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回顾、总结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的变化。分析近年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要模式和特点,针对公众参与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这两种主要形式。深入分析、探讨组织框架、程序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公众参与的开展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总结日本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标签: 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 社区建设 地区 规划
  • 简介: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期间,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新形势下,本文从SWOT角度深入分析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需从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增强北部湾港主体、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优化海洋发展环境五方面着手,来提升广西参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能力。

  • 标签: 广西 中国—东盟 海上合作
  • 简介:社区是生态旅游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理论和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取较具代表性的南部非洲自然保护区、中国云南哈玛谷社区、印度尼西亚哈里曼山国家公园和中国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非政府组织主导、社区自主、多主体共同开发和旅游企业主导4种社区参与模式。

  • 标签: 生态旅游 社区 参与模式
  • 简介:扶贫旅游是国家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愿的关系,本研究以渝东北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感知各维度对旅游发展态度与参与旅游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态度对参与旅游的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旅游扶贫策略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居民感知 旅游影响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 简介:近年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的空间特征与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密切关联,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但随着武汉湖泊时代性转变,尤其是中心城区湖泊园林化比例提升,环湖开发力度空前,城外湖相继转变为城中湖,郊区湖泊工程化景区化增多,今后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必将出现不同空间策略。中心城区公众参与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参与重心将在共治共享,从"护岸"转向"护水"和"利生"、"利民";新城公众参与湖泊共建共治将成为热点,力避中心城区湖泊老路,"护岸"与"护水"是当务之急;远城区则重在唤起本区公众参与意识,以点带面。

  • 标签: 武汉 湖泊治理 公众参与 城市化 新城 湖泊眼
  • 简介:旅游虚拟社区能够满足参与者的多种需求,由其促生的自助式组团旅游也成为常见的旅游现象。本文研究表明,旅游虚拟社区能够提供给参与者显著的功能收益和心理收益,影响这些主观收益产生的因素包括虚拟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信息内容和社区平台自身的属性。参与者对旅游虚拟社区的价值感知会导致其出现持续参与和结伴旅游等后续行为。因此社区建设需要从信息提供、环境塑造和规则设计等入手,强化参与者的感知有用性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忠诚行为,同时旅游企业也应积极介入到旅游虚拟社区中并加以创新使用。

  • 标签: 旅游虚拟社区 感知收益 行为倾向
  • 简介:随着政府对直接投资的收紧,在名城保护和开发中,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逐步被以PPP为代表的多元融资方式所取代,大量社会资本开始介入这项工作中来。名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极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但是也应该警惕:由于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从而给名城保护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古城保护开发的现状表明,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主导古城保护开发的趋势。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为例,该城在运用社会资本进行古城风貌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因急功近利使得保护恢复工作操之过急、利益导向引发过度商业化、因"假古董"泛滥而造成"建设性破坏"等问题。新形势下的名城保护开发工作,应该从加强城市史的系统研究和古城价值的个案研究、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利用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开发 社会资本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建水古城
  • 简介: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常住居民问卷调查的资料对城中村常住居民的基本情况及改建意识作一了解,在居民意识参与的基础上得出了"城中村"的改造阻力,继而本文指出"城中村"改造的实质,最后提出改造的措施.

  • 标签: 居民参与 城中村 改造 西安市
  • 简介:广西拥有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和1595公里海岸线,其沿海沿边地区是"一带一路"海陆交会、有机衔接的重要支点和门户枢纽。推进广西沿海沿边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广西全面开放开发,强化广西服务中国西南华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地位。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给广西沿海沿边地区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并提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互联互通的新枢纽、经贸合作的新平台、示范引导的先行区等构想,进而从路线图、合作机制、互联互通、合作平台、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科教文卫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广西 沿海 沿边 一带一路 战略
  • 简介:广州的琶洲地区是广州会展业的代表符号,琶洲村是会展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城中村。本文以琶洲村村民为例,从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视角解析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居民的社会交换关系。研究显示:①城市会展业成为社区重要的社会交换关系变量,社区经济对会展业的依赖性增强。②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外来者的进入打破了原来社区交换关系的均衡与稳定,社区参与交换关系的网络呈多元化特征;社区居民之间的内部交换关系发生了变化,正经历竞争与分化的阶段。③社区居民不满足现有的外部交换关系,表现出对更高层次交换关系的热切期盼。

  • 标签: 事件活动 会展业 经济影响感知 社会交换关系 广州琶洲村
  • 简介:自1980年代初以来,管治(Cover-nance)思潮已经在西方社会汹涌澎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受到其巨大冲击.在城市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如何在众多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中取得一致的认同,这有赖于对管治的认识与理解.作为管治重要理论之一的元管治(meta-govemance)理论在西方社会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规范化的自组织协调机制--元管治的探究,试图以元管治为理论基础建立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和保障机制,从而在规划决策中发挥持久作用.

  • 标签: 管治 元管治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