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货币是商品交易的重要媒介。处于“丝绸之路”中段的西域(今新疆)地区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承负着商品交易的重要作用。以往的钱币研究者仅关注了西域的各类金属货币使用情况,而未曾留意西域的非金属货币形式及其使用情况。传统的金属货币固然经久耐用,但制作成本太高且不易携带。

  • 标签: 货币研究 非金属 西域 古代 东西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 简介:在已发现的吐鲁番出土回鹘文写卷中,有一件买卖奴隶的契约文书(现藏柏林,编号为OhnerNr(b)/(c)r)较为完整。该契约不仅记载了卖主、买主和奴隶的名字,而且记载了奴隶的年龄、售价,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后应承担的责任,是研究古代西域地区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珍贵史料。该契约的行文格式与T11IM205d契约文书的格式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将用作交易的货币写作qun—bu。其文为:

  • 标签: 货币研究 西域地区 古代 非金属 契约文书 经济问题
  • 简介:夏日和朋友到南疆去采风,在和田地区喀拉喀什(今墨玉县)吐外特穷克里乡集市上,见老乡手拿一小陶罐里装满钱币,并把它买下,事后得知,是老乡翻修旧宅,在房屋附近取土时得到的。陶罐为夹砂红陶,已破残,全部钱币锈蚀比较重,经过整理,一部分保存比较完好。这批窖藏版式比较多,主要为面文“五铢”素背钱,而另一部份无文素背,是轻而薄的“五铢”小型钱。现根据内廓、外廓、肉、穿、面、背、重量将其分为九个类型三十个品种(图见封三)。

  • 标签: 汉代 “西域五铢钱” 形制 文物考古 品种 中国
  • 简介:以前国内钱币爱好者在收藏新疆唐代钱币时,只见有“大历、建中、中字、元字“等钱币,随着近几年红铜质”乾元重宝“铜钱的披露,许多未见过实物的泉友对新疆曾铸“乾元重宝”钱将信将疑,由于此钱的地域性很强,所以获得者极少。笔者收藏红铜质“开元”和“乾元”钱20余品,也曾写过拙文专门介绍过,但因自己的学识水平低及参考资料匮乏,虽拥有实物却总不能说明白,对一些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总是挂一漏万。近在闲暇之余,又从余品中发现三枚红铜质唐钱,现借此机会再谈些自己对该类钱币的认识。

  • 标签: 唐代 西域 补说 乾元重宝 参考资料 学识水平
  • 简介:隋唐建都长安,又以洛阳为东都。这一时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关东地区,社会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尽管也出现过一些波动。这一地区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方面也属于首善之区,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隋唐王朝在亚洲影响很大,其经济文化也以辐射状向四方传播。以“丝绸之路”的畅通为条件,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当频繁。

  • 标签: 隋唐时期 经济文化交流 中原地区 西域
  • 简介:北齐时期,西域文明在中原地区的影响日益加深。安阳范粹墓及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壁画及出土器物包含有丰富的西域乐舞、绘画、宗教等文化因素,其墓葬的分布以及器物组合呈现出以都城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的特点,阶级特征较为明显,可以看出北齐时期西域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 标签: 范粹墓 西域文化 北齐时期 中原墓葬
  • 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除了收藏汉怯二体钱、贵霜钱、东罗马金币、察合台汗国金银币、喀喇汗朝铜币等丝绸之路古代钱币之外,还收藏了很多古代中原内地政府发行的钱币,这些钱币无疑是了解和研究新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标签: 中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古代钱币 西域 纸币 宝钞
  • 简介:<正>最近拜读周连宽先生著《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一书,受益良多。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大唐西域记》史地专著。作者用大量资料及中外研究成果、后人行记复核玄奘行程,作了详尽的考证,道里清晰可见,对于致力西北史地的同志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这部书在论及贞观六年所开大碛路时,有些地方似还可以商榷,故在此提出,谨请致力此学科的专家们批评指正。

