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话说清朝有户人家,堂弟与堂兄嫂同居一大宅。堂兄过世多时,堂嫂守寡不嫁。堂弟陆思忠是个无所事事,轻薄,品行卑劣之人。堂嫂尚年轻丰满艳丽颇有几分姿色。大家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同一屋檐下。陆思忠早就对堂嫂子垂涎三尺了,为此他多次想下手都找不到机会。夏天到了,酷热难熬,有一天,嫂子—人在里屋午睡,为了通风凉爽,门敞开着,睡梦中的堂嫂罗襦乍解,酥胸半袒,此时的陆思忠不由得淫心大炽起来。只见他蹑手蹑脚,

  • 标签: 午睡 共同生活 品行
  • 简介:每日见这美貌妇人在自己面前宽衣解带,苏炳麟渐渐动了色心。苏告诉伍氏“余毒未消”,要继续治疗。偷天换日之下,苏用哥罗芳把伍氏给迷倒了……

  • 标签: 民国初年 西医 迷奸案 犯罪行为
  • 简介:<正>农历日是我国传统的夕节,而在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及与其相邻的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长乐、灰埠、新河四处乡镇却将该节提前一天于月六日过,这种特殊的节日习俗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明朝末年,吏治腐败,经济衰萎,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相继爆发,而在我国东北地区迅速崛起的后金(即满清)政权力亦对明朝边关不断发动军事进攻。内忧外患,朱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标签: 地域分布 七月七日 节日习俗 平度市 吏治腐败 农民起义
  • 简介: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和仪式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的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与信仰性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的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的公共“纪念”仪式与民间俗信所支撑的个体祭祀之间的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与“纪念”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的微妙关系。

  • 标签: 灾害 民间俗信 公祭 仪式 “头七”
  • 简介:山东莱芜月十五以请家堂为主要活动内容。从地方节日体系来看,当地月十五本质上已经是一个宗族节日。对请家堂的考察更多着眼于仪式生活,既关注仪式的具体细节,也关注仪式举办的组织结构。月十五请家堂仪式承担、发挥、操作、延续了宗族的组织功能,在宗族文化的传承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节日 宗族 七月十五 请家堂
  • 简介:吴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吴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吴姓的渊源由四大支组成:姜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其中姜姓吴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

  • 标签: 十大 华人 百家姓 《东方杂志》 吴姓 史学家
  • 简介:2010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国民俗学会第届代表大会暨2010年年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会员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民俗学会章程》,选举产生

  • 标签: 中国民俗学会 2010年 代表大会 太原市 年会 第六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