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郑和下西洋,正值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明帝国革故鼎新,政局稳固,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比欧洲航海家还早半个多世纪的这次远洋壮举,目的即在于远播大明王朝的国威,而其成果却远大于斯,不仅大大地拓展了中国的视野,也有力地促进了明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此时工艺品制造业的极大繁荣正是这一发展的辐射与衍生。在中国历史上,工艺品制造的发展总是与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紧密相连,技艺的造极登峰,选料的精益求精,都是垄断于皇权的艺术品味的绝对要求,这一切使得宫廷作坊成为工艺品制造不断发展的温床,而选择的广泛与严格又使蕴含其中的传统与韵致并未僵化庸俗,惟其如此,才使官造作品成为各时期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两相叠加,使得宫廷工艺品制造成为明初对外交流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漆器、珐琅和铜器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品类。

  • 标签: 珐琅 漆器 剔红 郑和下西洋 永乐 中国历史
  • 简介: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可谓"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地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像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在博山的琉璃史上有一种名贵琉璃,流传几百年至今不衰,那就是鸡油黄。博山"鸡油黄"在明初兴起,盛产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 标签: 鸡油 清代乾隆 明初 造办处 玻璃厂 十道