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农家建房乃一大举,而梁是房屋的主件,梁在民俗中的象征表现及其意义非常广泛。因此,在河北省南部一带农村多年积淀和流行的上梁民俗事象,体现了农民的信仰传承和民俗文化。上梁风俗可归纳为11种:1.择吉日,一般要选择阳数日。2.赶午时,利用“午”和“5”的谐音,取“阳辰”、“阳爻”之意。3.不许坐梁头,不许在其上放工具,因为是主人的象征。4.上梁前用酒浇梁头,说是人喝了酒脚轻,梁喝了酒也会轻的。5.梁的根部朝自家院落一方,以表示根扎自己家里。6.上梁时,要求三种人到现场,即当家人,建筑队掌尺的、本家属虎属龙的。7.梁要放平,前头高了,视作棺材房,前头低了,主人抬不起头来。8.要挂上象征吉祥喜庆的红绸。9.张贴“黄道日上梁大吉大利”,“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鲁班问道何日上梁好?太公答曰今日吉”之类的上梁帖。10.燃放鞭炮庆贺。11.诵颂《上梁》,歌词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有时有人有改动。原歌词如下:

  • 标签: 民俗事象 河北省南部 民俗文化 象征表现 姜太公 冀南
  • 简介:耘禾锄山打鼓地处赣北幕阜山下的武宁县,一直盛行打鼓。打鼓又叫催工鼓,是一种在耘禾、锄山等集体劳动中以鼓伴奏的山歌。劳动时众人一字排开,一边劳作一边唱和。领唱的人称为鼓匠或鼓师,数目不等,看干活的人多少而定。由一名鼓匠领头,面对众人击鼓开场,叫做“打单鼓”;有两位鼓匠领头,叫做“打担鼓”;如果干活的人很多,就有三四名鼓匠击鼓领唱。这样不但给劳作的人们带来了乐趣、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 标签: 集体劳动 劳动效率 武宁县 劳作
  • 简介:<正>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后冈、西北冈、小屯等地点发掘出土商代马车实物遗迹后,古史传说中的商人“乘马”,即商代已使用马车的问题,便为确凿的考古事实所首肯.随着甲骨文、金文的出土和释读,尤其是解放后殷墟内大司空村、孝民屯、白家坟、郭家庄以及殷墟以外个别地点等一大批商代马车遗迹的发现和发掘,使人们对商代马车内涵的认识愈趋深入,其中尤值指出的是,由于新中国田野考古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解放后出土的马车遗迹均获得了愈来愈成功的原型剔剥,从而使学术界真正地在实物角度上接触和认识了商代马车,使科学地深入地探寻商代马车本来面目的工作成为可能和取得硕果.本文拟就现见的商代晚期车马合葬坑的发掘出土资料,结合甲骨文、金文中的一些旁征,并参考有关学者对商代马车复

  • 标签: 马车 民屯 小屯 殷代 伏兔 车马坑
  • 简介:也许你知道敢闯敢为、“客天下”的客家人,但你听过客家山歌吗?也许你听过高亢嘹亮的客家山歌,但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田间地头的对唱,以及单调重复的曲调中?那你可知道,已有一千年历史的客家山歌如今已经变得大不一样了?而一千年后的山歌传承之路要怎么走下去,也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

  • 标签: 客家山歌 唱山歌 高亢嘹亮 天籁之音 敢闯 音乐元素
  • 简介:通过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残片的科学分析,可以得知该漆纱残片内部的使用材料为桑蚕丝,其外再髹大漆;编织结构为典型经编纂组结构;其表面可装饰红色朱砂矿物颜料。楚、汉这一类漆纱冠情况概基本如此。同时,结合以往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测漆纱冠这一形制,或起源于楚国,并沿用至汉及后世。

  • 标签: 漆纱 纂组工艺 朱砂染料 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