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大江流日夜,”(谢眺《赠西府同僚》诗句)“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词句)全长5800多公里的长江,流域18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从江西九江以下,巨大的水量连接着钱塘江流域的依托,进入浩瀚平缓的冲积平原,以22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为中心,观照着钱塘江南岸河姆渡村一带,在江南形成一个“水乡泽国”式的特殊地貌.这里,阳光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潮湿,物产资源丰富.乔木插天,桃、杏梅、毛核桃、酸枣树生长.丛林苇草遍布,虎、豹、犀、象、野猪和鹿群出没,孔雀大约也曾到此栖止,水中菱角、芡实和鱼、蟹、龟、蚌孳生.

  • 标签: 长江下游 文明史 设计思想 河姆渡 文化遗址 物质和精神
  • 简介:2012年12月7—9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无锡市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海大学、湖州博物馆等10余家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长江下游地区商周时期古城·土墩墓·原始瓷”学术研讨会。

  • 标签: 长江下游地区 学术研讨会 商周时期 原始瓷 土墩墓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1995年8月,杨振宁博士在湖北秭归考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着长江这条母亲河,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杨振宁博士将长江称作母亲河并非溢美之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表明,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伟大,一样古老,一样悠长。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北、南二元耦合共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中华文明。

  • 标签: 历史考古 杨振宁 出土 江南 中华文明 天地
  • 简介:<正>西方法律在近代中国的最早传播,应该是林则徐于1839—1842年主持翻译的《各国律例》,这是我国最早简略介绍西方近代国际法的中文译著.继其之后,在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梁廷(木丹)的《合省图说》以及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都洋溢着对英美等国的立法、司法的介绍之言.尽管他们的介绍极为零碎、肤浅,但毕竟给闭塞、沉闷的中国社会透露了新鲜信息.如果说,自从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仅限于西方的“船坚炮利”,那么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和“师夷”思想的发展,到了19世纪60至90年代,中西文化交流便扩展到器物技艺、自然科学和少量的社会科学方面,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在“器可变,道不可变”的文化选择取向的规定下,西方法文化作为一种“治之具”、“应世事”之用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其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三种:

  • 标签: 西方法文化 早期传播 国际公法 近代中国 译书 郑观应
  • 简介: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拊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拊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 标签: 马鞍山 寺门口 榭葬墓 墓葬类型
  • 简介:独特的麒麟艺术,是樟木头客家古镇民俗文化的品牌,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樟木头麒麟艺术的起源、特色、传承发展和深远影响,以及在推动樟木头驶上现代化城市提速快道所起的效应

  • 标签: 民俗文化 麒麟艺术 樟木头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