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一、剧团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属11个院团国内外演出2783场(其中国内演出2737场),演出收入4640万元,国内观众15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略有下降,演出收入,国内观众人次分别增长16%和39%。

  • 标签: 资讯 国内外 演出 北京市 收入 观众
  • 简介:<正>大型人造游乐景观是本世纪兴起的新型游览娱乐行业。较早的可以追溯到荷兰人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微缩景观——马都拉丹。但只有在1955年美国第一家“迪斯尼世界”开业以后,大型人造游乐景观的建设才开始风行世界。它以现代高科技手段,配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科学幻想、风景名胜、民俗风情、动植物世界等融汇一园,集观光、娱乐、科技、饮食、购物、住宿等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全面的服务。这些大型人造游乐景观靠近各国较大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其中有些是为弥补当地旅游资源的不足。例如新加坡,国土狭小,既无骄人的自然风光,可供观赏的人文景观也较少。为此,新加坡政府把兴建大型人造

  • 标签: 旅游资源 景观 迪斯尼世界 国内客源市场 人造 参与性
  • 简介:旅行社是介于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者之间的组织者,它对地理区位的选择是本文的探讨重点.本文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为例,归纳它在国内宏、微观选址的经验,得到其以省会城市、著名旅游城市、新兴经济发达城市为节点的宏观网络和以中心门市及社区门市为节点的微观网络;根据区位因素理论,初步分析了与旅行社空间区位选择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对市场、成本等一般性因素的分析和对行为等特殊性因素的分析;最后,提出旅行社的区位扩张不仅要重视物理空间,也要重视网络信息空间.

  • 标签: 旅行社 空间扩张 区位因子 上海春秋
  • 简介:本文基于550份调查问卷和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北京著名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购物空间和游憩空间在内的郊区大型居住区生活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与郊区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来,居民对远距离居住—工作空间错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回龙观为代表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在形成居住空间郊区化、商业和休闲空间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过去10年中北京郊区化发展的高强力度。回龙观社区职能由单纯卧城向综合型社区的演变成为居民多种生活空间重构的背景,另外,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某种生活空间变化往往导致另一种或几种生活空间跟随发生变化。回龙观的案例给郊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大型居住区 生活空间 活动类型 郊区化 回龙观
  • 简介:居民对大型活动支持度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很多学者认为,居民对大型活动的支持度研究与居民对大型活动影响感知研究同样重要。但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居民对大型活动支持度的文献。本文以2008年奥运会为例,分析居民对大型活动支持度的影响因素,并认为居民对社区依附度、积极形象影响、准备度、参与程度、积极经济影响、积极文化影响的感知与居民支持度显著正相关,而居民对奥运会负面影响感知与支持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 标签: 大型活动 支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研究是一个前沿课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成为许多重大课题的关注目标。信息化条件下的区域研究要求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这三个维度描述人地关系的相互变化。本文讨论了小区域数据描述要求的载体数据,从载体数据的意义、空间尺度、稳定性要求、可能性要求等方面讨论了运用载体数据的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区域描述的专题数据有许多来源,需要一定的架构方法整合,因此相关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定义,以及数据在时间变化上的定义成了架构数据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区域研究 人地关系 数据架构 载体数据
  • 简介:伴随计算机网络发展,受在线旅游公司冲击的旅游实体经济,需要在网络信息时代竞争中创新模式和水平以提升企业经营活力。从信息化发展而来的大数据模式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技术和思维构建的体系。旅游实体经济已开始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解决问题,在酒店运营、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的运营服务等活动中运用大数据将消费者等实时多样的数据,经过收集、处理和分析获得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决策方向和内容。展望乡村旅游等旅游实体经济与大数据融合应用,可以创新管理和营销策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人力资源、生态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旅游 实体经济 大数据 融合
  • 简介:文章结合数学模型及数据挖掘理论,以游客在旅游行程中利用信令数据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简称XDR数据)为基础,提出了3种对游客旅游特征做描述的核心算法模型,进而利用这三类模型得出的数据,阐述了未来可实现的,诸如景区设施优化管理、旅游线路分类定制设计、旅游线路评估、旅游热点推介及预警等多项应用前景。

  • 标签: 移动信令数据 游客行为分析 核心算法
  • 简介:大型购物中心成为研究现代都市女性身份与社会、空间关系的三棱镜。本文聚焦于"幼童母亲"这一群体,探究其身份认同与购物中心的相互建构过程。通过南京市虹悦城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幼童母亲在购物中心内建立起了多种身份认同,并在身份认同驱使下形成多重实践。这一过程使得幼童母亲在购物空间中突破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二元划分,借助私密空间的综合性和社会化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释放,实现了社会性别空间的重新定义,同时也重新定义和建构了大型购物中心这一现代都市消费空间。

  • 标签: 女性主义 购物中心 身份构建 公共性与私密性
  • 简介:节事旅游会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游客,对举办地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采用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旅游影响系数等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影响.对比节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桃花节后,活动区和缓冲区样地的草本物种数、盖度、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有减小趋势,而背景样地有增大趋势,植被群落出现退化;活动区样地的旅游影响系数几乎都增加了0.2~0.3,植被景观质量下降.狂欢节期间,旅游活动对草地影响以距游径10m范围内最为强烈,相对高度、相对物种数和相对生物量3个指标比相对盖度更为敏感.

  • 标签: 节事旅游 植被环境 旅游活动影响
  • 简介: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9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变量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新近发展的异质性面板协整技术对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FMOLS估计方法测算出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产出弹性。研究结论表明,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并且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显著积极影响,进而为TLGH在中国情境的存在性提供证据。此外,与人均旅游人次相比,旅游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产出弹性更大。

  • 标签: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异质性面板协整技术 FMOLS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宝贵资源,它是历史文化和积淀的结果,蕴含了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需要规划管理者进一步去挖掘和保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城乡规划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日趋发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的工作需要各种新技术的支撑,通过对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信息平台的认识和相关新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信息化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些新思路。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信息 系统
  • 简介: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 标签: 旅游创新 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利用百度在线地图和统计面板数据构建物流热度数据和物流热度关联指数,以此探究河南省物流业不同尺度上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地级市尺度上,经测算2005-2015年间物流业重心及其移动距离,发现河南省物流业经历了豫东平稳发展、豫西快速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以郑州为核心区带状集聚分布。②县级尺度上,河南省物流业呈现以郑州为发展核心以陇海铁路沿线为发展主轴的“点-轴”空间格局,“点-轴”区域之间存在较弱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即区域内部空间关联程度偏弱。最后,结合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环境、政策制度导向分析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从优化制度、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物流业的顶层设计和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物流热度 空间格局 物流业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