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骑施钱币在我国发现和出土的不断增多。研究和讨论骑施钱币的文章也常见诸钱币杂志及网页。虽然关于骑施钱币的许多问题还没有真正明晰。但对其出土发掘、历史背景、铸造者、铸地、流通时间、流通范围、流通中的作用、钱文的释读、版式版别等问题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 标签: 钱币 流通时间 研究成果 出土 发掘 钱文
  • 简介:从词源学角度看,tyrkis(=twrkys,=tiirgas,=tiirkis)是由tyrk(=turk,=twrk)附加印欧语复数词尾-is构成的,但作为专称,其语义却与该词的突厥语复数形式tyrkler全然不同。后者仅用于指称复数意义的“突厥人”,前者却是用于指称中亚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五咄陆部”。由于西突厥汗国的统治集团出自该部,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复数形式 统治集团 突厥汗国 词源学
  • 简介:近年来,在同内外不断有骑施钱币出土,这些钱币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一枝奇葩,倍受泉友所茁爱。第一次见到骑施钱币是2006年存,笔者孑F焉耆一家古玩店看到一枚样式特殊的钱币,在钱币的一面有少数民族文字,另一面有一形似弓形的图记,青铜材质,出于好奇,笔者曾上手把玩,在和老板的攀谈中得知这就是大名鼎舳的“骑施钱币”;2007年秋,笔者在焉肴另一家占玩店,第二次见到了这种钱币,钱型和我上次见到的差不多,为生坑品,我所见到的这两枚骑施钱币,据称都来自焉耆博格达沁古城。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丝绸之路” 少数民族文字 2007年 古玩店
  • 简介:近年来,笔者有幸在焉耆淘得3枚骑施钱币,现介绍给各位泉友,并请专家、泉友鉴赏、赐教。1、钱经23.3mm,穿5.8mm,厚1.67mm,重4.1g。生坑品,绿锈生根。青铜质,圆形方孔,正面为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和“”形的部落印记,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外缘和内穿的正背面均有郭,正面内轮廓线较细。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突厥文 背面 铜质 部落
  • 简介:徽记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上的草原游牧部落为了区分各自的牲畜,渐次启用传承有序的标记,以示产权的归属,由此产生这么一种符号化的特殊文化基因标签。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新石器时代 游牧部落 欧亚大陆 文化基因
  • 简介:众所周知,唐武则天统治时期,统领西突厥的阿斯那塞罗东归唐朝,依附于骑施部首领乌质勒,乌质勒初建骑施汗国,其可汗始终接受唐朝册封,为唐朝守卫西方疆土。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唐朝改金山都护为北庭都护府。

  • 标签: 突骑施 可汗 版别 钱币 唐朝 武则天
  • 简介:凉州城.昔匈奴故盖臧城,后人音讹名姑臧城。姑臧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北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是民族文化交汇的熔炉。东晋时,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尤其凉张氏,从奠定立国基础的张轨到张天锡共九传,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对城垣进行了扩建.

  • 标签: 古代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政治 经济交流 民族文化
  • 简介:战国后期,燕国驱东胡、置五郡、筑长城是中国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件,由此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体系的版图,为即将形成的秦汉帝国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也由此又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燕长城以及相关遗迹的逐渐明晰,燕国向东北扩张的范围也基本得以明确.但对于燕文化全面进入之前,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纷杂的面貌和格局却缺乏认真地梳理和辨析.

  • 标签: 燕文化 辽西地区 culture access 中国东北 考古学文化
  • 简介:(五)、内志撰写时间小识今按墓志和内志,明德夫人死后第二年,即“乾德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安厝于成都府成都县文学乡成均里之南原”;王宗侃则是“其年(乾德五年)十一月六日……葬于国门之东亢灵池县强宗乡花严里龙辏原”,也就是现今发掘的这座魏王夫妻合葬墓所在地——成都市东近郊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安厝”与“葬”固不相同。盖明德夫人之棂柩,

