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近一年来,陕西省人民银行的同志,还有其他研究金融历史的同志,数次来找我了解陕北苏维埃票子的印刷情况,对每一个来的同志我都给说了一些当时能回忆起来的情况,但都不系统和完整。为了对这一历史情况提供全面、准确的材料,我经过很长时间的回顾,现将我所回忆到当时的情况,按时间顺序全面系统的记述如下。一九三五年的夏季(大约是旧历的六月份),陕北苏维埃政府从延川县的芦沟村迁

  • 标签: 苏维埃共和国 人民银行 印刷所 时间顺序 贺子珍 延川县
  • 简介:一、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陕北,是一个历史性的地理概念。民国初年,陕北道统辖23县(榆林、神木、府谷、葭、米脂、横山、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肤施、安定、安塞、保安、洛川、甘泉、宜川、邸、中部、宜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国十八年(1929)冯玉祥主陕,令西北银行在榆林城开设办事处,陕北地区始有现代金融业务开展。但随着民国十九年(1930)冬陕西省政府改组,西北银行停办,其所属榆林办事处也随之关闭,导致陕北地方市面上的筹码缺乏,事业停滞。时任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师长的陕北土皇帝井岳秀召集陕北23县的著名绅士会商成立陕北地方实业银行。

  • 标签: 陕北地区 实业银行 纸币 发行工作 民国初年 国民革命军
  • 简介: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胡人形象大致可以归为胡商、胡兵、胡奴(随侍、门吏)、杂耍艺人、羽人五大类,其中胡奴出现最多,这或许与其地处边郡,战事频发,战后俘虏转化为奴仆有关。汉代民众看待胡人是一种非理性、不平等的态度:一方面将其贬斥为"夷""戎狄""虏""胡"等少数族裔;另一方面因胡人异于汉人的奇特外貌将之视为"祥瑞",与瑞兽一起受到民众的崇奉。胡人被赋予某种超越现实的神灵属性,以神仙的身份跻身于仙界,体现了汉代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

  • 标签: 陕北 汉代 画像石 胡人
  • 简介:1987年2月—10月,我利用在陕北扶贫的机会,对榆林地区子州县的宋代城堡和吴堡县故城等进行了考察。其中对子州县威戎堡、吴堡县吴堡故城所出土的铁钱(插一),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就所见分述如下:一、子州县威戎堡子州县威戎堡位于县城西40公里处,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墙外即为大理河川(古称走马

  • 标签: 子州县 威戎 宝通 铁钱 纪略 吴堡县
  • 简介:先秦时期中原地区青铜镞出土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形制多样。各种不同类别的镞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在不断地演化。这种演化有鲜明的特征。镞的基本功能是杀伤性,但也有并无锋刃的镞。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文献中有镞有“八矢”的记载,但却没有具体的形制规定,通过考古出土的镞和发现的文字、青铜器上的画面,可以对文献记载提供物证,考证出哪些可能是文献记载的八矢。

  • 标签: 中原地区 先秦 青铜镞
  • 简介:板栗岗楚墓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 标签: 湖南常德 板栗岗 东周 楚墓
  • 简介:1971年,张光直先生发表了一文①.张先生为待定稿所写的这篇文章,根据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所看到的资料,以华北平原为历史发展中心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古代北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本文以相同的题目,作三个方面的简要报告.其主要目的是从这个题目所点出的时空框架中,简述先生近十年来在公开场合的学术发言及个人指导谈话内容,并从现代考古学及中国上古史研究的理论结构出发,再思考这个研究课题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考古学文化 上古史 汉代 近十年 年代 资料
  • 简介:有关中原文明起源及形成,不少学者发表了一些有益的见解。笔者曾在《试析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形成》一文中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随着新的资料发表,深感不足,今略加论述,如有不妥,敬请同仁批评指出。……

  • 标签: 中原地区 文明起源 中国 文物考古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 简介:前言佛教于东汉传入我国,魏晋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佛教思想和艺术的流行,反映在寺院、石窟、壁画、建筑等多方面,其中在建筑上突出的一点就是莲花纹瓦当的出现和普遍使用,逐渐代替了秦汉时期的云纹瓦当,这成为……

  • 标签: 瓦当 石窟 中原地区 东汉 壁画 秦汉时期
  • 简介:《中国钱币》2009年第2期载文《徐州发现冀南银行平原地名蓝色百圆券》,作者将此券以收藏实物品种,同现代成书的图录互相比对,认定因颜色略为差异,而寻证为发现的区币新品种。笔者认为过于武断,理由也不够充分,且容易产生误解。

  • 标签: 冀南银行 蓝色 地名 平原 徐州 《中国钱币》
  • 简介: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化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即社会的观念形态和礼仪制度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体现在文化的表层层面,即物质文化产品的基本形态方面.文明中心的进一步强化,使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表现形态.

  • 标签: 中原地区 中国 文明化进程 表现形态 演进方式
  • 简介:《考工记》营国制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都城布局规划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以这一理论为标尺,可将中原地区古代都城布局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考察可知,《考工记》营国制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是儒家描绘的一幅“理想王都”的美妙蓝图,只有在统一的封建社会盛世,才有可能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

  • 标签: 《考工记》 营国制度 布局规划 理论体系
  • 简介:文章以实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使用AreView地理信息系统开展聚落考古研究的具体方法。通过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以来聚落演变情况的观察,尤其是对王湾三期文化聚落形态的分析,认为王湾三期文化的聚落形态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它们之间既构成一个整体又显示出自身由北向南的扩张过程。这些结论初步显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聚落考古研究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聚落考古 地理信息系统 中原地区 王湾三期文化 文物考古工作
  • 简介: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一书系统收录了禹州瓦店遗址历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成果,为我们研究颍河中上游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和聚落形态的特征以及中原地区国家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 标签: 遗址 考古学文化 文物考古 考古发掘 中原地区 龙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