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各种类型运动训练的耐力训练对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影响最为明显,也最为肯定。耐力训练对人体脂肪代谢的影响可以有多种方面的表现:可以直接影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体积和代谢特点,也可以影响骨骼肌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还可以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浓度等。关于这一领域的认识对运动实践和康复医学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耐力训练 脂代谢 运动训练 骨骼肌 康复医学
  • 简介:敦煌博物馆现藏有一把尺子.2000年4月出土于敦煌市佛爷庙一新店台墓群一聚族葬2号墓葬中。2002年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敦煌市 西晋 鉴定委员会 博物馆 甘肃省 文物
  • 简介:对从水井坊环境中分离到的红色红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红曲霉能代谢产生大量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在白酒中,这些脂肪酸除呈香味外,还具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

  • 标签: 红色红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脂肪酸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六四年秋至一九六五年五月底,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郑韩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调查和钻探工作。制遗址就是在这次钻探中发现的。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的北部,北距张龙庄约400米,东距故城墙约500米,县城至火车站的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遗址中心(图一)。

  • 标签: 郑韩故城 遗址 文物调查 前言 钻探 文物工作
  • 简介:博物馆的两大核心可以定位为"人"与""。博物馆应该从传统的重""向"人"""并重转变,这一努力方向预示着博物馆工作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博物馆需要调整与完善社会职能,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制度、服务载体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探究、创新和实践,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

  • 标签: 重“物” “人”“物”并重 社会服务 观众教育
  • 简介:<正>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龟甲契刻符号和笛发表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再介绍其中几件,以飨读者。1.龟甲标本M363:13,出土于363号墓。该墓为一次葬与二次葬的合葬墓,在二次葬人之上放置一堆龟甲,共八个个体,均背、腹甲扣合成套放置,龟腹内大多装有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小石子。标本M363:13为其中的一个,此龟呈土黄色,背甲长15.5、宽7—11、高7.1

  • 标签: 贾湖遗址 龟甲 骨笛 出土 二次葬 裴李岗文化
  • 简介:古代,先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朦胧、惶惑的时期,不但“畏天命”、“敬鬼神”,甚至对一些常见的事物也十分迷信,认为它们是一种神异的力量,或是给人类带来吉祥幸福,或是致人以灾祸凶险,由此而产生特殊的敬重和尊崇,这就是远古以来的“灵崇拜”意识。中国的古钱币,作为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也同样留有这种印迹。

  • 标签: 灵物崇拜 古钱币 传统文化 鬼神
  • 简介:为寻求一种实际可行、安全可靠的出土象牙、角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的方法,通过用几种加固剂在象牙等样品上做渗透加固实验,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固剂,用该加固剂对考古发掘现场的象牙等进行现场临时加固,效果尚可.

  • 标签: 象牙 骨角质 渗透加固 文物保护 金沙遗址
  • 简介:纳林套海汉墓群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二分厂的东部和东南部,墓群西北距包尔陶勒盖古城约11公里.墓地地处丘状沙漠地带,除墓地保护区外,周围已经开辟为耕地,墓地较周围地区高.

  • 标签: 磴口县 汉墓群 人骨 HAN DYNASTY 墓地
  • 简介:本文对丹江库区龙口墓群出土的23例成年人个体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鉴定,结果显示,该墓群中战国时期居民多死于中年期,清代居民多死于壮年期。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古代居民口腔疾病中龋齿、牙周病及氟斑牙的发病率较高。

  • 标签: 丹江 库区 龙口墓群 人骨 初步研究
  • 简介:博物馆是人和的结合.人包括博物馆的全部职员和博物馆的利用者,包括标本、文物、资料、展地等等.一、博物馆的人(一)博物馆的职员博物馆的职员,包括各学科专业人员、科学普及教育人员(也就是讲解员)、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也就是美工人员等)和行政管理人员.作为一个博物馆的馆长或副馆

  • 标签: 博物馆学 上海自然博物馆 行政管理人员 教育人员 陈列展览 技术人员
  • 简介:内蒙杭锦旗乌兰陶勒盖汉代墓葬,其骨骼遗存保存较差,尤其是头骨,现就已收集的材料鉴定如下。一、材料根据现有头骨、牙齿及骨盆材料,可确认男性个体5个,女性个体4个。男性5个出自M4、M7、M6、M3及M11。M4个体属于20岁左右。M6个体年龄

  • 标签: 乌兰陶勒盖 汉代墓葬 女性个体 鉴定报告 人骨 汉墓
  • 简介:文章对河南开封尉氏县新庄遗址二里头灰坑出土的两例成年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的研究。与亚洲各近代颅骨组比较,尉氏新庄组与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朝鲜组和华南组在颅骨外貌形态上最为接近;与我国先秦时期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尉氏新庄组一方面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土著古中原类型居民,另一方面也与古华北类型居民和古西北类型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不能排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作为古中原类型的尉氏新庄组居民与北方和西北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发生联系并受其影响的可能。

  • 标签: 尉氏新庄遗址 二里头文化 人种学 古中原类型 古华北类型
  • 简介: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相关样品的测试分析,指出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占代矿冶遗址分布及冶炼遗物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利用铅、铜等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示踪本区铜矿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可行性,指出利用亲铜微量元素特征组合(包括富集、贫化元素,元素对及元素组合等)作为判别标志是相对而言较好的方法,同时要定性与定量标志综合考虑。

  • 标签: 长江中下游 铜矿 古冶炼遗物 地球化学 示踪元素
  • 简介:隰县小西天大雄宝殿内满布明末清初木泥质悬塑,悬塑群中塔柱、塔楼林立,金碧辉煌,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山西古代建塔用材质地广泛,要有尽有,材尽所用,但唯独像小西天大雄宝殿内的悬塑塔还极为罕见,为塔中奇葩,独居一秀.殿内有14座木泥悬塑塔,分布于佛台金柱,佛像身后,两山墙脑椽间.塔外刷塗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配塑有佛像、菩萨、莲花童子、弟子、乐伎,置身于亭台楼塔间,塑造出了一个美好的佛界梦幻大千世界.

  • 标签: 隰县小西天 木骨泥悬塑塔 类型独特 形制结构
  • 简介:敖包圪台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敖包圪台村。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6座,由于墓葬曾遭盗扰,人散乱。根据人鉴定的结果来看,除M3、M4为单人葬以外,其余均为男女双人合葬墓。2015年9月,笔者对该墓地采集的人进行了性别、年龄鉴定以及颅骨的观察和测量工作。

  • 标签: 敖包圪台墓地 汉代 人骨 古蒙古高原类型
  • 简介:通过对河南安阳杨河固遗址东周墓葬出土的人标本进行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并对颅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且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上马组、乔村合并组、曲村组最为接近,其次与将军沟组、西村周组、潘庙组接近,与朱开沟组、毛庆沟组也存在一定的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表明杨河固组东周时期古代居民属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同时不排除受到了古华北类型居民人群的影响。

  • 标签: 杨河固遗址 东周时期 墓葬出土人骨 体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