  • 标签: 高昌国 史地研究 唐西域 西域传 西突厥 西北史地
  • 简介: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经济、文化的载体,是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物化资料。汉代以前,新疆虽然有集市物流,但没有等价固化的货币。张骞两使西域,凿宽丝绸之路,中国货币遂行天山南北,为新疆地方货币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 标签: 中央王朝 新疆 西域 管理 铸币 中国货币
  • 简介:近四十年来,在我国豫陕两省境内发掘了许多唐代墓葬,出土了数量颇多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在唐代的两京——长安和洛阳附近,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皇室和贵族的墓内,出土了许多三彩陶器,更是唐代实行厚葬的实物例证。这些色彩斑斓、造型优美的器物,特别是那些三彩陶俑,应是当时豪族社会生活在艺术领域的反映,甚至可以作为探讨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看待。所以应当予以珍视。拙文选择其中典型的唐三彩器作为素材,探讨李唐王朝与西域及北非的文化交流及其影响,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 标签: 文化交流 西域文化 唐墓 李唐王朝 元七 两京
  • 简介:刘安志《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研究》是利用中国吐鲁番、库车、敦煌与塔吉克斯坦出土的汉文文书,并结合中原传世史籍对西域史事的记录,研究唐代前期西域历史的论文结集,是一部出土文书与传世史籍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本文在介绍刘著的基础上作了相关评论。

  • 标签: 《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 出土文书 传世史籍 西域
  • 简介:<正>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以来,随着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关安西都护府文书的发聊,安西四镇的弃置,一度成为国内外唐代西域研究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对某些史料和文书的理解不同,在安西四镇弃置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争论,如四镇的设立时间,碎叶镇与焉耆镇互代的时间,四镇弃置的次数等。每一问题都有各种不同说法,仅四镇的弃置,就有“三置三弃”、“四置四弃”、“五置五弃”等几种说法。

  • 标签: 吐蕃 安西四镇 西域研究 唐代前期 安西都护府 西突厥
  • 简介:李树辉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本刊2013年第二期刊载中出现了缺漏,特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现特将缺漏部分补上。缺漏部分从本刊2013年第二期第5页右列第24行,

  • 标签: 突厥语词 补漏 历史 古钱 西域 唐朝
  • 简介:其实,当某一个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凭借武力征服了周边诸部落、构成更大一级的社会组织即政权形式后,凡附属于该政权的所有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对外都是沿用其核心部落即领导部落(或部落联合体)之名,而对内则仍以各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名相区别。对此,波斯史家拉施特在《史集》中曾有非常具体的阐释。

  • 标签: 语词 历史 古钱 西域 唐朝 政权形式
  • 简介:中古时期的吐蕃与粟特均为丝绸之路上十分活跃的民族,近年来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与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从中出土的棺椁葬具上遗留有丰富多彩的装饰图像。通过对这些考古学图像的比较研究,既可以看到两者所保存的某些西域共同文化传统,也可以观察到北朝隋唐时期通过西北“丝绸之路”中原汉文化对其所产生的染化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吐蕃与粟特之间的交往联系。

  • 标签: 西域文化 吐蕃 粟特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 标签: 塔式罐 中国 文物研究 历史分起 演变过程
  • 简介:党项羌在“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期,音乐载述着他们迁徙、发展、壮大的历史;西夏在它立国的近二百年时间里,音乐载述着他们的生产,载述着他们的信仰,载述着他们的理想,载述着他们的情感;宗教崇拜中的祷辞咒语、丧葬中的哀吟哭诉、婚宴上的欢歌漫曲,都是他们的生活历史。从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 标签: 音乐研究 西夏 游牧部落 宗教崇拜 百科全书 生活
  • 简介:一、什么是紫砂陶器紫砂陶器起源於宋代,经历明清两代而成熟,成为人们喜好的茶具。因其造型独具特色而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故尔倍受收藏者的青睐。

  • 标签: 紫砂陶器 文物价值 收藏者 历史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