介:国立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将近300万件藏品和2000多名员工。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博物馆开始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苏联时期充足的财政支持,这时被大量削减,博物馆领导层开始面临着一系列始料未及的新问题。俄罗斯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了博物馆的现在和将来。但尔米塔什依然是当今世界最令人注目的博物馆之一,它仍可为其成就而自豪。于是在这样的传统下,它开始走上一条谨慎的改革之路,以迎接新的挑战。

  • 标签: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21世纪 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 苏联时期 俄罗斯政治
  • 简介: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以南地区。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由彩陶向两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彩陶 传播 庙底沟文化 两湖地区
  • 简介:2005年冬,唐河县阳镇农民在罐山采石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由前室、后室、西耳室、东耳室和墓道组成,为西汉晚或东汉初期的墓葬。出土陶器、瓷器和铜器共计40余件。对研究两汉时期南阳地区画像石墓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唐河县 汉画像石墓 2005年 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