  • 标签: 五代 前蜀 魏王墓 考古学
  • 简介:<正>1989年8月,永城县窑农民在追捕人獾时,于村西南侧黄土山发现一洞,地、县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即派文物工作者前往察看,确认为一座古代墓葬(编为窑一号墓),随后商丘地区文化局、永城县文化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结果简报如下。黄土山是芒砀群山的余脉,位于永城县芒山镇西北约6华里(图一)。该墓在山北侧,依山而建,早年被盗,墓后部有一盗洞,可通墓室,墓道内填满夯土和塞石,工程巨大,因此,墓道暂未清理。一、墓葬结构及刻划文字一号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从墓室可以

  • 标签: 石室墓 商丘地区 文物工作者 墓葬结构 文化馆 文化局
  • 简介:1997年9月下旬,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五组,因当地砖厂取土,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本区文物工作者闻讯.即刻前往察勘。探知这是五代时期蜀开国元勋、魏王王宗侃及妻明德夫人张氏合葬墓。入葬时间是公元923年,农历十一月六日。该墓因已严重毁坏,报经市、区主管部门同意作为残墓,由成都市考古队指导龙泉驿区文物工作者按章进行清理。现场清理工作,于当年10月2日至11月10日完成。兹予择要介绍于后。

  • 标签: 砖室墓 考古 文物工作 五代时期 明德 成都市
  • 简介:<正>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张轨以河西之地为主建立的一个区域性政权.西汉时,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武帝以其故地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昭帝时打败西羌置金城郡,合称河西五郡.东汉增置西平、西海、西郡.晋惠帝又置狄道郡.加上陇西、南安共十郡之地.凉的政区主要是在这十郡的基础上进行分割与增设,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各政权及北魏、北周的河西陇右政区划分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晋书·地理志》不载凉政区,《魏书·地形志》又过于疏阔,使我们难以窥其大概.清洪亮吉作《十六国

  • 标签: 前凉 十六国时期 地理志 地理区划 元和郡县图志 张轨
  • 简介: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多次激活、加剂量法和钉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细粒石英剂量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五英剂量方法测量简便,减少了来自多次激活、试验剂量和归一引起的误差,最小可测年龄能达到几十年。

  • 标签: 热释光测定年代 前剂量技术 细粒石英
  • 简介:其实,当某一个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凭借武力征服了周边诸部落、构成更大一级的社会组织即政权形式后,凡附属于该政权的所有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对外都是沿用其核心部落即领导部落(或部落联合体)之名,而对内则仍以各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名相区别。对此,波斯史家拉施特在《史集》中曾有非常具体的阐释。

  • 标签: 语词 历史 古钱 西域 唐朝 政权形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墓葬间层位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墓葬中所出陶器和铜器的类型学研究,将掌大墓地分为三期,并进一步论证基地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早期。

  • 标签: 滕州前掌大 墓葬 分期研究 西周早期
  • 简介:虽然1949年的中国博物馆数量有限,但是博物馆建筑已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通过对初创时期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回顾和分析,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博物馆建筑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和渗透,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建筑师为创造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建筑的尝试和努力。

  • 标签: 中国博物馆 建筑 初创时期
  • 简介:由于尼尔基水利工程上马,工程淹没区考古发掘工作于2001年8月正式进行,一期工程发掘遗址共三处,为金界壕、尼尔基老山头将军墓及宜卧奇将军墓,现将宜卧奇清代将军墓发掘报告如下.

  • 标签: 前宜 卧奇 发掘报告
  • 简介:1973年5月,山东苍山城村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因墓内出土长篇题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题记中的诸字提出新解,并把现存墓葬和原题记所言墓葬进行了比较,认为后人对原墓进行了较大改动。

  • 标签: 山东 苍山县 画像石墓 题记 汉代
  • 简介:199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东省潍坊市埠下遗址进行过一次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基、灰坑、墓葬等各类文化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角等文化遗物。本文主要利用这次发掘所获资料对该遗址大汶口文化的面貌特征。年代与分期、经济形态、埋葬习俗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就当地周围的大汶口文化遗存、邻近地区的胶东半岛以及鲁中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山东 前埠下遗址 出土器物 墓葬制度
  • 简介:“丝绸之路”这个词是由19世纪的德国学者BaronvonRichthofen(1878,454)创造的,用来描述古老东方和西方帝国之间的陆路贸易网络。这个抽象的、富有吸引力的概念方便地涵盖了复杂的政治权威、军事边界、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

  • 标签: 货币研究 亚东 “丝绸之路” 19世纪 RICH 贸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